空气污染指数 Q Air 空气监测站
河北省统一部署,在唐山、邯郸、秦皇岛、邢台、张家口等5个市集中拆除15家钢铁企业高炉16座、转炉3座,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149万吨。
此次拆除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700吨、烟粉尘排放7000吨。
从侧重“就污染谈污染”改为从宏观经济角度治霾
将加大处罚力度促进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
【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英国人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这一法案规定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
【黏合剂吸附尘埃】上世纪80年代,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黏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拥堵费】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扩建绿地 少看电视】扩建绿地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根据规划,约750万伦敦市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在商业领域,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被授予绿色奖章。
【绿色评级 税收优惠】2007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同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选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政府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
【清洁空气法】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是经过一个世纪反复修改形成的,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也为许多国家设立清洁空气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最近的一次修订中,要求所有进入一氧化碳“未达标区”的机动车必须使用氧化剂汽油。仅此一项,美国环保署预测,到2020年,《清洁空气法》将防止23万多人因心脏疾病、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过早死亡。【监测】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清洁能源】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公民参与听证会】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给汽车安装微粒过滤装置。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软措施】此外,德国还采取了一些“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
【补贴】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德国会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目前,德国正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清洁装置,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环保贴】德国一些城市采取了“环保贴”措施,即根据汽车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情况,在车玻璃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同时把城区分成4个不同区域,竖起标牌标明贴有何种颜色“环保贴”的车辆可以通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
【应急措施】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应对:一是对部分车辆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二是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三是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
【楼顶绿化】城市绿化是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强制加过滤器】2003年,东京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该市。东京所有出租车使用的都是天然气。【立法】日本应对污染与环境污染控制的法规检讨始于1967年,一年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颗粒,氧化氮等排放指标做出了规定。1992年制定了“汽车氧化氮·碳氢颗粒法”,鼓励发展小型车及低排放车种。
汽车尾气和燃煤均能产生PM2.5颗粒
PM2.5颗粒易引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天令污染物难以排除,短期内浓度上升
北京三面环山易受东南风影响,秋季雾霾天气高发
秋冬空气差雾霾多也与夏季降水过多有关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7月第22卷第4期的一篇名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综合了1995至2003年27个国内外公开独立发表的关于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居民急性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得出PM2.5浓度每升高100微克/立方米,居民每日死亡率将增加12.07%。
PM2.5浓度上升会导致居民死亡率增加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和PM2.5浓度直接相关
上图选择的是世界上机动车保有量在200万以上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机动车保有量大的城市,颜色多为黄色到红色之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周边汽车保有量较低的地区标示为大量绿色,空气质量更好,这也证实了可吸入颗粒物PM2.5来源除燃煤之外主要为机动车排放。但在同样的条件下,PM10指数有时并不能真实反应这种污染的严重程度。以纽约和巴黎为例,这两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都在500万辆以上,在世卫组织公布的PM10分布图上均位于绿色区域,但在NASA公布的PM2.5分布图上则处于黄色到红色之间的区域,差距十分明显。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巴黎和北京所在的污染区分属于不同的污染级别。巴黎属于黄色的污染区,而北京则属于深红色的严重污染区。在2010年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调查中也印证了这点,巴黎的总分为89.2分,比北京的38分高。但这两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几乎相等,巴黎为500万辆,北京约480万左右。巴黎政府为了使空气质量得到好转,提高了汽车的工艺技术、加强了对交通的管理以及大力发展地铁。自2001年实施鼓励环保的政策以来,巴黎市个人用车流量减少了15%,巴黎修建的一些辅路大大减缓了某些干线的交通流量,公交车的流量增加了10%。法国巴黎大区空气质量检测所发布结果表明,即使汽车保有量大,通过合理的治理,空气质量仍能维持在相对较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