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国庆七天长假归来,近30位自然之“友”相聚“低碳展馆”共度新一期“大然子下午茶”欢乐时光。
作为自然之友的特色开放科普公益环保活动,“大然子下午茶”每期都会进行不同主题的公益宣讲()。恰逢北京进入十月以来几乎都是阴雨天气,少见阳光,本期的主题“拥抱蓝天”,可以说是大家内心的呼唤了。
#我们有多渴望蓝天?#
活动现场这个问题首先被抛出来,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假期七天宅在家的A:
我本来想去旅游的,万万没想到天天下雨不见天日,心情差到连家门都不想出
▶摄影爱好者B:
我平时就喜欢拿着相机,拍拍这,拍拍那,天气好特出片儿,虽然阴天也能拍,但我还是更喜欢蓝天白云
▶漂亮的小姐姐C:
我喜欢晴天和蓝蓝的天空,我有很多好看的衣服,灰蒙蒙的天都穿不了
▶小朋友D&E:
老师说“蓝天白云会让我们开心”“如果天不蓝了,说明它生病了”
虽然小朋友童言无忌,但大人们可曾真的像他们一样简单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我们看不见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此刻空气正在生病。
#雾霾让天空“生病”了#
空气是一种由不同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78%是氮气,21%是氧气,剩下的1%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氮气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做肥料以及包装袋里的填充气体;
氧气一方面是我们人类呼吸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某些物品的助燃材料;
二氧化碳主要是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另外它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离,因此也被用于灭火。
虽然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但空气本身正常的状态是无色、无味的。然而,近十年来,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却总是看到不正常的画面:灰蒙蒙的一片,天空仿佛被加了一层“模糊滤镜”,室外能见度往往低到二三十米。
天空“生病”了,病因就是雾霾污染,空气急需要净化。在回答如何有效抵御和解决雾霾问题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雾霾:
1、雾霾是什么?
雾霾其实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两者在湿度、边界、颜色方面都略有不同。
⏩ 湿度方面
雾:90%以上,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滴;霾:80%以下,悬浮在空气中固体颗粒物
⏩ 边界方面
雾:几十米—200米;霾:1千米—3千米
⏩ 颜色方面
雾:乳白,纯白,青白;霾:黄色,橙灰色
了解了雾和霾的特性,以后我们出门可以根据这三方面来判断今天是雾天还是霾天了。尤其是看颜色,霾天严重的十分明显,记得今年3月某天,黄沙漫天,北京秒变北宋。
2、雾霾什么时候有的?
你以为雾霾只是近10-20年才有的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邶风·终风》里就有这样的描述:终风且霾,算一算它的年龄可都2500多岁了。所以它跟咱们比起来,可真算是“老祖宗”了。
3、雾霾是如何产生的?
雾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的,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又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我们叫它PM2.5。PM2.5是直径≦2.5µm的颗粒物(1000微米µm =1毫米mm),直观来看,它的大小还不到我们头发的1/20。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也都在不经意间助力了雾霾的产生,你我都是雾霾的“帮凶”。
PM2.5由于它的体积非常小,可以轻易通过我们的鼻孔、咽喉、下呼吸道等多重防御关卡,当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都无法解决它时,PM2.5便会对我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带来不良的危害。
#拒绝雾霾,我要蓝天#
通过前面的视频,我们知道了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途径,为了我们渴望的蓝天,为了我们和身边的动植物都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这几个方面多做些努力:
1、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外出随身携带环保水杯,代替购买一次性塑料饮品;
2、做好垃圾分类,用完的口罩不乱丢,放进“其他”垃圾桶;
3、行使自己的权利,遇到破坏与污染环境的情况,拨打12369、12345或使用“全民拍”“蔚蓝地图”进行举报;
4、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在生活中践行友善自然的行动。
拥抱蓝天,从我做起,和大自然成为朋友。共创蓝天,山高水长!
—END—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