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由于大气层中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
5·14洛杉矶野火
看到这里有人会疑惑,为什么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叫台风,登陆美国的却叫飓风?是单纯译名不同还是本身有所区别?如果相同,那二者哪个威力更大?若本身就不同,那不更得分出个子丑寅卯?毕竟人都开始卷了,入乡随俗,不卷不像话。
气象学上,在热带洋面上的低气压称为热带气旋,通常受温度和气流垂直运动等对流天气影响。热带气旋从形成到消失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
热带气旋
国际上,按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对热带气旋的强度进行分级:风级<8级(风速<17.2米/秒)为热带低压;8-9级(风速17.2-24.4米/秒)为热带风暴;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以上(风速32.6米/秒以上)统称为台风或飓风。
台风等级
也就是说,台风和飓风的本质其实没有差别,都是北半球的强热带气旋。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各自形成是所在的海域不同。
在大西洋中的热带气旋统称为飓风,但是在太平洋形成的气旋并不一定都叫台风。准确来说,以国际日期变更线为界,以东形成的热带气旋也叫飓风,以西形成的才叫台风。
台风、飓风分布图
再换个说法,位于我国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的热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东部、加勒比海以及太平洋东部的就叫飓风。所以中国的“台风”和美国的“飓风”,只是各国对同一性质的物质,不同的称呼方式罢了。
台风“妮妲”来袭
飓风自北美开始,在北美、北太平洋东北和北大西洋西北消失。若是威力再强一些到达我国沿海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样强的飓风数量不多。台风则从太平洋向西向北移动到亚洲大陆,消亡于亚欧大陆或向西北方向移动消失于太平洋之上。
台风结构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有台风或飓风,移动过程跨越了二者的分界线,那应该叫飓风还是台风呢?很简单,位置在国际变更线以东时以飓风称呼,以西则以台风称呼。
台风(飓风)的命名和编号
台风的命名
飓风则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命名,并且名字逐渐系统化,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清单供人类选择。其实最早飓风用的名字都是女性的名字,后来自1979年开始,男性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这份列表中,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用男女名交替的方式。
台风鸳鸯
到现在为止,世界气象组织采用了六张飓风命名表,每六年循环一次;台风的命名表则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制定,这是为了让各国齐心协力,共同防台抗灾。
台风命名表中共140个名字循环使用,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中国内地提供的10个名称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其中“龙王”已由“海葵”取代。
台风龙王冲毁街道
顺便提一下,“台风”这个名称的由来还很有意思。据说,20世纪的澳大利亚的气象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给台风命名为他最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因为这样气象员可以公开调侃。给二者起名大家应该能明白,是为了做区分,但是为什么要编号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呢?
“台风缓慢逼近”
其实热带气旋通常会持续一周以上,海平面上可能会同时出现不止一个热带气旋,为了更好的区分,所以会对其编号。这样也可以避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习惯不同,文化不同,命名分类的方法不同造成的误会。
热带气旋成因
当然,不管是飓风还是台风,如果破坏力太大,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被除名,永远不再使用。2017年8月北美飓风Harvey(哈维)造成大约6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约达到600-800亿美元,在美国的自然灾害里属于“臭名昭著”的类型,像这样的就一定会被除名。
之前提到的台风“龙王”就是因在2005年造成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近百人死亡,惨遭台风委员会除名,中国大陆才重新提名了“海葵”。除此以外,“海燕”由“白鹿”代替,“海马”由“木兰”代替。
目前全球共有5个区域性热带气旋的组织,每个组织每年例会都会对名字清单进行检查更新,决定哪些名字被剔除,哪些名字可以增加。类似于寓意不好,或曾经带来不好影响的台风(飓风)名字自然而然不被人们所使用。
热带气旋
台风彩云
台风(飓风)登陆点
因为二者性质相同,所以就以台风为例,先简单给大家提一下台风登陆点。台风其实是围绕一个中心形成,只有在中心点抵达海岸线时才叫登陆,这个交点也就是台风的登陆点。
所以在台风登陆之前,其实已经影响到沿海地区的天气环境。台风中心是一片相对平和的区域,平日也常被称作“台风眼”。台风内外部的风力相互抵消,因此台风中心很大范围内都是风平浪静。同时因空气下沉增温,云消雨散就会形成风眼。
台风眼
所以台风登陆点的天气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随着台风眼的移动,受外围影响暴风雨也随之而来。
台风(飓风)登陆产生的影响
之前提到过,台风和飓风其实都是同一形制和级别的热带气旋,二者有大有小,所以孰强孰弱并不好说。从历史记录的数据来看,有史以来最大的热带气旋是台风泰培,台风海燕和日本的台风罗莎规模也很大,但这并不代表台风的威力就一定强于飓风,毕竟以后也许会出现规模更大的台风或飓风。
台风泰培
台风泰培给日本带来巨大灾害
卡特里娜飓风后的灾民
结合之前提到的登陆点,要说明一点。台风登陆点并不一定是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因台风结构变化、地形地貌不同等因素,对地区的影响状况需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风力会更强,这也导致了台风带来的降水的分布也会受外部影响而分布不均。
台风侵袭
台风给中国沿海、东南亚等地区带来了充沛的雨水,约占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降雨改善了地区淡水的供应,对保护地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台风对降雨的影响
台风可以驱散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热量,降低地表温度,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些地区的地表沙化现象。若没有了台风的影响,寒带的气候会更加寒冷,温带甚至可能消失。
台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渔业经济,台风经过江河湖海时,会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使得大量鱼群在水面聚集,提高渔民们的捕鱼量。
活泼乱动的鱼儿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不可否认这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人们也是靠其产生的巨大能量流动保持的热平衡,才能安居乐业。而且根据《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台风气压可引发慢地震,减缓地层能量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飓风)的影响
全球变暖使海洋温度升高,东亚、大西洋沿岸的热带气旋越来越具有威胁性。2020年台风山竹过境华南等地,时速高达150公里,福建广东多个城市几乎全面停工。与此同时,飓风弗洛伦斯也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山竹登陆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的影响问题,其实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研究结果是:强度小的台风出现频率会减少,强度大的台风出现频率会更多,但总频次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气候变暖确实对台风有所影响,但并不只是数量多少这么简单。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实验局研究员基兰·巴蒂亚认为:
“超级飓风的形成不一定是因为数量增多,而是风暴的速度变快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当然,全球气候变暖这么严肃的事情,就不需要再多强调了吧。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的馈赠,节能减排,快速且有效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