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气象局的“山竹”大考:惊心动魄过后,没有一例因灾死亡

9月16日,在深圳市三防办,兰红平正在向市长汇报历史上影响深圳的台风高风险路径。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2018年的风王“山竹”,给深圳带来了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风灾。

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刚刚过去的一周。

兰红平作为深圳市气象局派驻市三防指挥部的专家,与后方团队一起经历了这次强台风的考验,他说,这场考验是他从业25年来从未经历过的。

“山竹”袭击深圳期间,9月15日20时至17日14时,全市有151个站记录到10级以上阵风,74个站记录到12级以上阵风,沿海最大阵风52.7米/秒(16级),陆地最大阵风46.5米/秒(15级)。全市平均雨量187.2毫米。

与风雨相随的还有海水倒灌、水电气中断,一度有134004用户未能恢复供电。

但所幸的是,深圳没有出现任何一例因灾死亡。相比之下,1983年台风“爱伦”袭击深圳时,全市平均风力9级,阵风12级,过程总雨量165.9毫米,死亡人数8-10人。

兰红平说,“特区的气象人具备担当和勇气,能够跟随深圳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我想深圳市民也可以感受得到。”

过去十多年间,深圳的气象自动站建设从一小时采集一次到现在已实现一分钟采集一次,自动化采集水平已赶超韩国,预报预警技术也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短时预报技术也精准地应用到了这次“山竹”的防灾减灾中。在一艘载有73人的大型工程船意外走锚期间,深圳气象部门及时提供了精确到点的气象信息,为最终成功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

台风过后,兰红平和他的同事们仍是不敢放松。

“我不希望再经历像‘山竹’这样的超强台风,但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很多很多,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台风还能强到什么程度……”兰红平说。

跟省长“打赌”

马兴瑞盯着“山竹”的路径动画观察正同省气象台专家讨论,他感觉“山竹”外围正剧烈深圳,有可能会沿着香港、深圳这条线北上,一旦出现这条路径,深圳的防台形势将更加严峻。马兴瑞从视频上看到兰红平也在深圳会场,便点到他的名字名:“你也说说看。”省长在2016年主政深圳期间,在抗击妮妲台风时认识兰红平。

兰红平提出了与马兴瑞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台风路径是斜着走的,按照气象部门的预报监测路线图以及以往的经验,一旦过了台风的中心点就没有抬升的空间了,他认为“山竹” 还是往台山登陆的可能性大一点。

“当时大家非常的紧张,因为省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专家,他的专业也是跟空气动力学相关的,按照他的判断如果台风往珠江口上来,那影响不仅是30年来影响深圳最大台风了,可能是40-45年来影响最严重台风,如果台风往西去的话,对深圳的压力就相对轻一些,而中山的风暴潮压力就大了。”兰红平说。

当日17时,“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气象部门预报对了。

一周前,当台风“山竹”距离深圳还有五六千公里时,深圳市气象局发出了第一封关于“山竹”的快报。兰红平在9月9日那天也看到了有台风生成,但那天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久,他突然觉得这个台风“有点不对劲”,一般秋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的时候会慢慢增强,但“山竹”早早增强为强台风,距离菲律宾两千多公里时已经很强大了。

兰红平一边说着,一边在操作平台上打开了过往台风的路径图。近几年,他跟团队一直在研究台风究竟过哪些通道时对深圳的影响力最强最大。

他指着台风路径说,“如果‘山竹’穿过菲律宾中部进入南海,将会被大幅度削弱;如果只是擦边过菲律宾,就不会被削弱太多;如果通过巴士海峡中部就不会被菲律宾北边的高山阻挡,台风的削弱会更小。”

网上许多台风爱好者将台风跨过巴士海峡的过程戏称为“坐巴士”,这是西太平洋强台风登陆中国大陆的一个常见通道。进入南海的路径极大影响到台风的后续走向以及强度。

当台风距离深圳四千公里到三千公里时,气象部门还不能判断其确切路径,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早早升级为超强台风的“山竹”,无论在广东的哪里登陆,对深圳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山竹’未来一旦对深圳造成冲击怎么办?”兰红平说,从9月11日开始,深圳气象局的重点任务就是把这次台风的风险信息传递给市领导和市民。

深圳首次在平安大厦、京基一百高楼外墙视频播放台风预警信号。深圳气象局供图

果断预判:30年来最强的台风

当天,他对深圳市副市长、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黄敏说,台风“山竹”有三种路径:一种路径是登陆湛江,一种路径是往东调到茂名或阳江,还有一种可能是进一步往东调,登陆阳江到珠三角之间。如果是最后一种情况,对深圳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将超过去年“天鸽”的影响。

一路上,黄敏问,“这次山竹会不会比‘天鸽’更大?”

兰红平答,“如果在靠近珠江口150公里之内登陆那肯定比天鸽影响更大!如果从珠江口进来,那是灾难性影响。”

“‘天鸽’时的影响多大呢?”

“‘天鸽’登陆时,珠海一线的海景房玻璃基本被打碎。”兰红平说。

“超级台风的风速有多快?”

“每小时220-250公里左右。”兰红平说。

黄敏听了以后到各个区宣讲时说,“这次台风跟以往不一样,这次台风登陆一线的海景房玻璃都要碎的,强到什么程度呢?你敢把头伸到行驶的高铁之外试试看就知道了。”

14日早晨深圳全市的防台动员会前,兰红平与他的团队一起研判认为,以“山竹”当时的路径和强度,有可能是影响深圳30年来最强的台风,深圳最大阵风将超过16级。这是深圳市气象局历史上报出的最大阵风!

“这时我们给政府的预报思路就出来了,”兰红平说,在防台动员会上,气象部门按照几十年间对深圳影响最大的台风给“山竹”定位,这对气象部门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因为“几十年间影响最大”这种论调此前没人提出过。

“这时‘台风风险指数’就发挥了很大作用,”说着,兰红平在电脑上打了深圳自主研发的台风风险指数系统,这是兰红平带领团队研发的,一个基于台风影响而非传统的以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来定性台风影响的技术,将过往台风的详细数据逐一排列了出来,“在我们的近三十多年的台风影响指数里没有一个台风比得上‘山竹’,事实也证明‘山竹’对深圳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之前我们遇到过的台风。”

为救援提供精准预报

大势已定,气象部门接下来要做的是给市领导提供更详细精准的支撑。

兰红平在指挥部一线,而在后方,气象局多个部门几个团队一起为这次“山竹”防灾减灾做技术支撑。深圳市气象局气象预警预报处高级主任张蕾用了三个词形容那几天的状态:

“快快快!”

“马上马上马上!”

“多少多少多少!”

“当时深圳死亡人数大概是8-10人,但那时深圳人口不多,跟现在没法比。” 李辉说,现在深圳是超大城市,沿海聚集了大量工业企业和技术人员,超大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的风险极高,保障城市安全是气象工作者最大的责任。

“山竹”袭击深圳期间,9月15日20时至17日14时,全市有151个站记录到10级以上阵风,74个站记录到12级以上阵风,沿海最大阵风52.7米/秒(16级),陆地最大阵风46.5米/秒(15级)。全市平均雨量187.2毫米。

与风雨相随的还有海水倒灌、水电气中断,深圳一度有134004用户未能恢复供电。

但所幸的是,深圳没有出现台风因灾死亡的案例。

出现灾情后,气象预报还要为救灾抢险提供精细化服务,张蕾告诉澎湃新闻,这次过程中,一艘大型工程船在惠州海域因台风走锚,飘到深圳大亚湾罗汉角海域附近,因为船上73人随时有危险,海上搜救中心在救援时对气象部门提出要求,气象信息要给到那个区域的位置。

“我们每小时为他们提供一次那个区域东西南北四个点上的气象信息,提供风雨浪潮等实况信息。同时根据监测以及台风动态预测未来几小时会是什么状况,通过高频次的互动为它们的海上救援提供支持。”张蕾说。

最终73人均被安全救助。

做了近三十年的气象预报服务,张蕾说,这期间她的团队不断在进行创新,而这最大的驱动力是需求牵引,“气象工作要不断满足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需要,当我们技术上跟不上的时候就逼着我们要创新。”

深圳每年都会有多场国际性会议召开,重大活动气象保障需求旺盛,这次气象部门在服务台风“山竹”预报预警的同时,也在进行五个专题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气象人的“深圳精神”

25年前,在兰红平刚踏入气象行业时,这种精准的预报服务是令他难以想象的。

1982年,深圳、珠海市气象台进行管理体制,从中央气象台垂直管理的体制中剥离,改为以地方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这一试点也正是经济特区获得的又一项“改革红利”。

1993年,兰红平研究生毕业进入深圳气象台工作,回忆当时的工作条件,兰红平推了推眼镜框,深吸了一口气说,“那是非常糟糕的。”

在风雨局地性特征明显的深圳,当时只有一个由国家设立的观测点,深圳哪里下了暴雨,哪里没下雨,预报员没办法知道,预报准确率很差。支撑预报员做预报的技术也非常缺乏,兰红平形容自己刚到气象局工作时的状态,完全处于“听天由命”阶段。

“当时做的预报非常有限,只做一下今天、明天的预报,我们发布的信息老百姓认为不可信。”兰红平说,“那时深圳气象连起步都还没有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经历了几次气象灾害,大家已经认识到气象灾害对一座城市的安全是巨大的挑战。深圳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开始起步了。

90年代末期,兰红平有机会去香港、韩国交流,那次交流让他觉得,“我们的差距怎么大到这种程度。”

“香港天文台可以一小时订正一次预报,每半小时通过电台不断播放天气,他们的预警系统非常完善,我们当时也开始跟着学习借鉴香港,在做预警信号的发布,但是我们的预警的精准度,预警发布的覆盖面,还差得很远。”兰红平说,当时深圳已经有了一些自动观测站,但是观测的频率密度都远远跟不上。

“1998年我去韩国交流,韩国每三分钟采集一次自动气象站,过几分钟就可以有气象信息上来,这样做预警非常及时,我当时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觉得我们的差距实在太远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我们深圳气象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水准。”兰红平说。

但当时,深圳气象部门属于农业局下属的一个处室,受人才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预报预警技术还没跟上来,气象如何融入城市为这座城市服务,大家也没有认识清楚。

到2003年,气象部门从农业局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政府部门,从那之后,大家开始探索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那时起深圳气象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深圳紧邻香港,兰红平说,过去深圳市民通常从香港获取天气信息,到了2007年前后,很多深圳市民就开始看深圳气象预报了,此外,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气象部门加强与政府部门融合,气象预报预警信号逐渐融入到防灾减灾之中。一直发展到现在,气象预报预警已经起到先导作用,气象信息在城市的防灾减灾、在市民的生产生活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紧密。

兰红平说,“特区的气象人具备担当和勇气,能够跟随深圳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我想深圳市民也可以感受得到。”

防灾减灾需求倒逼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为政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过去十年间,深圳的气象自动站建设从一小时采集一次到现在已实现一分钟采集一次,自动化采集水平已赶超韩国,现代化的气象预报服务体系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深圳模式,基于影响的气象灾害决策支持系统受到美国高级气象代表团高度评价,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也可以精准地应用到了这次“山竹”的防灾减灾中。

在三防指挥部王伟中书记和陈如桂市长称兰红平为兰专家,对深圳市气象局的台风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精准预报和高效服务连连点赞。兰红平说,这些科技成果都是凝结了深圳气象人数十年,特别是过去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的结果。

兰红平认为,自己在一线做预报员工作的十年是很宝贵的十年,虽然能做的东西比较有限,但是通过了解世界潮流有什么技术,再通过与老百姓的互动中知道市民的需求是什么,不断积累,为今后大展身手打下了基础。

到后来,兰红平也参与到一些管理的工作,这些管理的工作让他可以站在更高处看这座城市的需求,2005年底,深圳气象局委派兰红平组建科技攻关组,牵头改进集成当时最新的技术并转化为气象服务应用。

“当时我也很高兴和我们的团队有机会为这座城市服务,那时开始我们也不断推陈出新一些产品和服务给市民,给这座城市的防灾减灾部门,这也是深圳市气象局科技创新的分水岭,从2006年初开始,我们的科技水平差不多一两年上一个台阶,到了2007年就开始推出气象灾害分区预警,拿到了中国气象局气象工作创新奖,到2011年大运会,深圳气象整体水平跃上全国前列,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具备国际的影响力了。”兰红平说。

走出预报预警中心,站在气象局大楼顶部向外远眺,风雨洗刷过的天空格外蔚蓝,

兰红平身板笔直地站着,刺眼的阳光透过镜片让他眯起了眼,他伸手指向远处向深圳湾西方南头半岛的一片区域说,那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三面环海的蛇口工业区是改革开放最前沿,在那片不大的区域里培育了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同时孕育了深圳精神。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兰红平感觉到,从2013年的台风“海燕”到“威马逊”“彩虹” “天鸽”,再到今年的“山竹”,每一个台风对城市带来的风险都巨大。作为气象工作者,他强调对大自然敬畏,他说,“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摸清大自然所有脾气的程度,我认为还差的很远,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很多很多。”

“我不希望再经历像‘山竹’这样的超强台风,但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很多很多,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台风还能强到什么程度……”

THE END
0.今年广东初台!多图直击“暹芭”登陆,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此时,正值台风来临前一小时 风力强劲 现场视频看着不免让人担忧 事后嘉宝回应表示 当时都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的拍摄 周边没有太多的树木,没有靠近楼面 一切都是安全的 只为给大家呈现最好的现场报道 更重要的是 提醒可能受到台风威胁的居民注意安全 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7/293148iqe/onkƒntcx777B7780yivvq
1.那无关爱,只是移情的渴望(天才瑞普利)影评其实迪基的爱也同样不求回报,但迪基的爱没有责任支撑,是一种肆意的、狂放的、自然的爱,像盛夏的台风般摧枯拉朽,而彼得,则更像是晚秋回暖的风……妈的我抒情编不下去了,总而言之,剧本给彼得这个角色的发挥空间不大,因为彼得出场晚、对迪基这整件事牵连甚微,因此安排成一个比较刻板印象的暖男(对玛姬对瑞普利都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2963<=31
2.在台风中接力的“上下线”:什么时候台风过去,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记者离开城运中心时,昨晚已熬了一夜的哥俩还在大屏幕前红着眼睛响应来自各个社区联络人的消息。 台风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只有等蓝色预警信号撤下,城区恢复平静后,徐烨和余伟亮才能离开。“什么时候台风过去,我们就什么时候能回家。”jvzquC41yy}/uqtdugxwg{3eqo5og€x1fgzbkuDkf?:179<:(k|la|f?32843B
3.台风刮来遍地生蚝居民1小时捡200斤视频5月30日,广东汕尾。疑似台风刮来遍地生蚝,有居民一小时收获两百多斤。据附近居民庄先生称:以往只要刮台风就有这个现象,当时挺多人捡拾生蚝的,很大一片都是。自己两个人花了一小时收获了两百多斤生蚝,觉得挺高兴的,准备洗干净后吃掉。 责任编辑:柳阳 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7/921@=7;2<:0|mvon
4.台风“普拉桑”登陆,记者彻夜蹲点→晚上12点,雨势渐大,钱萍接到“帮帮团”的消息,小区道路旁的几棵树有倾斜倒伏的风险,她立刻撑起雨伞前往现场。在雨中,树叶落了一地,两根加固杆把树干撑起来,钱萍伸手上前扶了扶。“目前看来没什么问题。”她松了一口气,随即望向垂下来的枝条,表情又严肃起来,“等台风天过了,要把树木再修剪一下,不能砸到居民jvzquC41yy}/loickn/exr1uin0fnycknEjfF6649983
5.台风中心大面积停电广东湛江市区广告牌被吹只剩骨架房产当日,记者所住整个酒店都断了电。在台风登陆前,酒店一些玻璃已被震碎,酒店人员把住客都安顿到房间。我们中午在回酒店的路上,发现已经有很多树木和招牌倒塌。台风肆虐期间,我们的车子受到严重损伤,左边的车窗玻璃全碎,车身还有一个穿孔。 下午3点多,台风眼经过时,我们经历了近一小时的“平静”。楼上住户和游客纷纷jvzq<84jqwyf0yjqrnk/exr0ep5o1;5371712>4e38:3492498<43960jvsm
6.台风“莫兰蒂”致厦门大面积停电完全恢复还需一定时间央广网厦门9月16日消息(记者陈庚)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下午3点05分,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在福建厦门翔安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这也是今年以来全球的最强台风。刚才第一小时的新闻纵横节目也介绍了,莫兰蒂给厦门电网造成严重破坏,集美区的3座220千伏高压铁塔拦腰折断,全市大面积停电。jvzq<84ejktb0lst0et0{jtygp532:;2;3<0v;5382?28h:4539:2980ujznn
7.抢先准备、主动迎战、动态部署,台风“苏拉”防御硬仗广东这样打“请问有辣的吗?”“我想要番茄口味的!”9月1日傍晚,珠海前山街道翠微小学庇护点里,社区工作人员为避难群众分发物资,这里住着的大多是周边建筑工地的工友,大家并没有紧张恐慌。“每次政府都把我们安置得很妥当,吃住不用担心。”在临时改造成休息区的教室里,王德斌说自己来珠海打工已经十多年,台风天对他不是新鲜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245d:9:;9:8/j}rn
8.直击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今晚,记者从福州火车站获悉,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预计于15日凌晨到上午在闽南至粤东沿海登陆。9月15日,自始发站起停运122趟旅客列车。另外,同时也变更始发、终点站的有7趟旅客列车。 21:29 台风莫兰蒂最新消息 莫兰蒂的第一波强螺旋雨带正在扫过漳浦到崇武一带沿海地区,厦门也将在几小时内中jvzq<84yyy4np€3ep1lvlrfp14628vqf1
9.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十天有12个台风影响我国时讯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许映龙今日表示,预计从8月2日到未来10天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1-2个可能会影响我国东部或者南部海域。 中国气象局今天上午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截至7月31日,台风登陆我国个数较常年偏少。许映龙介绍,从整体形势来看,今年前期台风活动偏少与高温有关系,今年7月上旬以前,副热带jvzquC41o0qbptfpgyy/exr1fgzbku4F3{v5NtOY{o
10.仅隔4天强台风今日再袭广东!两次台风为何“结伴而行”?央视网消息:今年第14号台风“帕卡”已于今天9点前后在广东台山东南部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33米/秒(12级)。目前广东多地出现强降雨! 珠三角多地出现强降雨 今天早晨8时左右,珠海出现强降雨,局地出现积水。“帕卡”台风对深圳的影响很大,暴雨和大暴雨的范围远远大于几天前刚刚登陆的台风“天鸽”。而广东省南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4MZz{qmVwe98FN=V2t3=1:;<
11.广东:超强台风“零伤亡”是怎样实现的广东省三防办负责人介绍说,广东省防指在已有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健全防风应急反应体系,增强防风抢险救灾能力,防御指引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台风防御。 据统计,在防御“威马逊”期间,各级电视媒体每隔一小时滚动播报防台风最新动态信息,移动、电信、联通等共发送预警短信2714万条,有效增强了群众自我jvzq<84yyy4djrscyczft7hqo0io1wjyuekovnw1fh5hf87236681}7236684
12.新台风“达维”已生成!“苏拉”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浙江今日局地预计,“苏拉”将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洋面徘徊,29日开始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东部沿海靠近,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45-52m/s,14-16级)。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台风“苏拉”“达维”“双台共舞”。 “苏拉”或成下一个超强台风 据中国天气,目前来看,“苏拉”还在海上转悠,个头小,风眼不清晰,对称jvzquC41o0mny7hp1463565:14;0exsvgpz`3<556;977:3jvo
13.今年的台风为何“隔山打牛”给江苏投送暴雨?还有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江苏省梅雨季节的常年累计降雨量大约是258毫米——南京17日一天的雨已经超额完成了一个月梅雨期的降雨“指标”。 江苏这么大的雨,怎么会是正面登陆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台风,隔山打牛送来的呢? “泰利”登陆前,只有台风路径上的华南和千里外的华东遭遇强降雨 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842@6913<9;?9:64684>3ujvsm
14.汕头出现强对流天气!金平升级暴雨橙色预警!|台风丹娜丝|大风|强据汕头天气消息,受不断发展的强对流云系影响,过去一小时金平区石砲台街道降雨量已超过40毫米,预计强降水将持续,汕头市气象台8月1日13时49分将金平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请注意防御。 受强对流云系影响,预计未来三小时中心城区及附近海面仍将有6~8级短时大风、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汕头市气象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T:UQM8BG9:678[W: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