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赖**(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阶段)3工程地质 13.1概述 13.1.1工程概况 13.1.2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 13.1.3依据的技术标准 1 23.1.5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33.2区域地质概况 3 33.2.2地层岩性 3 43.2.4水文地质条件 53.3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53.3.1地形地貌 53.3.2地层岩性 63.3.3地质构造 6 63.3.5岩体风化特征 7 73.3.7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83.4洪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件 3.4.1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3.4.2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3.5.1地震液化评价 3.5.3抗滑稳定性评价 3.5.4抗冲刷稳定性评价 3.6洪沟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6.1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3.7天然建筑材料 3.7.1石料 3.7.2土料 3.8结论与建议 附图(具体见附图目录):xx张xx张xx张3.1概述XX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XX河为XX镇的主要河流,发源于XX县东南部XX乡的XX,由XX西向南流状宽度XX~XXm,平均宽度XXXm左右,河沟深度0.5~1.0m不等,经多年冲刷,两岸农田损毁严重,作物耕植土被冲开露出卵石层,村民无法耕种保护两岸农田为主,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采用5年一遇洪水(1)查明区内拟实施的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工程地质条件,界定主要工程地质问(2)重点查明河道区岩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了解地下水埋深等(3)提出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对地基变形、渗透稳定、(4)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查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的,依据的技术标准有:(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2013)规定及《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1)平面地质测绘:在认真研究区城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区地形地貌形态和地层岩性出露点,布置适当的踏勘线路和地质观测点来完成工程区1:5万地质图校(2)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是勘察的主要方法手段,使用一台XX便捷式钻剖面布置xx个钻孔,共计地质钻孔xx个。工程勘察所用的1:1000地形测量资料及钻孔坐标资料,均为我院测量队提供,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1米;河道整治堤线等水工建筑物布置情况由我院第xx综合设计所提供。3.1.5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地质勘察外业于xx年xx月xx日开始,至同年xx月xx日结束。工作量满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表3.1-1。表3.1-1完成勘察外业主要工作量一览表测区地处xx高原东南边缘,属低中山地貌。区内海拔大都在1000m以上,相对高差200~450m,河床坡降比较大,沿河两岸有明显阶地。两岸山坡部分地段基岩已经出露,覆盖层比较薄,坡残积土层厚约1~3m,局部地段较厚。河沟覆盖层以冲积的卵石、黏土、粉土为主,一般厚1~5m。地形坡度变化大,陡坡多,一般在20°~60°。河床相对狭窄,与两侧山坡呈狭窄的“V”字型。植被茂盛,植被以灌木林、荒草为主,岸坡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滑坡、塌方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生。3.2.2地层岩性测区区域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现由新到老(1)三叠系中统板纳组上段(T₂b2):为黄色薄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中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421~439m。(2)三叠系中统板纳组下段(T₂b1):为黄色砂岩夹薄层泥岩。该层于中部、南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667~1357m。(3)三叠系下统上组(T₁2):为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西部、东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285~340m。(4)三叠系下统下组(T₁1):以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西部、东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202~882m。(1)二叠系上统(P₂):为灰白色厚层灰岩、白云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79~209m。(2)二叠系下统(P₁):为灰白色厚层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硅质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29~180m。(1)石炭系上统(C₃):为灰岩夹白云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46m。(2)石炭系中统(C₂):为灰岩,底部白云岩,局部硅质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138m。(3)石炭系下统(C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133m。工程区大地构造位置一级属xx地台,二级为xx再生地槽,三级为xx拗陷,四级(1)褶皱上以平缓开阔为主,倾角在10°~50°,盆地内一般较紧密陡峭,倾角在30°~70°。(2)断裂的层位是中三叠统,推断应属印支运动产物。但由于大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继承性明显。少数断裂长期控岩控相,具有明显的基(3)地震于相对稳定区。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风速达八级。根据xx县气象局2003年—222.8℃,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3.6℃,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降高降雨量曾达到每小时116mm。年蒸发总量为400~530mm,相对湿度65%~95%。6~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卵砾石、残坡积层中,一基岩裂隙水:分布于xx河流域一带,以砂泥岩类为主,地下水埋藏于基岩之中,坡脚地段,洪沟两侧多为稻田、林地、菜地,洪沟岸坡高度XXm,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在10°~40°,部分岸坡呈陡坎状。地面高程XX~XXm,相对高差一般XX~XXm;该河段雨季水流较急,落差较大,沿河基岩局部出露,床底高程XX~XXm,河床宽XX~XXm;河岸为土质、岩质岸坡,植被较发育。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土层主要由耕植土(Qpl)、第四系冲洪积层(Qpal)卵石及含卵石粉质黏土、残坡积层(Qedl)含碎石粉质黏土及三叠系(T₂b)泥岩夹砂岩组成,现按从上到下分层描述如下:1、第四系(Q)耕植土①(Qpl):浅灰色、褐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砾石及黏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XX~XX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卵石②(Qpal):灰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态,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灰岩、砂岩等,棱角状~次圆状,磨圆度一般,局部夹少量泥质,一般粒径1~6cm,个别超过XXcm。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1~3m,主要分布在河床中及河流两岸附近地带。含卵石粉质黏土③(Qpal):黄色、灰褐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稍湿,黏性一般,刀切面稍有砂感光滑,约占15~30%卵石、砾石,局部聚集。揭露厚度0.9~3.9m,主要分布于洪沟河岸台地。含碎石粉质黏土④(Qedl):红褐色、灰黄色,硬塑~坚硬状,稍湿~湿,含较多的风化碎屑、碎石,厚度一般0.8~2.0m,主要分布于傍山洪沟附近的山坡上部。2、三叠系中统(T₂b)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层:灰黄色、暗红色,以泥岩为主,薄层状,局部夹中厚层状砂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破碎,手指可压碎,遇水易软化,该层未钻穿,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各岩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层位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堤线工程区地质测绘,工程区为第四系覆盖,在堤轴线两侧各1.0km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断层、断裂等不良的地质构造,该地段为相对稳定区,适宜修建护岸。3.3.4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钻探施工期间,河水位高程约XXm。据钻探揭露、地下水储存条件及其水力特征,工程区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耕植土层浅部,埋深浅、水量小,无统一水位,分布不均,受季节性影响大,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生产生活用水,水量贫乏。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黏性土层中,受上层滞水及大气降雨补给,水量中等。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夹砂岩地层中,受岩性、节理构造组合的影响,水量微弱,且水位埋深较大。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向XXXXX段排泄。地下水与XXXXX水连通性好,关系密切,地下水与河水成互补关系,即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河水位变化影响显著。(2)岩土层透水性堤线区范围由卵石、黏性土、泥岩夹砂岩组成。根据现场土层鉴别及其他相似工程岩土层透水性经验类比,场地卵石②属强透水性,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属中等透水性。(3)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工程区位于山区,据调查,周围没有污染严重的工厂及其他污染源,根据当地经验及邻近工程类比,工程区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无腐蚀性,场地的土层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3.3.5岩体风化特征工程区岩体为三叠系泥岩夹砂岩,岩体的风化作用强烈,垂直风化分带明显,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带及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弱风化带岩体节理裂隙弱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好。3.3.6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拟治理洪沟主要位于低中山山谷,沿线落差较大,土质斜坡与岩质斜坡相伴,以土质斜坡为主,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在10°~60°,部分岸坡呈陡坎状,岩性主要为黏性土、风化砂泥岩等,岸坡稳定性较差,两岸冲刷破坏较严重,局部较平坦,洪沟段淤积较严重,已形成成片的滩地,主要成分为卵石夹漂石。调查中发现的不良工程地质现3.3.7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1)现场原位试验土层代号范围值统计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承载力击nμOδrN8注:1承载力特征值由《广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天然重度Y饱和重度内摩擦角Φ(度)内聚力C摩擦系数承载力标准值系数(坡高天然饱和临时卵石②0密度系数内聚吸水率饱和泊松比系数饱和弹性模量饱和变形模量天然抗压强度力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场地耕植土①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厚度薄,不得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清除。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及强风化泥岩夹砂岩承载力较高,满足设计要求,是较好的基础持力层。3.4.2堤基地质结构分类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内卵石、黏性土、基岩的分布与组合关系,各河段堤基地质结构表3.4-1堤基地质结构分类一览表(XXXXX主河流段)序号征类型左岸桩号右岸桩号1单一结构黏性土单一结构2双层结构表3.4-2堤基地质结构分类一览表(XXXXX支流沟段)序号征类型左岸桩号右岸桩号1单一结构黏性土单一结构2双层结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3.5.2堤基渗透稳定性评价根据设计资料及场地地质条件,堤基基础持力层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根据经验及其他工程判别,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较为可能出现的渗透变形形式为流土,根据工程类比及经验,得出允许水力比降为J当堤基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时,其透水性为中等~强透水,存在堤基渗透问题。整治河段有小规模的塌岸,诱发岸坡失稳崩塌的原因主要为岸坡土层抗冲刷能力低,汛期受山洪水冲刷淘蚀被掏空,加上受雨水冲刷,致使上部土层重力失稳下滑而形成坍塌,现有多处坍岸或向里侵蚀造成较大的弧形凹岸。总体评价:该地段土质岸坡在山洪期为受冲岸段,属于稳定较差岸坡。由于河流坡降大,水流流速较大,特别是在洪沟弯曲段,冲刷现象会更严重,建议对洪沟进行护岸根据设计资料,本次整治工程采用为平岸设计,护岸型式采用铅丝石笼挡墙。根据钻探揭露,挡墙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各土层抗冲刷能力较低,以其作持力层时须做好护脚及抗冲刷支护。各岩土层的允许抗冲流速见前表3.3-2及3.3-3。本工程区岸坡覆盖层厚度较厚,岸坡多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其抗冲刷能力低,受洪水冲刷淘蚀和地表水流的冲刷作用,局部河岸边坡有小崩塌,但规模较小,危害性不大,综合河岸现状、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及历史险情等分析,将岸坡分为稳定性较差岸坡。按照河岸现状、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资料等,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桩号河岸岸坡地层结构特征质作用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土质自然度15°~45°,坡顶主要为林地等,地形较狭窄。含卵石粉质土④层存在冲刷象,规模稳定性较差行防护处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含卵石粉质黏土③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土质自然度15°~40°,坡顶主要为林地等,地形较开阔平坦,河床多为卵石夹漂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存在冲刷象,规模小,淤积稳定性较差行防护处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对淤积严重的洪沟地段采取清淤措施。质自然岸坡坡度较陡,坡度40°~65°,坡顶主要含卵石粉质黏土③、泥岩夹砂岩层有小塌基本稳定岸坡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含卵石粉质黏土③作为挡土质自然度10°~45°,坡顶主要为稻田、菜地等,地形较开阔平坦,河床淤积较多的卵石夹漂石。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存在冲刷象,规模小,河床稳定性较差行防护处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对淤积严重的洪沟地段采取清淤措施。土质自然度10°~50°,洪沟宽约10~55m,坡地等,地形开阔平坦,河床淤积较多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存在冲刷象,规模小,河床淤积较严稳定性较差行防护处理。清除表层耕植土①,以卵石②、含卵的洪沟地段采取清淤措桩号河岸岸坡地层结构特征质作用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土质自然度15°~35°,坡顶主要为林地、、稻田、旱地等,地形较狭窄。含卵石粉质土④层存在冲刷象,规模差岸坡洪沟岸坡受山洪冲刷毁坏护处理。清除表层耕植土①,以含卵石粉质黏土③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土质自然度10°~20°,洪沟宽约13~35m,坡地等,地形开阔平坦,河床淤积较多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存在冲刷象,规模小,河床淤积较严差岸坡洪沟岸坡受山洪冲刷毁坏护处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积严重的洪沟地段采取清淤措施。土质自然度10°~25°,坡顶主要为林地、、稻田、旱地等,地形较狭窄。含卵石粉质土④层存在冲刷象,规模差岸坡洪沟岸坡受山洪冲刷毁坏护处理。清除表层耕植土①,以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土质自然度10°~25°,洪沟宽约13~45m,坡地等,地形开阔平坦,河床淤积较多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存在冲刷象,规模小,河床淤积较严差岸坡洪沟岸坡受山洪冲刷毁坏护处理。清除耕植土①,以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积严重的洪沟地段采取清淤措施。3.7天然建筑材料黑色,为弱风化或新鲜岩石,岩质致密坚硬,质工程区,交通便利,运距约24km,块石料数量与质量均满足工程土,呈黄色,湿,可塑~硬塑状,土质较均匀,结构较密实工需要。工程区及附近无天然砂砾料分布,根据调查,当地建筑所用砂砾料一般采用人工砂砾料替代。建议采用人工砂,经过筛选,并且送去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做配比试验,达到合格的才能使用。3.7.4石笼卵石填充料项目区沿河卵石分布情况:(1)工程区沿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