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 《春树奇峰》,1934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 《人生的两条道路》,1857
亨利·佩奇·罗宾逊《弥留》,1858
郎静山 鹤的素材
郎静山 鹤的素材
郎静山 三山仙子(局部),1990
福克斯·塔尔博特《打开的门》,1843
罗伯特·德马奇《在田园中》,1910
郎静山早期作品
郎静山 飞瀑,1939
尤斯曼-另一种真实-阴影之梦,2004
尤斯曼-无题, 1983
泰勒-漂流,2005
泰勒-一个半姐妹,2003
郎静山《鹿苑》
郎静山《月夜》
郎静山《有缘道士》
曼·雷《朵拉·玛阿》,1934
莫豪利-纳吉《裸体躯干》,1931
克里斯琴·斯卡德《斯卡德照片》,1918
郎静山 物影
郎静山 物影
郎静山 写意
郎静山 写意
郎静山 简约,1965
亚当斯-白杨,新墨西哥州,1958
亚当斯-麦克唐纳德湖,蒙大拿,1942
郎静山风景摄影《黄山》,1933
郎静山风景摄影《晨起》,1937
郎静山风景摄影《夜色》,1965
斯蒂格里兹《云层,音乐1号,乔治湖》,1922
郎静山《远景》,1930
斯蒂格里兹-纽约双塔,1893-94
郎静山《俯瞰》,1930
郎静山《远眺》,1930
郎静山拍摄的松江女中
郎静山 牛墟
郎静山的纪实作品《最后的纹面人》
杜瓦诺-巴黎,1953
杜瓦诺-地狱之门,巴黎,1952
郎静山的纪实作品《好奇》
郎静山的纪实作品《街景》
郎静山的纪实作品《上海》
八、人体:中外先行者的特例比对就中国摄影史的多方举证,大多认为郎静山先生拍摄了第一幅人体摄影作品。人体摄影作为摄影中的禁区,尤其在中国拍摄环境之险恶,早已为众人所知。当然,在西方摄影的人体艺术中,也不乏敢为先者。这里我们不妨以著名的美国女摄影家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1883—1976)为例,做一个东西方的视觉文本的对照,可能不无价值。联想到20多年以后。郎静山也以其独到的视觉目光和非凡的勇气,将镜头对准了女性的人体,尽管结局并不如意,但是却如冬日坚冰的突破,有着同样不凡的价值。更有对照可能的是,郎静山日后的人体摄影实践,在结构形态上,和坎宁安当年的人体拍摄有着异曲同工的审美空间。
伊莫金·坎宁安《自拍像》,1906
郎静山对人体摄影的处理,一方面在画面的体积和结构形态上,和坎宁安有颇多相似之处。注重人体在画面中的体积和结构形态,并且已逼近的方式注视人体的美丽,成为他们共同追求的空间之一。另外,郎静山在人体中所传递的中国画的东方神韵,尽管是坎宁安的画面中所不具备的,但是那样一种浪漫的气息,却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有着非常耐读的韵味。
伊莫金·坎宁安《三角形》,1928
郎静山的封面人体摄影作品
奥古斯特·桑德-厨师,1928
奥古斯特·桑德-年轻女人,1929
郎静山《安塞尔·亚当斯》
郎静山《坎宁安》
郎静山《齐白石》
郎静山《于右任》
孙慨在《论“郎氏风格”之源流》中说:在早期,郎静山也拍摄过写实性的摄影作品,而他的人物肖像《金陵牧师》、《乡村长老》、《张大千》都具有非凡不俗的神韵。我们不妨作此假设:假若郎静山最初参赛并屡屡获奖的是这样的肖像作品,而在他周围云集的又都是对现实主义摄影的价值观推崇备至的名师大家,那么我们也有理由可以推测:郎静山或许会成为那一时代中国的奥古斯特·桑德。每一个艺术家的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都并不十分清晰自己的专长与优势。优势是在无数次的比较和充满了自己都无法确定的偶然性中胜出的;而专长是在别人的肯定、社会的认可中通过自信心的建立而有意识地在某一个点上深入探研的结果。十、结论:兼收并蓄和融会贯通回到主题,无非想说明,郎静山的艺术实践决不可低估。或者说,我们对这位大师级人物的了解,直到今天还是很肤浅的。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些视觉文本的对照,将东西方文化放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范例中,以期引起人们对中国摄影以及郎静山的艺术创造更多的重视。今天我们研究郎静山,梳理郎静山的艺术创造历程,正是希望对东西方文化的定位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我们无意一味抬高郎静山的艺术成就形成孤芳自赏的高傲,但是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建立自身的参照文本,从而找到更为自信的立足之地。在这里我想做的工作,也是想通过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并举的方式,对郎静山先生的艺术实践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认识。郎静山先生的实践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宏大的艺术地标,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在和整个世界的比较进程中,更多地发现其精神的魅力!参考文献:约翰·伯杰著 《视觉艺术鉴赏》 商务印书馆林少忠等编译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 中国摄影出版社Naomi Rosenblum 《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 Abbeville Press·PublishersMichel Frizot 《A New History of Photography》 KonemannBrooks Johnson and Chrysler Museum 《Photography Speaks: 150 Photographers On Their Art》 ApertureLydia Yee, Katherine Bussard, and Whitney Rugg 《Street Art Street Life》 Aperture本文来自“郎静山先生130岁纪念活动”线上讲座——郎静山与现代摄影的国际渊源,文字有删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