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能否承受百年一遇的暴雨京津冀地区水灾背后原因海河流域

近日,京津冀地区遭遇了少见的暴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7月31日至8月4日,海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1.4毫米,其中涿州市更是达到了467.4毫米,创下了百年来的最高纪录。

面对如此极端的降雨,三峡大坝能否承受住巨大的水压?京津冀地区的水灾背后又有什么深层原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峡大坝的泄洪机制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长江中游,跨过湖北省和重庆市。

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航运和调节水资源。三峡大坝的设计防洪标准是1000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说,在1000年内只有1%的概率发生的洪水。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三峡大坝设置了34个泄洪闸门和22个发电机组。

当长江上游来水过多时,三峡大坝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启一定数量的泄洪闸门和发电机组,将多余的水量释放到下游。这样既可以保证上游水位不超过安全范畴,又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今年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了连续强降雨,导致长江干流和支流水位不断上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三峡大坝从7月17日开始进行了今年第一次泄洪。

截至8月4日,三峡大坝已经进行了5次泄洪。其中最大的一次泄洪是在8月2日晚上10点半开始的,当时三峡大坝开启了11个泄洪闸门和19个发电机组,总出力达到了2250万千瓦。

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一年的用电量。这也是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

那么,为什么三峡电站在水多的时候不能满发呢?这是因为水力发电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一,需要有足够的水头差。水头差是指水源和水轮机之间的高度差,它决定了水流的动能。水头差越大,水流的动能越大,发电效率越高。

然而,并不是水头差和流量越大越好。如果水头差过大,会导致水压过高,可能损坏水轮机和发电机。如果流量过大,会导致水轮机过载,可能引起振动和噪音。因此,水力发电需要在一定的范畴内操纵水头差和流量,以保证安全和效率。

三峡电站的设计水头差是80.6米,设计流量是1.8万立方米每秒。当长江上游来水过多时,三峡大坝为了防止上游水位过高,必须开启泄洪闸门,将多余的水量释放到下游。这样做会降低上游水位,从而降低水头差。

同时,泄洪闸门也会占用一部分流量,从而减少发电机组的流量。因此,在泄洪期间,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率会下降。只有在来水量和上下游水位都适中的情况下,三峡电站才能满发。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的泄洪机制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既能保证防洪安全,又能兼顾发电效益。目前,三峡大坝还没有遇到超过其设计标准的洪水,因此还能够承受住百年一遇的暴雨。

京津冀地区的水灾成因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然而,这个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洪涝灾害的频发。据统计,京津冀地区近30年来共发生了15次大范畴的洪涝灾害,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京津冀地区的水灾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气候变化是导致京津冀地区水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京津冀地区近30年来的年均降雨量为570毫米,其中夏季占70%以上。

而今年7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已经出现了4次大范畴暴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超过了300毫米,相当于半年的降雨量。其中最严峻的一次是在7月31日至8月4日,海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1.4毫米,创下了百年来的最高纪录。

这种极端降雨不仅超出了历史平均水平,也超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的承受能力。

城市化进程是导致京津冀地区水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三个城市合计常住人口为3909.5万人,占京津冀地区总人口的34.5%。这些城市都属于典型的大型或超大型城市。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好处,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等。

但是,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态的服务等。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城市的地表特点。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的自然地表被硬化和封闭,如水泥、沥青、砖瓦等。这些材料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也降低了城市的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

当暴雨来临时,城市地表无法有效地汲取和储存雨水,导致雨水迅速汇合成洪水,冲刷和淹没城市道路、建筑和设施。同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和不足,无法及时地排除洪水,造成城市内涝。

根据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数据,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率从1980年的22.6%上升到2019年的58.4%,估计到2030年将达到70%。

而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0年的21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平方公里,估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00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每年有近400平方公里的自然地表被转化为城市地表。这对于城市防洪和排涝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大禹治水原因竟是冰川融化,汉朝百姓易子而食,古代天灾有多可怕水灾是两汉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降水型水灾和河溢型水灾,前者主要指的是由于持续性降水造成的水灾,后者指的是由于江河决溢造成的水灾。 两汉水灾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多,冬春少。 降水型水灾多发生在夏季五、六月份,六月份最多。河溢型水灾多发生在秋季,次是夏季五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8338661989:A92a367:@;4798/uqyon
1.不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1、发生非正常损失导致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应做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如果这批原材料因为水灾原因全部销毁了,那么应该做的分录是: 借:营业外支出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jvzq<84yyy4dcwjv0eun0ls1ujoxw8=566=10qyon
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是()A.夏季风的强弱.进退规律反常B科目:来源:题型: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是( ) A、夏季风的强弱、进退规律反常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是形成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D、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来源:题型: 如图,该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ucige33B:5
3.生态恶化的成因与表现鲁克亮侧重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水灾资料,考察导致水灾频发的因素,认为近代以来黄河下游水灾频发的原因是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20]。时段性研究主要包括整个近代灾荒问题的总述研究和晚清、民国时期的分期研究。对于整个近代灾荒问题的总述研究,李彦华在展现中国近代灾荒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生态jvzquC41yy}/dj~ycvii0ls1c1rvp€jp|krjcx4ujgthvjnzwgrvp€jp1unfppyckdgpj~qwpy532:7129681A6;7a9/j}rn
4.为什么东北地区会不定期出现洪水灾害?—顶端新闻极端天气再次成为水灾发生的直接原因。1997年出现了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现象,至1998年仍未完全消退,而东北冷涡就停留在呼伦贝尔与大兴安岭一带,冷热气流持续交锋,致使嫩江流域出现长期强降雨天气,嫩江支流水位纷纷暴涨并最终汇入干流,引发东北洪灾。当时的沈阳军区及广州、南京、济南、北京军区和空军、海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jvzquC41yy}/frsizktxgw3ep1jfvjnn1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