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整理断裂断层节理!缓溜落淤淤滩刷槽环流揭底冲刷!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区别!附高中地理知识点易混概念梳理水流梯田

断裂是岩石的破裂,是岩石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表现。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断裂。断裂是构造变形的另一直观反映。断裂包括断层与节理两类。

断层

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移位者,称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滑距等要素。

断层面 分隔两个岩块并使其发生相对滑动的面。断层面有的平坦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略呈波状起伏。断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断层面的产状要素。

断层的要素

ABCDE—断层面;1,2—断层盘:1 为下盘,2 为上盘(图中为下降盘);AA′—滑距

断层盘 被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其中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岩块;位于断层面以下的,称为下盘岩块。相对上升者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者称为下降盘。上盘和下盘都可以是上升盘或下降盘。如果断层面直立,就分不出上、下盘。如果岩块做水平滑动,就分不了上升盘和下降盘。

断层滑距 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它有不同的度量方法。断层两盘相当的点(在断层面上的点,未断裂前为同一点),因断裂而移动,其两点的直线距离,称为滑距,代表真位移,如上图中的AA′。它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真位移及沿垂直方向的真位移。断层两盘中相当层(未断裂前为同一层)因断裂而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中表现出来的移动距离,称为断距或断层落差,代表视位移。

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并不完全相同,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的状况比较复杂,所以视位移不一定等于真位移。

按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

正断层 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图B)。

逆断层 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如图C)。

三种断层示意图

走滑断层 也称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图D)。根据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观察者位于断层一侧,对侧向左滑动者称为左旋,对侧向右滑动者称为右旋。

节理

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 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其走向与岩层走向可以平行、垂直或斜交,节理面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可以一致或相反。节理的缝隙可以是空的,也可以被矿脉或岩脉(如方解石脉)所充填。

缓溜落淤

泥沙的沉降与流速有关,水缓则沙停。黄河下游常在串沟、堤河部分修筑透水柳坝、活柳坝、挂柳、拋柳树头等工程。以降低流速,促使落淤,均取得良好效果。

淤滩刷槽

在复式河槽段,洪水漫滩后泥沙在滩面沉积,水流含沙量减少甚至变清,回归河槽后使河槽发生冲刷的现象。淤滩分为洪水漫滩落淤、引洪放淤和机械提淤等。淤滩刷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进入滩区水流的含沙量、总水量及滩地滞缓水流的能力。为了增加淤滩刷槽的效果,通常采用工程措施和其他种植措施。

环流

弯道水流的内部呈螺旋状运动,在横断面上的投影呈环形的水流。又称“横向环流”、“弯道环流”。水流沿弯道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同时,由于水面流速大,离心力大,上层的水流指向凹岸;河底的流速小,离心力小,河底的水流则指向凸岸,形成横向环流。然而横向环流并非在横断面上进行,横向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呈现螺旋式向下游运动的水流。弯道中可能有一个大的环流,也可能有大小不同的几个环流,环流可能占据整个横断面,也可能只占横断面的一部分。横向环流是引起泥沙横向运动的动力,它促使弯道凹岸冲刷而凸岸淤积。

揭底冲刷

也称“揭河底”。水流将大片沉积物从河床上剧烈地掀起,然后跌落破碎被水流带走的冲刷现象。这样强烈的冲刷可使河床在很短时间内急剧下切数米至十数米。揭底冲刷常由高含沙水流引起。除黄河中游外,下游汜水口河段,在1977 年也曾发生过揭河底现象。

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和隔坡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成台阶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因为块状田地顺坡按等高线方向排列,外形看起来呈阶梯状而得名。

水稻生长需要大面积的水塘,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省份地形多为丘陵、山地,为解决粮食问题,居住在此地的农民借助堤坝修筑了能够涵养水源、适宜水稻种植的梯田,使得丘陵地区也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

梯田能够改变地形、拦蓄雨水、减少径流、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水分,保水、保肥效果显著。因此,梯田在促进山区和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劳动力数量、土地利用方式与耕作习惯等各不相同,修筑的梯田形式也各异。梯田主要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和隔坡梯田四种。

水平梯田,即田面水平、田埂平整的梯田,采用半挖半填方式修成。因为水平梯田的田面比较平整,蓄水、保土能力较大,因此能够控制水土流失,便于灌溉和精耕细作,适合种植水稻、大田作物、果树等。

但水平梯田修筑时需要的填挖方量大,造价高,并且下层生土被翻到表层后,耕地的质量会下降,因此比较适合在土层深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修建。

坡式梯田,也叫过渡梯田,是田面纵向、有一定坡度的梯田,一般顺坡向每隔一定间距后沿等高线方向修筑。但在不断翻耕和水流的冲淤下,上部田面的土体会不断下移,导致原来的田面坡度逐渐变缓,通过田坎加高,最终会便成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只能种植旱作作物或果树,而且必须采用等高耕作法进行耕种。这种梯田的工程量小,但蓄水保土能力相比水平梯田较差,适合在土层较薄、劳动力较少的地区修筑。

反坡梯田,即田面与山坡方向相反的梯田,一般外高内低,向内侧微微倾斜,坡度很小。这种梯田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和保肥能力,但需要的劳动力多,适合栽植旱作作物与果树。

隔坡梯田,即上下相邻两个水平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山坡地,这个坡地可以作为下一级水平梯田的集水区。可以在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能防蚀、集水、割草沤肥、饲养牲畜等。

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区别

从基本概念区分

从二者的基本概念看,短时强降水是指1小时内某地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降水过程,用来说明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也可以用5分钟、10分钟或30分钟内的降水量来表征。

短时强降水是指1小时降水量≥8毫米的降水(不同地区,标准有所差异)。此类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可导致短时地面积水、城市内涝局部山区山体滑坡等情况,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是高原夏季灾害性天气之一!

而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暴雨,按其降水量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为暴雨;100~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同样,暴雨过程也不一定包含短时强降水。”某地5分钟内出现10毫米的降水,降水强度相当于1小时120毫米,24小时内再没有出现降水,这是一次特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而是小雨、非暴雨过程,给人的感觉将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倾盆所能形容;如果某地出现了一次24小时持续性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只有5毫米/小时,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120毫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但是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给人的感觉是细雨纷飞。

从成因分析产生过程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低层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由于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云中的水粒子以不同的相态存在,如霰、雪花、冰粒、过冷水、水等,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碰撞、合并和相态变化,形成更大直径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自然下落。如果云中上升气流足够强,部分液态水粒子或冰相粒子会再次被带到更高的空中,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直径的水粒子或冰相粒子。由此循环,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这就是对流过程。短时强降水就是由对流降水导致的。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米/秒到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云内的水滴或冰粒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急剧降落到地面,形成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列车效应”为二者建立联系

从暴雨和短时强降水之间的区别看,短时强降水强调的是强度,暴雨则强调累积值,即累积降水量。而谈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但“列车效应”形态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往往导致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什么是“列车效应”?“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站在铁道边,一列火车经过时,会有什么感受?”

“火车有很多节车厢,当其经过时,肯定是很多节车厢一节一节地经过。这如同排列成串的对流云降水,每一朵对流云(被称为对流单体)都会产生短时强降水。当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列车效应”是短时强降水与暴雨之间重要的联系桥梁。

有时出现连续的强降雨云团给某地带来的连续的短时强降水这样的天气常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发生。

暴雨天安全指引

如遇城市内涝 需防触电 尤其是居住在低洼院落、平房或是地下室,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如果暴雨来袭,居民可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进行防护。

行人在街上遇暴雨 及时躲避 遇到暴雨,应立即到室内避雨,不要在高楼下停留,也不要在大型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以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城市暴雨容易路面积水,严重时引发河水倒灌,淹没道路,车辆熄火,出行时行人遇到此情况要及时下车向高处转移,司机应避开积水路段。 平时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暴雨时造成积水成灾。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野外如遇暴雨 利用工具快速转移 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所以不要呆在河边,如果遭遇此情况,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山区遇暴雨 需防山洪等地质灾害 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所以在暴雨时要避免渡河,也不要在底层疏松的山体下面久留,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有的同学常会对许多内涵和外延较接近的概念没有明确理解,没能区别开来,致使答题时常出现混淆、互为代用的现象,为帮助大家在复习时能确切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易混概念比较如下:

1. 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 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 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 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 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气温递减率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地温递增率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 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 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 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 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

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11. 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

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2. 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3. 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 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15.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6. 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7. 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

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18.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19.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 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21. 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22.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

林木蓄积量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23. 草原、草地与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

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24.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

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尸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25. 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

26.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及映出某地农业生产 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7. 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8.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29.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

环境承载量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

30. 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31. 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两者都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结果,但影响的地域空间不同,热岛效应只局限城市,而温室效应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32. 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主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组成。

两者所参照的空间区域不同,热力环境往往指小区域内的大气运动,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

33. 寒潮与寒流

寒潮是指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现象,是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规定寒潮天气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且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称之为寒潮。

寒流一般指的是洋流中的一种类型,即由较低水温海域流较高水温海域的洋流。

34. 气旋、反气旋与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是指气压的分布状况;而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分布区域的气流运动状况。

低压中心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形成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而形成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35. 台风与飓风

均是热带低压(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THE END
0.多地山洪、中小河流气象风险预警!什么是洪灾、涝灾、渍灾同时,北方多地雨水进行中!#北方的雨又双叒来了# 多地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持续生效中。广西、云南等地渍涝风险高!如何区分洪灾、涝灾、渍灾?This is a modal window. 视频因格式不支持或者服务器或网络的问题无法加载。 内容来自:定真科普时间 分享到: 评论 德阳茶人 贡士级 自然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4(gsari?74:52B
1.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这种洪水保险的主要特点是:(1)综合险的保险费率与具体地区的洪水风险不挂钩,没有根据洪水灾害本身特点同其它自然灾害区别对待,采用的是“一揽子”综合性条款,且其保险费率的制定是以火灾风险为基础的;(2)投保完全靠自愿;(3)只承担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保险,结果是把分蓄洪区的洪水保险问题排斥在外;(4)理赔主要靠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2878/j}rn
2.山洪预警模拟与洪水危险性评价技术及2023年典型地区洪水淹没及损失分析瞄准我国山洪预警模拟和洪水淹没危险性评价现状,针对我国资料水文稀缺地区,介绍并提出洪水资料增补方法,介绍区域洪水频率分析方法,应用ArcGIS与Hec-RAS软件,并结合实例系统讲解资料稀缺地区的山洪径流过程及洪水危险性评价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可掌握基于ArcGIS的数字流域分析、山洪降水径流建模、Hec-RAS建模及洪水危险性评价技能jvzquC41dnuh0lxfp0tfv8\cpi_bp;5441gsvrhng1jfvjnnu1744<:67;9
3.山洪——令人猝不及防的“洪水猛兽”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 深圳市(含深汕) 将有一次大雨到暴雨降水过程 雷雨时伴有8-9级短时大风 强降水主要出现在22日夜间至23日 暴雨来临时,容易引发山洪灾害 哪些情况下,山洪离我们最近? 山洪是怎么发生的? 山洪和滑坡、泥石流是什么关系?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你了解吗? jvzquC41crvbv}3u|pkxu7hqo1p{Cyu1hkrfu8x|zy5Og€x142822?4431;19;<90jznn
4.一张图了解山洪令人猝不及防的“洪水猛兽”一张图了解山洪 令人猝不及防的“洪水猛兽”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我们一般遭遇的是暴雨山洪。哪些情况下山洪离我们最近?如何预防和防御山洪灾害?戳图了解↓jvzquC41yy}/zrsjwctfv7hqo1jppoklk{zwjs14282/9;1465da:7334755:70jvs
5.北川凌晨突发山洪,已致6死12失联洪水新浪财经近日,四川多地遭受暴雨袭击。7月16日凌晨,绵阳北川县突发山洪,洪水冲进白什乡场镇。据新华社报道,山洪已造成6人死亡、12人失联,当地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当地一名村干部称,当时正在转移群众,但“水来得太急了,几分钟就涨起来了”。 遭遇山洪袭击后的白什乡。本文图片 警方供图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
6.这些水库将迎入库洪水湘江下游警惕洪水和山洪华声在线4月18日讯 今日,记者从省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获悉,4月19日前后,资水柘溪水库、湘江水府庙水库分别可能出现洪峰流量3000秒立米、800秒立米左右的入库洪水过程;4月23日前后,沅水五强溪水库可能出现洪峰流量5000秒立米左右的入库洪水过程;4月24日前后,湘江双牌水库可能出现洪峰流量800秒立米左右的入库洪水过程。 jvzquC41jwtbp7{qe0ipo7hp1ouckuj1ctzjeuj142842=4424916:>2;2738:<330nuou
7.极易引发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陕西省水利厅:做好近期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 陕西省水利厅:做好近期降雨防御工作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陕西省水利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防范部署、精准监测预警、抓好重点区域防御,切实做好7月24日至25日强对流天气降雨过程防御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24至25日,陕西省有一次强对流降雨过程,全省有jvzq<84o0etxg|y0eqs0d€~e1c532;812953587393?35:3jvor
8.应急科普|一张图了解山洪:令人猝不及防的“洪水猛兽”推荐视频 Vlog·探秘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05:20 黑龙江这百年03:08 当哈尔滨遇到“人民红”00:22相关新闻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 黑河市加强科普工作提高文明水平 铁力市“科普大篷车”变身“防疫宣传车” 黑龙江省将举办第二届全省应急救援职业技能大赛 黑龙江省水利厅下发紧急通知: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黑龙江省政府jvzq<84jnl4qgxung0ipo7hp1IH0p;4424702B7:1e9:6A>4/5::5=>420nuou
9.又快到洪水多发期了,五个问题深扒洪水要注意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别,泥石流是指,暴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连同水流下泄而形成。也就是说,山洪很可能引发泥石流。 西藏米堆冰川泥石流 (3)融雪洪水 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大于0℃)时,积雪大量融化而形成。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东北,在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也有。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8;;<85?d;97933:9;0jznn
10.风险等级较高!黑龙江省发布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风险洪水的气象风险高(橙色预警),阿城、宾县、方正、延寿、尚志、勃利、林口、牡丹江市区、鸡西市区、鸡东有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龙江、碾子山、穆棱、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有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蓝色预警),请上述地区做好中小河流洪水的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巡查防守、转移避险和抢险救援jvzquC41o0jcy7hp1jkjnxsilkgoi8x{uvkn1;54516919;127?2:<<84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