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

报告全文,体现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细致入微,没有纵容包庇、文过饰非现象。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3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县级瞒报49人、乡镇(街道)瞒报15人。一是未按规定统计上报。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防汛条例等有关规定,灾情稳定前应当每日逐级上报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等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7月25日至28日,郑州市连续4天未通过报灾系统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截至7月29日仅上报97人。直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要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7月29日、8月1日两次发出紧急通知后才统计上报,7月30日上报322人、8月1日上报339人。

二是刻意阻碍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郑州市对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统计上报态度消极,不仅没有主动部署排查、要求及时上报,反而违规要求先核实人员身份等情况再上报,以多种借口阻碍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对已经掌握的信息隐瞒不报。7月25日至29日郑州市县两级共瞒报116人;8月18日至19日中央领导同志考察河南期间,郑州市已掌握新增因灾死亡12人,但仍不如实报告;8月20日调查组进驻后,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比8月2日公布数增加41人,其中23人属于瞒报。

一、对照检查情况

(一)对极端天气监测仍有短板。从客观上看,基层气象监测能力不足,各类气象设备如雷达、气象区域站等配备的数量不够、现代化程度不高,存在监测盲点。对各类气象技术装备巡查、检修和现场测试不到位,存在技术保障隐患。从主观上看,应对极端复杂天气思想上准备不足,防范部署缺乏针对性。

(二)气象监测预报能力不足。短临预警能力和过程预测能力不足,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和极端气候事件早期预警业务能力较弱,缺少优化定量化客观预报核心算法。业务人员存在知识面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目前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的工作需求。

(三)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省市层面正在推动建立应对极端天气的机制,由于涉及部门和领域多,我县尚未出台应对极端天气的应对机制,特别是针对发布各类灾害红色预警后,相关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尚不完善。

二、解决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气象服务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深刻把握县委县政府和市气象局对气象服务工作的更高要求,充分认识今年我县春季和汛期气象服务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对巡查巡检制度化,严格验收标准,确保气象技术装备正常运行。

(二)从严从细从实,扎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制度,着力提升精密监测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包括X波段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升级),确保及时投入使用。努力提高精准预报能力,全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精细服务,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人员预报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针对技术性短板,加强与省、市气象部门会商,寻求上级部门指导,如遇特殊情况,积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三)强化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做好各单位联动工作。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加快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完善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响应机制,利用气象产品开展针对防灾减灾决策部门及电力、交通、农业等重点行业用户的气象灾害影响服务,加快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格化”精准发布。

THE END
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存在迟报瞒报问题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71814;53435539654:6/j}rn
1.2022年黄土高原典型暴雨侵蚀及洪水灾害调查分析【摘要】: [目的]开展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典型暴雨事件土壤侵蚀现状调查,分析暴雨条件下流域土壤侵蚀特点及下游洪水淹没灾害程度,以期为该区暴雨侵蚀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7月到9月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发生的4场典型大暴雨为背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UVK7244672960jvs
2.洪水调查报告共4篇(25页)洪水调查报告共4篇.docx 24页VIP内容提供方:2579512969 大小:26.79 KB 字数:约1.22万字 发布时间:2021-08-22发布于陕西 浏览人气:24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洪水调查报告共4篇.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94;4:36612:5272643<<0ujzn
3.井陉县应对特大暴雨洪灾的调查(下):洪水流量超设计1倍多,为何能在这场罕见的暴雨中,井陉县却做到了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以甘陶河为例,设计流量1600立方米/秒,洪水最凶猛时却达到3400立方米/秒,超出设计流量1倍多,为何能安然通过?8月10日,记者沿河道走访调查。 8月10日航拍的冶河。井陉县通过清理沉积淤泥、拓宽河道、整修堤坝等措施,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提升。河北日报记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3565:1390exsvgpz`;9:59;6/j}r
4.洪水影响评价分析计算方法、洪水影响评价类报告(包括河道、洪泛区A.1.3 设计洪(涝)水分析计算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和历史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所依据的暴雨、洪水资料和流域特征资料应可靠,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建设项目所在断面或其上、下游邻近地点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的洪水流量资料,并有历史调查洪水资料时,应采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设计洪水;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具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692=4745833;65327159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