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户外圈传来两起因高反发生的事故。
就在一周之内,另一起高反事件接连发生。
面对高反可大可小,不同人在不同的气候环境,高反反应各有不同。
尤其在徒步川西、西藏等地,大多海拔在四千米左右,身体还未适应时便很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高反作为户外最常遇见的风险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肺水肿或脑水肿,危及到生命,如何预防高反意外的发生,需要我们准确认识它,再提高警惕!
高反很“难受”,但并非洪水猛兽
步入高原,随着海拔的上升和大气压的下降,体内所获取的氧气量便会减少,感到头疼欲裂、失眠、咳嗽或者眩晕呕吐的症状(类似于感冒),当心可能已经高反。
photo by Maximilian Manavi-Huber
在我国众多高原徒步线路中,比如川西,西藏,青海等徒步路线,甚至在鳌太穿越中都有高反案例。
海拔越高,高海拔对人体的影响会越严重,高反也会更普遍出现。
一般来说,大多人在超过2500米的海拔高度后,就会有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而极少数人会在到达1500米,偶尔有轻微的高原反应症状。
photo by 今天|与图文无关
认识高原反应——因为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氧分压更会降低,导致短时间内氧不能完全“压”进毛细血管中,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会降低,造成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
肺泡内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可以用“氧解离曲线”来表示。
前者在60mmHg以上会形成接近100%的血氧饱和状态,60mmHg以下则会让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运氧能力也会下降)。
氧解离曲线 | photo by medicalexamprep,
《登山体能训练全书》【日】能势博)
因此,只要步入海拔2500米之上的高原,就已进入高反的发生区域,此时需要时刻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高反症状。
高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人可能只有早期症状并很快恢复,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就需要引起警惕。
轻度症状——轻度高反主要通过头和胃感展现出来,常见有发生头痛头晕,胃里犯恶心等症状。
photo by 汐颜|与图文无关
高反通常发生在抵达高海拔后的6-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在24-48小时内缓解。若早期的头晕头痛迟迟没有消失,高反很可能进一步加重。
重度症状——过夜在睡眠过程中,感到心悸难以入睡,头痛也愈发剧烈,并且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这说明高反已经加重。
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出现幻觉,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肺水肿(HAPE)或者脑水肿(HACE)。
为防止高反进一步恶化,当疑似的高反重度症状出现时,需立即进行“行走测试”。
photo by Amey Meher
重度高反,行走测试——采用串联行走测试(Tandem WalkingTest)法,后脚尖触碰前脚跟行走一条直线,如果测试很难完成,则说明高反症状为中度以上,需要立即下撤,前往低海拔地区。
photo by Nada Mekawey上传的《Heel to toe test》
当高反出现时,不能疏忽大意,提前发现且及时治疗,才不会置身危险当中。
关于防止高反,三部曲适应方法
防治高反并没有捷径,只能慢慢培养自己身体对高原适应的能力。在进入高原前,通过在低海拔低压环境中进行身体的调节,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培养身体适应的能力:
进入高原后,身体内自动调节机制之一的红细胞会发生增多、血液运氧能力提升的变化。理论上红细胞增至顶点则需要3周左右,提前滞留在一定的海拔,使身体能得到充分的适应。
photo by Daniel Born
往返型训练——登山前频发出入高海拔山区。如同体力需要反复运动、疲劳、休息才能慢慢提高,高原适应的改善也是如此。
photo by波波尼|与图文无关
昼高夜低原则——白天登高给身体低氧的刺激,晚上住在低处让身体休息。
高海拔长期登山时,身体还有可能会产生适应衰退现象,采用昼高夜低的方式,可以让衰退幅度降到最低,这在7000米级以上的高山攀登中尤为常见。
photo by 汐颜|与图文无关
另外,山友们还可提前进行海拔的适应过程,从而缓解高反带来的症状。
引用自阿式文化陶瓷虾,陶瓷虾:对于海拔适应过程,从四位登山家、资深IFMGA国际高山向导,以5000米级别基本入门雪山哈巴雪山和6000米级别入门雪山雀儿山为例,给出海拔适应过程的建议方案。
左边Aleš Česen | 右边 David Goettler
左边Yannick Graziani| 右边 Alexis Mallon
对于海拔的适应过程,四位登山家的基本原则一致:
从3000~3500米开始,每天睡觉营地高度提升不超过500-600米;
尽量充足得休整;
多喝水,绝对禁酒;
海拔适应的黄金法则:高走低睡。
遇到高反发生时,该如何缓解?
photo by 青海飞哥|与图文无关
吸氧缓解头痛、有助睡眠——对于头痛难忍的高反患者,吸氧可以快速缓解。如果担心夜间睡眠时高反恶化,可以吸氧优先于睡眠。
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大量的饮水(至少3-4升)是能够冲淡血液浓度,减轻身体脱水程度,并可以带走身体中的毒素,加快身体的适应能力。
银杏叶减轻高山反应——多个资料显示,银杏叶有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或者降低发病率的作用,这或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避免睡眠时恶化——睡眠时呼吸是无意识的,会出现一定节奏的紊乱。
比如深度、快速呼吸与无呼吸交替,再加上躺着胸廓运动受到限制、舌根下沉,会比醒着更容易缺氧,这也是高反容易在夜间发作或恶化的原因。
重度高反,唯有下撤——但当发生重度高反,或不能完成串联行走测试/静止站姿测试的山友,下撤是唯一选择!
photo by 阿强|与图文无关
如果不顾自己的高反症状固执地选择继续爬升,最终高反会诱发致命的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在缺乏救助的情况下,这两种疾病都会致命。
高反发生时,
足以让人丧失行动能力。
愿每一次出行,都能平安归来。
点击,进入跑吖优选商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