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蒋**(实名认证)
IP属地:浙江
下载本文档
《洪水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
1.3主要起草人及承担工作姓名工作分工胡向阳总负责人,统筹协调要威具体负责修编工作技术把关和概述部分邓玉梅负责联系、负责一般规定、结论与建议部分张黎明负责统稿、负责洪水影响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部分马小杰负责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的措施、附录部分张长青负责范围、术语与定义与报告结构部分李俊凯负责规范性引用文件、区域防洪基本情况部分王建刚负责附表与附图部分陈金杭负责分析计算相关方法和公式部分赵璞负责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部分滕翔负责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临河部分的技术要求杨志刚负责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蓄滞洪区部分技术要求何琦负责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跨河部分的技术要求皮晓宇负责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穿堤部分的技术要求杨昆负责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非工程措施部分郭铁女负责河势稳定影响评价部分沈华中负责淹没影响评价部分主要内容及来源依据1.范围包括标准的制定依据、规定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对于本标准必不可少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一个规范——《GB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修改一个规范名称——《SL/T27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3.术语与定义3.1洪泛区,维持不变。3.2蓄滞洪区,维持不变。3.3建设项目,新增。3.4影响分析范围,新增。3.5防洪建设项目,维持不变。3.6防治与补救措施,新增。4.一般规定4.1评价目标,新增。4.2评价原则,维持不变。4.3工作阶段,由可行性研究阶段修改为报告审批应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完成;同时提出为避免重复工作,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介入。4.4评价方法,细化评价方法要求。4.5评价要素,新增。4.6数据资料,细化数据资料要求。4.7报告结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增加“规划符合性论证”。5.概述5.1建设项目背景,维持不变。5.2评价依据,增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地方有关法规,行政许可有关规定”,增加防洪规划、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5.3评价范围,修改为“应说明洪水影响评价涉及的区域,主要为建设项目及施工、管理运行中,可能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防洪安全、防洪调度或可能导致水利工程功能下降涉及的平面及空间范围”,增加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要求。5.4技术路线与评价内容,维持不变。5.5结论与建议,删除。6.建设项目基本情况6.1建设项目概况,6.1.3条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描述增加了要求。6.2工程地质,维持不变。6.3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对6.3.1、6.3.2条施工方案基本情况要求进行了细化和补充。7.区域防洪基本情况7.1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对建设项目涉及的水系和水文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增加来水来沙特性及近期变化特点的要求。7.2水利工程与其他相关设施,7.2.2条细化对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的要求;增加7.2.3条,关于建设项目影响分析范围内其他涉水工程基本情况;增加7.2.4条,关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现有水文测站基本情况。7.3相关规划与实施安排,修改了建设项目与规划关系的内容。7.4洪水调度与蓄滞洪区运用,细化了蓄滞洪区运用基本情况要求,“蓄滞洪区的运用机遇”修改为“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8.洪水影响分析计算8.1本节为新增,河道演变分析,包括演变历史、过程、特点和趋势。8.2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计算,增加了8.2.9条关于潮汐动力影响的分析计算。8.3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计算,维持不变。9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9.1法规适应性评价改为“规划文件符合性论证评价”,增加了3条,主要关于与相关规划的规划符合性论证等内容。9.2河道行洪影响评价,增加9.2.5和9.2.6,对可能产生行洪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提出技术要求。9.3河势稳定影响评价,维持不变。9.4蓄滞洪区运用影响评价,将“运用机遇”改为“启用几率”;增加9.4.4-9.4.8条,对蓄滞洪区内的建设项目从运用影响方面提出技术要求。9.5防洪工程影响评价,修改9.5.1条,增加需评价冲刷影响的项目;9.5.2条,补充了破堤施工项目的影响评价要求;增加9.5.5-9.5.16,对可能产生防洪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提出技术要求。9.6水文测站影响评价,本条为新增。9.7其他设施影响评价,修改9.7.3条,将水文测站影响相关内容移除。9.8防汛抢险与水上救生影响评价,对9.8.1条文用词进行了完善;增加9.8.4-9.8.6对可能产生防汛抢险与水上救生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提出技术要求。9.9综合评价结论,维持不变。10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10.1建设项目防御洪涝标准与措施评价,对10.1.2条文进行了细化;增加10.1.5和10.1.6条,对跨河及穿河、穿堤建设项目的防洪标准等提出要求。10.2淹没影响评价,维持不变。10.3冲刷与淤积影响评价,维持不变。10.4综合评价结论,维持不变。11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的措施11.1总体要求,维持不变。11.2消除或减轻建设项目对洪水影响的工程措施,增加11.2.4,关于对水文测站影响的补救措施。11.3消除或减轻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工程措施,维持不变。11.4非工程措施,维持不变。12结论与建议内容维持不变。13附表与附图13.1附表,维持不变。13.2附图,维持不变。附录A分析计算方法,增加了常用计算方法和具体公式。附录B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参考目录,增加了“规划符合性论证”章节目录。附录C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样表,新增。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1.拟纳入导则的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本次修编纳入导则的计算分析方法限于在洪水影响评价分析计算中应用较成熟、效果较好的技术与方法。2.本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存在交叉、重复、矛盾。3.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进行制定,严格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协调性良好。四、重大分歧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