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让我们一起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共同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地震
在室内
室内避震,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紧贴承重墙蹲下避险。伏地,掩护,手抓牢,利用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避险。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抓紧枕头保护住头部。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逃生过程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在室外
远离烟囱、水塔、高大树木等,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在车内
要尽快远离山边停车,避开滑坡、滚石、河道、建筑物、立交桥和电杆,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和山洞。
被困在废墟下要立刻用衣物遮住口鼻,不要点火,创造生存空间,少运动、保体能,敲击管道,等待救援。
火灾
问:如何预防?
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
不在楼梯间、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问:如何应对?
公共场所
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无法逃离时,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救援。
高层建筑
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如被困呼救无效,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失火,应马上让司机停车熄火,从车门或用救生锤等工具砸开车窗逃生,并迅速拨打119。
山洪泥石流
问: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山洪泥石流?
看。观察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听,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哪怕极其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
如何防范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居民要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泥石流的准备。
不要留恋财物,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如何躲避泥石流
在泥石流多发季节(比如夏季)内,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不要贸然成行,进入山区沟谷旅游。
准备一些必要的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救生用的器材。
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在沟谷内游玩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台风
如何应对?
台风来临时,要避开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风避雨。
处于危旧房屋和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如果你是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
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
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如何判断台风是否远离?
当风雨骤然停止时,有可能是进入台风眼的现象,并非台风已经远离,短时间后狂风暴雨将会突然再来袭。此后,风雨渐次减小,并变成间歇性降雨,慢慢地风变小,云升高,雨渐停,这才是台风离开了。如果台风眼并未经过当地,但风向逐渐从偏北风变成偏南风,且风雨渐小,气压逐渐上升,云也逐渐消散,天气转好,表示台风正在远离中。
暴雨
行人出行
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以及建在山坡上的围墙。
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警惕井盖、下水道、排污井等,若发现路面有藏涡,一定要绕行。
驾车出行
出门前先检查发动机盖和车门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行车时要降低车速,保持车距。雨天能见度较低时,可以打开防雾灯。
路面积水不超过半个车轮时,车辆一般可以正常通过,但要放慢车速,谨防车速过快致使发动机进水而熄火。
若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应在水位还未完全涨上来前快速撒离危险区域。千万不要在车内等待救援,以免水位过高时电动门窗自动锁定,危及人身安全。
沙尘暴
沙尘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贴“米”字形胶布,防止玻璃破碎。
远离窗口,避免玻璃破碎伤人。
妥善放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出行、躲避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
机动车应谨慎驾驶,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保证交通安全。
在电线杆、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或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