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防汛减灾的“消息树”“发令枪”
夏日常见的预报预警
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
走近“强天气预报员”——黄小彦
黄小彦,武汉中心气象台强天气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湖北省第二届“荆楚楷模·最美应急人”荣誉获得者。2022年是他从事气象预报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常言道,十年磨一剑,他却说,“我做预报的时间还很短”。
“一个成功的预报员至少要10—20年的积累,每一天的积累都很重要。”近日,《湖北应急管理》记者对黄小彦进行专访,了解强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背后的故事。
强天气预报有多难?
武汉极端大风过程,仔细分析强对流天气,提前75分钟发布预警信号
强天气全称强对流天气,常见类型有雷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强天气破坏性很强,人们把强天气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的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在气象领域,强天气预警被视为“最难预警”的气象类型。强天气预报难在哪儿? 黄小彦介绍,强天气多为“急脾气”,突发性强,这就导致很难预报出强对流出现的具体位置,往往只能圈出一个可能范围。“迫不得已,有时候我们只能说,在某某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黄小彦表示。
黄小彦介绍说,一般而言,龙卷风的路径宽度只有1公里左右,而省内最密的气象观测网观测范围仅为5×5公里大小,这就意味着龙卷风被观测网捕捉到的几率很小。观测更精准的多普勒雷达分辨率为1×1公里,但多普勒雷达尚无法确认是否为龙卷风,以及其内部更为细致的结构。“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龙卷风的预报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黄小彦表示。
对于难以预报的气象类型,只能加强监测。龙卷风出现后,它未来怎样移动、如何发展,是目前可以预测到的。“完成预判后,就可以提前给下游发预警信号,他们就能做好防护并尽量减少损失。”
全国县级基层预报员强对流预报预警培训班授课
除此之外,预警中心会对市级、县级的预报员开展预报方法相关培训。“除了预报理论、预报能力,还要有预报方法。”授人以渔,后面由各地加强实践,总结本土化的预报经验,从而形成“省、市、县”一体化的防范体系。“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的重复,天气亦是如此,但我们总能从中把握一些气候特征。”
黄小彦说。黄小彦的习惯是坚持每日分析天气。“没有安排值班,我也会从每天的天气中提炼出一点有用的东西,放到自己的预报体系中,然后通过天气过程去检验、更新自己的体系。这样不断地循环,从而完善自己的预报系统。”
“每个预警信号我都会纠结”
黄小彦的一天是这样开启的。早上7点准时在业务平台分析当日天气,以及未来一周的天气。分析完后,就需要跟踪天气演变,一直到晚上8点。当前天气预报以数值预报为主,欧洲中心、美国、德国、日本等不同地方的数值预报都需要跟踪。
“我会检验早晨的预报,并根据正在发生的天气人工订正。如果预计将发生强天气,就要提前发布预警信号。”假如当晚有重大天气过程,就必须彻夜坚守岗位,实时做预报。一直等到整个过程结束,才能喘口气。“我们经常上班一上就是24小时,最长的一次是2016年7月的暴雨期间,我连续工作了整整72小时。”
因此,短临预报员还有一个特点——能睡觉。“我们都是随时想睡都能睡着,等预报做完,躺在椅子上就能立马睡着。休息一小时又能马上投入战斗。”
和固定时间发布的短期天气预报不同,强天气需要实时预报。一旦天气发生变化,就要发布预报。“在业务部门中,我们算是最紧张的一个。守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在这里。就算前面短期预报都没报准,只要我们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就能救人!”
天气会商
黄小彦所在的武汉中心气象台强天气预警中心,加上他共有4位首席预报员,他们会轮流值班。预警中心的“常规组合”是:一个首席、一个关键岗和一个预警岗。预警岗的工作人员负责对外发布预报预警,首席预报员是把关人,关键岗工作人员则作为夜间的补充力量。预警中心所发布的预警信息主要传递给决策部门、专业部门以及公众信息渠道。
在每一次强天气过程,会提前给省委、省政府以及应急等决策部门发送预警信息,同时通知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部门。预警中心建立了“一键发布”系统,预警信息一旦用文字梳理好,就能在2分钟内实现“上传下达”。
预警发布看似只需轻轻一按,而发布前的瞻前顾后只有首席预报员才能体会。“每个预警信号我都会纠结,纠结我为什么这样报?报的原因是什么?”黄小彦说,在仔细分析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产生原因后,他才会坚定地发出预警。“所以说功夫下在平时,决策的时候拿出勇气。”
预报不停步,研究不停步
“2020年荆门龙卷”灾调
2021年蔡甸区龙卷风发生后,黄小彦去现场调研,只见直径近80厘米的大树被拦腰折断,有的树则一片叶子都不剩,甚至连树皮也被“剥掉”。而几百吨的塔吊直接被吹成了“麻花”。龙卷风的走向、产生破坏的机理均需到现场勘测。“我们会询问当地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也会借助无人机查看建筑物、树木,以及庄稼倒伏情况。”
每一次去受灾现场,都带给黄小彦极大的震撼,再次体会到自己责任重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早已根植在黄小彦的心中,“这既是国家气象局对我们全体预报员的要求,也是我们最原始的驱动力,去日益精进预报业务。”
在黄小彦看来,一名合格的首席预报员要满足三点:责任感、业务素质、科研能力。每一份预报的发布背后都是有理有据的,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决策。除了日复一日的积累,更要在科研中迎难而上。“预报不停步,研究不停步。在预报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我们的预报能力和预报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