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企业价值政府经营esg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投资者、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增长模式,通过ESG管理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资本市场也更加重视投资风险管控,以ESG指标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重视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决策过程,实现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ESG起源、基本概念及内涵演进

ESG理念起源于社会责任投资,沿着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公司治理的路径不断演化并拓展内涵,逐步从小众视角走向主流共识。

1. ESG基本概念及内涵

环境责任议题指企业通过提升环境保护绩效,降低生产经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关注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责任;

社会责任议题指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秉持更高的道德规范,主要关注生产经营活动为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链、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贡献的价值;

公司治理议题指企业将环境、社会影响因素映射到企业治理体系之中,主要关注企业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反商业贿赂、反腐败、信息透明度、企业文化等为实现内外部利益平衡而建立的科学制衡机制。

2. ESG发展演进

ESG发展演进可划分为起源、酝酿、确立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

起源期(20世纪60年代)。ESG理念最早起源于社会责任投资,具有“社会价值投资”“伦理投资”内涵。1965年,瑞典在禁酒运动背景下,成立世界上首个社会责任理念的投资基金——Akite Ansvar Aktiefond,明确将酒精和烟草类企业从投资组合中剔除。

1971年,美国圣公会以股东身份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暂停在南非的一切业务,直至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同年,美国帕克斯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世界上首个社会责任共同基金——帕克斯世界基金(Pax World Funds),明确不投资与越战有关联的企业。

1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成立,旨在激发、提倡、教育和促进全球资源合理利用并推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1983年,英国成立道德投资研究服务机构EIRIS,社会责任投资在欧洲资本市场逐步确立。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布伦特兰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人类现今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同年,由UNEP组织的“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通过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这一时期,联合国及大多数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出台环境保护法案,一些组织创立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并将公民权利、环境保护等议题纳入投资决策。

社会责任投资通常在投资组合中排除与社会、环境、治理方面的通用价值规范相冲突的企业(如酒、烟草、赌博、色情、军火等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社会责任投资日后将与ESG相结合。

确立期(1991―2006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协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这些议题逐渐被归类为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方面,纳入社会责任投资的考量。

1990年,美国独立投资研究公司KLD 创设首个以社会性与环境性议题为筛选准则的指数——多米尼400社会指数(Domini 400 Social Index),旨在为社会责任型投资者提供一个比较基准。

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首部《公司治理准则》,为成员国公司治理提供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等内容在内的共同参照要素,将公司治理从企业微观层面提升到宏观经济乃至国家治理层面。

1999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发布,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以投资角度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0年,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正式成立,要求全世界的大企业每年公开碳排放信息及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发布《关心者赢》(Who Cares Wins)报告,首次正式提出ESG概念,倡导全球企业不只注重单一的盈利指标,而应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追求可持续发展。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制定《责任投资原则》(PRI),致力于推动投资机构将ESG因素纳入企业价值评估;同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标志着完整的ESG概念正式形成。

快速发展期(2007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理念的不断深入,ESG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规范。

2011年,全球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开始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ESG信息披露指标。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共同达成“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协议,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6年4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78个缔约方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统一安排。

2020年9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五个机构联合发布构建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的计划。

2022年3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国际准则(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环境议题成为ESG的核心问题。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生物多样性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绿色”“蓝色”成为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的主色系。

我国也更加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可见,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民生所系,也是当下ESG的关键议题。

ESG内在关系与主要应用场景

1. ESG与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1)ESG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象应用

ESG的理论渊源是企业社会责任(CSR),两者均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但两者也有较大差异:

一是议题框架领域不同。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对外界的影响,更多关注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较少涉及公司治理议题;ESG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水平,强调环境、社会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评估。

二是应用场景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应用场景聚焦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利益相关方更加关注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社区沟通、员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沟通;ESG应用场景聚焦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关注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力表现。

三是信息披露要求不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负责任”,ESG则要求企业“价值可衡量”。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主动权;在ESG实践中,企业由于受到评级机构的评估、投资者的审视以及监管机构信息披露规则的约束,需要以投资为导向制作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的披露报告。

(2)ESG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人类现今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而ESG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方法、路径。

二者区别在于层次侧重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偏重于宏观层面的发展议题,从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维度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而ESG聚焦具象的主题,是企业或某一群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和路径。

综合来看,ESG的概念和议题框架已充分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容中。

△ 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打造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示范园区,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企业68家,年产值25亿元

(3)企业社会价值是ESG的货币化表现形式

ESG与企业社会价值(SV)在理念、方法上高度融合,后者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影响力投资,是在ESG框架下应用场景的再创新。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形式不同。ESG通过评级方式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水平,不同企业之间的区分度不高;企业社会价值是从货币化视角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更能全面反映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水平,从而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益观念。

二是投资理念不同。ESG从风险规避角度,由外部组织通过评级分类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倒逼企业关注可持续发展,因此量化指标大多涵盖非财务风险指标;企业社会价值是从价值实现角度评价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升价值的能力,由企业依据相应的标准主动开展评价,因此量化指标大多涵盖改善、创新、合规经营等指标。

近几年来,韩国SK集团开始倡导主动“创造社会价值”,以摆脱被动的“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考核导向促使企业主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综合来看,ESG概念经过不断迭代演进,形成以投资为核心、开放包容的分析框架。许多国家以ESG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ESG非财务指标纳入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引导企业从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到注重各相关方利益,再到关注负责任的投资、影响力投资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绿色金融,逐步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

2. ESG主要应用场景

ESG应用场景主要包括ESG信息披露、ESG评级、ESG投资、ESG管理等方面。

ESG信息披露是参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企业ESG实践情况进行信息披露(包括自愿披露、半强制披露、强制披露)。

ESG评级是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进行投资评估的评级方式,是一个将ESG相关信息分类、量化、整合的过程,主要涉及指标构建和打分两个方面。机构投资者将ESG评级纳入投资决策过程,旨在增强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长期收益水平。

ESG投资指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以及财务因素,是在ESG评级基础上的策略应用。

ESG投资从产、融角度衍生出许多投资品种,如金融和资管机构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孕育了环境投资、ESG指数投资、ESG指数期权等投资标的;实体企业通过股权、债权、公开市场证券等,创新可持续投资、影响力投资、目标驱动投资等融资产品。

国际社会ESG发展现状与趋势

1. 全球ESG信息披露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全球已有80%的大公司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制ESG报告,对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估、监控和披露。GRI标准是最早和当前使用最广泛的ESG披露标准,也是我国香港交易所ESG报告主要参考框架。

二是几乎所有气候信息披露框架都来自TCFD指南。2015年12月,由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组成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设立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于2017年6月发布的第一份正式报告《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TCFD)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一个共同架构,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气候信息披露标准。

三是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主导规范ESG信息披露。ISSB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发起组建,旨在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非财务准则,与财务会计准则形成两大支柱。

2021年至今,ISSB已整合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价值报告基金会(VRF)、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四家国际组织,同时还继承了TCFD标准,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ESG信息披露相关标准,在ESG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2. 知名国际机构纷纷推出ESG评级产品

一是海外主流指数公司发布ESG评级产品。目前全球影响力较大的ESG评级产品有美国明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的中文简称,英文简称MSCI)ESG指数、英国富时罗素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标普可持续发展指数等。

其中,明晟ESG指数是目前国际投资者普遍使用的ESG评级产品,包含3个核心、10项主题、37个关键指标(如表1所示)。

二是许多机构跨界开展ESG评级。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普均开展了ESG评级业务,并将ESG作为信用评级的因素之一纳入信用评级体系。如穆迪评级方法设计了ESG发行人状况得分(IPS)和ESG信用影响分数(CIS),旨在反映ESG风险敞口及其对信用评级的影响。

3. 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监管政策逐步规范

2022年2月,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发布《公司战略报告(气候相关财务披露)条例》,强制要求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员工超过500人的公司披露与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信息。

我国企业ESG发展现状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双碳”战略推进落实,ESG在我国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实践ESG的优秀企业,它们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重视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效益。

同时,由于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也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投资规模小等短板和制约瓶颈。

1.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

其中,中央企业2021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约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75%、54%、74%、56%,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8克/千瓦时,电网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7%。

在绿色金融方面,国有企业已成为我国绿色债券主要发行群体。截至2022年8月,我国发行的450只绿色债券中,中央企业发行139只,发行规模2896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9%。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将ESG理念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深植于业务场景,持续构建“3+3+1”绿色低碳产业格局。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节能共开发运营绿色园区50个,绿色产业建筑面积达364.97万平方米;累计生产绿色电力243.51亿千瓦时,约合减排二氧化碳1854.6万吨、节约标煤743.92万吨;在长江经济带累计实施各类节能环保及绿色发展项目500多项,总投资逾1300亿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践行ESG理念,持续打造“浦发绿创”品牌,以绿色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成为唯一入选《财富》杂志“2022年中国ESG影响力榜单”的商业银行。

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化技术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企业绿色发展,打造数字化“双碳”服务品牌,落地多项智慧城市和碳中和数字化应用场景。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续实施修复绿色星球、企业和员工双向促进、营造高质量消费环境、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社会包容和韧性、推动人人参与的公益、建立健全ESG治理体系机制七项工程,实现从CSR向ESG的进化,创造“商业+社会”双重价值。

继连续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之后,阿里巴巴2022年8月发布首份《ESG报告》,全面展现其对于环境保护、均衡发展、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行动。

2. 国有企业是ESG管理的积极践行者

自2006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中国本土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积极开展ESG相关信息披露。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有61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占该年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总数的44.88%。

自2013年开始根据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进行ESG信息披露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从管理、实践、披露三个层面持续完善ESG管理体系,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指标,全面、扎实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与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生、价值共创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与SK(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韩企业社会价值研究”课题研究。2021年,该项目由课题组演变为众多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与的ESG发展理论与实践案例合作研究机制——企业社会价值实验室,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价值理论模型及评价指标。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显示,近七成中央企业已设立社会责任领导机构,超六成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绩效考核,超九成中央企业组织或参与社会责任培训。

3. 我国ESG发展短板与制约瓶颈

一是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与ESG相关的文件,如上交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等,但部分指标与议题缺乏统一标准,部分ESG议题本土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尤其缺乏ESG顶层设计的政策性文件和国家标准。

二是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截至2022年6月,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相关报告的比例仅为30%,其信息披露的质量也不高。

一方面,ESG信息披露多以正面指标为主,报告内容主观性较强,不够全面、客观;另一方面,报告的指标量化率较低,ESG关键指标披露口径不一致,数据缺乏可比性;大多数企业的ESG报告未经第三方评估,缺乏说服力。

三是ESG评级结果关联性较低,缺乏权威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国外主流ESG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相关系数在0.38至0.71之间,平均为0.54;而国内华证指数、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3家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相关系数在0.13 至0.40 之间,平均仅为0.26。

此外,国内评级机构大多引用和借鉴明晟ESG评级标准和方法,缺乏本土化的评级指标体系。

四是国内ESG投资市场总体规模小,且风格单一。截至2022年8月,国内市场ESG公募基金共计275只,总规模3681亿元,其中2021年以来新发行产品数量超过2017―2020年四年的总和。

虽然近几年我国ESG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且ESG基金投资风格多以主动管理型为主,主题多以环保和公司治理为主。

用好ESG工具,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外特别是欧美ESG快速发展后逐渐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我国在ESG领域具有后发优势,应充分借鉴国外ESG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ESG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并加强监管,少走弯路。要清醒地认识到ESG是一种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新型投资经营体系,而不仅仅是企业对外宣传的工具。

只有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创造社会价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才能使ESG真正成为服务我国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1.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监管,解决ESG“洗绿”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国家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我国ESG评级健康发展。应在国家层面建立ESG相关协商机制,在企业会计准则修订、绿色金融转型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ESG相关政策制度,建立框架性标准体系。

2. 加强ESG数据库、评级体系和第三方评级机构建设

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ESG评级数据资源库,保证评级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ESG评级机构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获取评级数据资源、挖掘和分析相关企业信息,以保证ESG评级数据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二是建立统一的评级标准及其指标体系。ESG评级要与可持续发展所处阶段相适应,同时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以保证ESG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是建立第三方评级、认证管理机制。通过对企业ESG报告和第三方评级机构的鉴证或者认证,形成外部制约机制,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独立性。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ESG第三方评级机构管理办法,建立第三方评级机构入库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第三方评级市场秩序。

四是注重平衡“对标国际”和“结合国情”的关系。在ESG本土化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情,使ESG评级既能够真实反映本国企业情况,同时也要对标世界一流,提高国际认可度,增强国际话语权。

3. 把握“双碳”背景下ESG发展节奏

一是政府要统筹兼顾做好ESG发展规划,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也要避免“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

二是企业要加强对ESG的认知和理解,自觉把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ESG工具,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既要避免企业“绿色通胀”风险,也要防止企业将“绿色溢价”转嫁给消费者。

4. 丰富中国特色企业社会价值的内涵

企业社会价值是ESG理念具象化应用的试金石,更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探索中国特色ESG发展路径过程中,要将新发展理念、企业家精神、义利共赢理念等融入ESG框架,丰富中国特色企业社会价值的内涵,促进ESG评级从单纯的金融市场投资决策工具转变为企业行为改善、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作者|戚悦 陈慧 陈素波 李梓源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MACD操作与其它战法2(网上收集)MACD指标中DIF和DEA这两条曲线主要是体现出股价运行的趋势,两条曲线向上运行代表股价趋势看涨,反之看跌;而红绿柱状图是体现股价上涨下跌时的能量,红柱代表做多能量,绿柱代表做空能量,柱子的拉长和缩短代表能量的增强和转弱。其中,当DIF、DEA指标处于O轴以下的时候,如果短期内连续发生两次金叉,则发生第二次金叉的时候,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912?3;86313962;<7a8?22?>9434tj}rn
1.继续犯和持续犯的区别规定是什么?继续犯和持续犯的区别规定是什么? 导读:继续犯和持续犯的区别规定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故意以及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的关系进行划分。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当中,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时连续犯的处罚,我国一般采用从一重处断原则。即按照行为人所触犯的罪名从重或加重处罚。jvzquC41yy}/8=8870ipo8u13:33>880cyqz
2.持续犯罪和连续犯罪的区别是什么?专家导读 持续犯罪和连续犯罪的区别主要是时间的持续性是不一样的。持续犯罪是指犯罪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会间断的,但是连续犯罪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犯了一种罪之后可能又犯了其他的罪行。 持续犯罪和连续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持续犯罪和连续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持续犯罪和连续犯罪主要区别如下: (一)时间连续性不jvzquC41okv/8=8870ipo8u13:2:B850cyqz
3.陆续连续和继续的区别陆续连续和继续的区别 1、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2、继续:连续;承继,嗣续;与某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3、连续: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陆续是不连贯,继续是断了后再来,连续是一直不断,持续是长时间坚持。 继续引证详解 1、连续。 《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汉赵岐注:君子jvzq<84yyy4dj~xcp0ipo8jqpmlcx4349:2;7mvon
4.疼痛阵发性和持续性的区别疼痛阵发性与持续性的区别在于疼痛性质、疼痛强度、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 1.疼痛性质 疼痛阵发性是指疼痛时有时无,而持续性疼痛是连续不断的。 2.疼痛强度 阵发性疼痛可能为轻度到中度,但可突然加剧;持续性疼痛通常为逐渐加重或稳定程度。 jvzquC41o/sjr78;0pku1qjctv5nkydu6p7t5|3jvor
5.连续波与脉冲波的区别根据持续时问的长短,超声波可以分为连续波和脉冲波。连续波指介质中质点振动持续时间为无穷的波动。脉冲波是指振动持续时间有限(单个或间发)的波动。 连续波和脉冲波的区别 定义上 连续波是指电针仪输出的某单一固定的脉冲频率序列,其波形没有经过调制。连续波的频率一般为1~1000Hz以内,低于30Hz频率的连续波,称jvzquC41o0j{ul3eqo5ec}f14278/:6/37523<;3:0nuouDkxmetcF6246932~
6.连续犯继续犯与连续犯的区别: 1、继续犯实际上只有一个行为,而连续犯则有多个行为。 2、继续犯的行为虽然持续一定的时间,但不间断;而连续犯的数个行为之间持续一定的时间,但数行为之间是有间断性的。 处罚连续犯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连续犯既然是触犯的一罪名,就不存在数罪并罚问题,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连续犯的处jvzquC41yy}/hjgcq5<60lto1dgjmn49524ivvq
7.咳嗽阵发性与持续性区别咳嗽阵发性与持续性区别 语音内容: 阵发性咳嗽和持续性咳嗽,两者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持续性咳嗽程度较重一些,另外持续性咳嗽,咳嗽的时间和范围是比较广的,也就是说咳嗽是相对较严重的,而阵发性的咳嗽是时有时无,在短期内一阵子是有连续咳嗽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暂时使用证咳化痰类的药物,比如肺力咳合剂及jvzquC41o0iiww~w{kyigwl0eqs0oru1cwjjq897;6>31
8.继续犯和连续犯的区别是什么?专家导读 继续犯和连续犯的区别是:认定条件不同、故意性质不同、犯罪对象不同等,对于继续犯一般是一个犯罪行为而呈连续的状态,但连续犯一般是单个不同的犯罪事实呈连续的犯罪状态等。 继续犯和连续犯的区别是什么? 一、继续犯和连续犯的区别是什么? (一)连续犯必须具备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是数个足以单独构成jvzquC41o0<55?:0eqs0||4363>99>3cur~
9.什么是持续集成?·Guru99中文系列教程·看云在提交代码后进行持续集成中,将立即构建并测试软件。 在具有许多开发人员的大型项目中,一天中要进行多次提交。 每次提交代码都会被构建和测试。 如果测试通过,则将对构建进行测试以进行部署。 如果部署成功,则将代码推送到生产环境。 这种提交,构建,测试和部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称为连续集成/部署。 在jvzquC41yy}/mjsenq{e0ls1crgdjnhp1i{swB>/|j52;>9859
10.华夏基石专家深度探讨:如何构筑企业持续成功的基石?企业一次成功和持续成功的区别也类似。一次成功可能就是老板一个人掌握了技术,或者有一个关系客户,就把生意做起来了,我们称其为机会驱动的成功。但是一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够持续成功,不可能总有那么好的机会,老业务也会有饱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研发新的产品,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开始要建技术能jvzq<84yyy4djwxvqpk/exr0ep5sg|jcten0yƒ~if1}{{pi142832A6:74>:0qyon
11.持续的近义词及解释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近义词吧,近义词在语体色彩的区别上,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表达意义十分丰富那么,都有哪些近义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持续的近义词及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持续的近义词: 延续、连续、接续、不断、连接、接连、赓续、继续、络续、一连、陆续、链接、继续.jvzquC41yy}/{~|gpoo/exr1lktzkln134?5;;<0jvsm
12.区别以及实现方式(关注收藏,持续更新)二、节流和防抖的区别: 防抖:如果不断在delay之前重新触发,那么定时器会不断重新计时,最终会在最后一次完后才执行,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应该用节流。 节流:目前有一事件A设置了定时器,那么在delay之前触发,都只会触发一次 三、节流和防抖的详解 防抖debounce(设置1分钟只会执行一次,如果1分钟内又多次触发,会从再次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46?5571gsvrhng1jfvjnnu1736;>5;:?
13.美国历次经济大衰退:原因与持续时间(18932022)新浪财经2008–2009年: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从2007年12月持续到2009年6月,是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收缩。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银行信贷危机。到2008年,危机通过衍生品的广泛使用蔓延到整个经济。2008年,GDP连续三个季度萎缩,其中第四季度下降了8.5%。失业率在2009年10月上升到10%,滞后于经济衰退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qwj{1h{uw{j1hotfy|44248.2>2351jpe6noeyoqkr>794>727xjvor
14.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有什么区别?尽管存在一些重叠,但业务连续性 (BC) 和灾难恢复 (DR) 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清楚地了解这些密切相关的领域的区别(以及两者如何协同工作)使决策者能够制定更有效的计划来应对业务中断。 本文解释了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之间的区别,这对于任何希望避免长时间停机的公司来说都是必备的策略。请继续阅读,了解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36230nuou
15.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题单选题9.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E 服务人口的多少与流动性 10.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jvzquC41o0ui3950eqs0mjtujk5qgr}wp1753@>50jznn
16.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选择题)9.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E 服务人口的多少与流动性 10.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yjkzwt03>5:8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