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长城上的军事防御堡垒
防御效果极致者
被称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川省剑门关
若重要的关城失守
可能意味着军事上的溃败
唐安史之乱初期
潼关失守
致使首都长安失守
便是实例
现潼关博物馆,仿旧关楼
嘉峪关
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
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工
共耗时168年
它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城
也是长城上规模最大的关城
它雄踞西北
犹如一方主宰
为明朝
挡住国境西侧的骚扰
捍卫东部和平发展
为清朝
控制西北大地的税收
保障东西贸易交流
河西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
形似走廊
而称河西走廊
其南依祁连山脉
海拔多在4千米以上
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形成天然屏障
也孕育了大量绿洲和耕地
▲祁连山脉
北部是
海拔在2千米以上的北山山脉
连着巴丹吉林沙漠
浩瀚千里
河西走廊
是丝绸古道的交通要道
也是西域通向中原的必经之路
一旦沦陷
外族势力便可自由出入中原
故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以前
河西边防以位于敦煌的
玉门关和阳关为主
二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
版图上也更靠西侧
▲阳关遗址
为什么明朝弃之不用
而要耗费168年
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重新修建嘉峪关?
一方面
宋元开始
陆上丝绸之路已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为东西贸易交流
提供了更优选
玉门关、阳关
也因而被长期弃用
到明朝
玉门关已是破败一片
▲玉门关遗址
另一方面
明王朝建立之初
退居漠北的蒙古势力
依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对于盘踞在西北的
其他少数民族势力
明朝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
易守难攻的地形环境
使它成为明代「中外钜防」的决定性因素
▲大雪中的嘉峪关
宋元以前
此处有关无城
只负责稽查来往行人
1372年
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
率兵进军河西
他沿途巡视
认为此处地形险要
最宜建关
于是上奏朝廷
弃敦煌不守
而筑嘉峪关城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祁连山与黑山在此南北对峙
中间是约1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
从祁连山发源的讨赖河
(也称「北大河」)
向黑山方向劈出一条深谷
将峡谷的防御空间进一步压缩
嘉峪关就坐落在
这片峡谷的咽喉位置
它不仅拥有庞大的身躯
还伸出双臂般的城墙
城墙向南延伸7.5公里
连接讨赖河河谷
在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
矗立着一座约10米高墩台
「长城第一墩」
讨赖河
向北8公里
城墙沿山脊爬行
直至黑山之巅
形成「悬壁长城」之奇观
悬壁长城
嘉峪关与两侧长城
横亘戈壁
切断所有东西通行的道路
将敌人收拢于峡谷内
拦于关城外
自此
嘉峪关成为
明长城防御第一雄关
主宰着东西交流
是「番人入贡之要路
河西保障之咽喉」
请横屏欣赏夕阳下的嘉峪关
至今
嘉峪关雄风依旧
依然是东西交通之要道
每天近万人次通过
兰新铁路
312国道、连霍高速
东西往来、皆是中国
兰新线
嘉峪关作为中国最大的关城
其面积约为3.35万平方米
约等于4.6个世界杯足球场的面积
布局坐东面西
西侧为迎敌面
共由内城、东西瓮城
罗城以及三座楼阁建筑组成
嘉峪关模型动画
内城是关城的心脏
内设游击将军府和演武场
嘉峪关平面图
(内城左侧为游击将军府,右侧为演武场)
游击将军府
是关城的军事指挥中心
游击将军府
演武场
又称校场
是「沙场秋点兵」的场所
演武场
为了在西侧
布置更长的火力线
内城平面略呈梯形
西长东短
内城外缘周长共 640 米
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
内城平面示意
内城城墙分两次筑成
洪武五年(1372年)初筑土城时
用黄土夯筑的部分
高约 6 米
嘉靖十八年(1539)
又加高约 3 米
为土坯砖夹砂石黄土
再加上垛口高1.7米
内城城墙总高度
约为现代住宅建筑3层楼高
内城城墙高度示意
南北墙上各设一敌楼
形制一层三间
面积约38平方米
是古时屯放兵器的地方
内城四角设有角楼
也叫戍楼
形如碉堡
是守城士兵执勤放哨之地
敌楼和角楼
内城东西各开一门
两门形制略同
门洞深约21米
宽约4米
城门上设城楼
东为光化楼
西为柔远楼
二楼形制相似
城楼
为增强内城城门的防御
门外各建一瓮城
城墙为黄土夯筑
与内城城墙同高
相互衔接
瓮城
为防止攻城槌等武器的强攻
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
不在同一直线上
攻城槌
故而
嘉峪关瓮城城门均向南开
又因关西面敌
防务最重
故弘治14年(1501年)
在关城西侧20米处
又加筑城墙一道
构成凸字形的重关
这就是罗城城墙
罗城城墙
由黄土夯筑
再用砖包砌
以抵御风沙侵蚀
城墙长近240米
基厚7.5米
上阔约5米
城顶有砖砌垛口133个
垛口之间有一个瞭望孔
并设灯槽
灯槽下有一斜坡式射击孔
两军交战时
城墙上可配置火炮火枪等
集中整个关城的重火力
垛口与火器
今天
我们在嘉峪关关城
仍然能看到明永乐七年
所铸造的铜炮
罗城内侧南端有砖铺马道
通往城头
马道
南北两端有箭楼
楼高 5.6 米
西侧迎敌面开口
以备嘹望
上建有门楼
称嘉峪关楼
高约17米
依旧采用三层重檐
歇山顶式结构
登上嘉峪关楼
向东回望
看大地丰盈、人世繁华
向西远眺
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嘉峪关之东西,不仅是古代中原与西方的分界线,也是绿洲与戈壁的分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