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有哪些信号什么职业更担心自己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原因而突然死亡”。这个所谓的短时间是多短,目前没有一定之规。大部分猝死患者发生在6小时以内。

大部分猝死发生在院外,这意味着最先有机会对患者施救的往往是非专业人员。很遗憾,猝死的平均抢救成功率,在中国不到1%。但是考虑到中国每年180万猝死患者这么庞大的基数,即便只有1%的抢救成功率,也意味着18000名患者有生还的机会。今天,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医师王学敏为大家科普猝死前的症状以及急救方法。

01

猝死前的警示症状

部分猝死在发生前确实是有警示症状的,但大部分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有可能被患者忽略。还有部分猝死在发生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有冠心病病史,发病前患者可能有胸痛、气促、胸部压迫感等症状。

急性心肌炎患者轻者可能没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在发病前数天患者可能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患者可能还伴有心慌,如果是有经验的患者,可能还可以通过搭脉发现自己有心律不齐。如果出现心慌、心律不齐,一定要及时就诊,这说明你可能得的不是普通感冒了。

脑出血发病前身体往往没有明显征兆,但是部分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轻度外伤等。发病后可能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等症状,此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很多发病时有胸痛、腹痛。

肺动脉栓塞发病前缺乏特异的症状,往往突然发生。发病后会有一些特定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难,及时处理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是很好的。

02

周围人该怎么做?

如果遇到突发病情,可能出现猝死的患者,周围人能够做的事情是两件:一是为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措施;二是打电话给120,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去抢救。

心肺复苏对很多可能导致猝死的急症可能会有效,如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脑出血、甚至肺栓塞导致的心跳骤停。心外按压并不复杂,普通人经过一定的培训也能掌握。要特别强调抢救的及时性,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是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50%;

如果在4-6分钟内开始,则其成功率降至10%;

如果超过6分钟才开始心肺复苏,脑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其成功率仅有4%甚至更低。

所以,如果遇到心跳骤停的患者,我们要做的是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心外按压,同时让周围人帮助呼叫120,切忌盲目给亲戚朋友打电话而浪费宝贵的救治时间。

03

患者送到医院后,医生会怎么做?

如果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了心跳骤停,医生能做的事情往往就很有限了。此时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外按压,用呼吸机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甚至有条件时给部分合适的病人接上体外循环装置,一种称为ecmo的机器,来帮助患者的心脏和肺脏进行工作。

而对于心跳、循环尚稳定的患者,医生能够做的事情很多。

导致猝死的疾病中,心肌梗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心肌梗死是由于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几支分支堵塞造成的。对于此类患者,医生通常会在x光下,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到病变的冠状动脉处,将堵塞的血管打通,并放置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段撑开,恢复病变血管的血流。这个手术的名称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对于肺栓塞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可能采取吸氧、呼吸机支持,药物溶栓等治疗,来恢复肺动脉的血运。

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很多情况下,医生会采取微创介入的治疗方法,将血管支架送到病变的血管处,恢复正常血运,防止病变的血管破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主动脉瘤,还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更换一段人造血管。大部分此类疾病,只要就诊及时,是能够治愈的。

而对于脑出血患者,则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或保守治疗,或手术进行血肿清除。

总之,这些疾病只要就诊及时,治疗得当,大部分效果都是满意的。(上观新闻 韩雪楠)

什么职业更担心自己会猝死?程序员只能排第3

猝死与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今年春节期间,一则“B站员工过年加班猝死”的话题掀起人们的讨论。不论真相如何,这件事情都再一次勾起了不少人对猝死的恐惧。

除了被大家知晓的猝死事件,还有更多人在无声无息中被夺走了生命。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在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 1个人因猝死离世。

猝死,已经成为悬在当代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6成00后担心猝死,最怕猝死的职业是主播

或许被过往的猝死案例敲响了警钟,不少人意识到,猝死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

根据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总地来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曾有过对猝死问题的担忧。

从不同年龄层来看,越年轻的群体,往往越容易担心自己会猝死。在00后群体中,近六成人有过“担心自己会猝死”的想法。而这一比例在70前群体中,仅为38%。

尽管猝死的诱因有很多,但根据丁香医生官方微博话题评论,加班值班是人们最担心自己会猝死的时刻。而对不同行业来说,担忧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按职业来细分,有71%的主播曾担心自己会猝死,在所有职业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快递员(60%)和程序员(59%)。

在最担心猝死的15个职业中,号称“宇宙尽头是编制”的公务员排行倒数第一。尽管近5成公务员表示担心过自己会猝死,但比起上榜的其他行业,他们的“生存压力”已经算相对轻松。

以均值52%为分界线,我们会发现,猝死压力较高的职业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高、竞争激烈、自由度较低的特点。

比如最怕猝死的主播,别看直播间里的他们光鲜亮丽、热情亢奋,仿佛永远不会累,但主播行业头部效应明显,绝大部分资源已被头部大主播抢占,剩下为数不多的流量也成为众多小主播眼中的“香饽饽”,激烈的生存环境给从业者造成很大压力。

除此之外,工作节奏快、上播时间不固定、镜头前不能摸鱼等因素,也使主播们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对他们来说,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短是常有的事。

而快递员、程序员、自媒体工作者等职业,留给大众的印象无外乎辛苦、压力大、加班多。他们对于自身猝死的担忧,也超过了众多职业的平均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心猝死?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担心自己会猝死?

我们分析了知乎问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中的回答,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答案——过劳的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理原因。

1.过劳的工作

频频爆出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猝死的新闻,让朝九晚十的打工人自动将猝死与加班熬夜联想在一起。而熬夜过程中,身体上可感知的变化,也让人忍不住担心猝死随时都会到来。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加班,最近连续两天熬到4、5点钟,很明显地感觉身体吃不消。有时候深夜对着电脑心脏会疼,头也很疼,很担心自己会猝死。”27岁的阿良告诉我们。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上榜关键词中,熬夜、睡眠、休息的背后体现了年轻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

即便为了上班/上课不得不早起,年轻人依然放不下晚睡的坏习惯。通过熬夜刷手机换取即时快乐,把一天中完全属于自己的睡前时刻无限延长,刺激着年轻人深夜亢奋的神经。

“白天上班特别的累,感觉一起床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所以晚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总是能晚睡就晚睡。”小于告诉我们,“看到过一些关于猝死的新闻,但仗着自己年轻,还是忍不住熬夜。”

《科学大观园》曾刊登过科普熬夜猝死的文章,其中提到:“尽管熬夜通常不会造成猝死,但是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年轻人一边“作死”熬夜,一边在睡眠之外的地方努力找补,于是“朋克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成为前几年的热词。

3.基础疾病等生理原因

当人们讨论猝死时,身体、心脏、疾病等关键词也被提起。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导致猝死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疾病基础。例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病因的75%;剩下的25%则是非心脏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肺栓塞、电击、溺水等。”

如果本身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基础,那么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将更高。而每当出现胸闷心悸和心跳加速的症状,大家内心关于“猝死”的那盏红灯也就亮了起来。

无法逃离的猝死诱因——过劳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国际疾病分类》名单,将感觉精疲力尽、厌倦工作、想逃离工作岗位、心情愤懑、工作效率低等“过劳”现象列入影响健康状况或与健康相关联的因素。

根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的一篇医学研究,劳累是造成猝死的主要诱因,占比达到24.53%。

自八十年代起,“过劳死”成为日本的热门话题。但“过劳死”的悲剧,并没有让打工人停下“拿钱换命”的脚步。相反地,这一现象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更加普遍。

日本学者森冈孝二曾对“到处都是工作狂”的日本社会进行过研究,他的结论对今天的中国也很适用。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时,打工人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但随着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24小时on call”成为不少企业的常态。随时会响起的“钉钉”“滴滴”声,让打工人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据后浪研究所《2021年轻人加班报告》,仅有12.54%的受访者表示下班回家后从不需要加班。超过6成人,会在下班后会回复工作消息。

去年6月,字节跳动一名实习生因在晚上12点前睡觉,没能及时支持工作,在公司内“一夜成名”;12月,有网友向财经博主匿名投稿,称因为晚上九点在家敷面膜,被公司处罚抄写材料。

(据截图,该员工被公示处罚,图源:网络)

当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工作场景,活在5G通讯下的职场人再也没有下班时间。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随时待命的打工人而言,过劳自然出现。

2.学历泛滥,工作细化,内卷加速

打工人内卷,造成了日益紧张的工作环境,也是导致过劳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优秀人才数量的不断攀升,学历的含金量随之被弱化。企业员工沦为“螺丝钉”,守着眼前日复一日毫无挑战力的工作,眼看着个人竞争力降低,深感自己处于随时可以被取代的状态。

3.生活成本高,消费主义盛行

如果说,以上两种原因促使了打工人加班过劳,那消费主义的泛滥,则成为维持打工人过劳状态的“燃料”。

据猎聘《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近七成90后为了赚钱而忍受加班。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可能多地搞钱,以满足自己不断蓬勃的消费欲已经成为常态。

没有娱乐活动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奶头乐”早已成为商家“绑架”消费者生活的利器。现代娱乐活动,有诸多模式与“成瘾性”进行了强绑定,如网游、短视频等。在这类娱乐方式的不断普及下,年轻人进一步丢失了睡眠时间。

华米科技公布的《2021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均睡眠时长均未达到7小时,2021年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天数相较2020年均有所增多3-4天。

本就处于过劳状态的打工人,其宝贵的睡眠时间又被娱乐活动不断占据。属于他们的过劳状态再次升级。

写在最后

《过劳时代》作者,被称为“过劳死问题研究第一人”的森冈孝二,在2018年死于过劳。

也许同这个网站一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猝死后,换来的不过是一阵唏嘘,而后便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下一个猝死的人出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说过,科学家早就认识到,世界上约有1/4的生命是在不该失去的时候过早终止的。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成年人深谙于心的游戏规则,但它并非不可改变,尤其当赌注是以生命为代价。

借用腾讯某员工的话——“我们离ICU,真的就只有‘再加一次班’的距离,好好想一想,用你健康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躯体,用一个又一个20多小时的高强度加班,换来一个所谓的‘业务突破奖’,一个玻璃制奖杯,一份几千块钱的激励奖金,到底值不值得。”(DT财经,作者:董道力、高雅馨,数据:董道力,设计:郑舒雅、戚桐珲)

THE END
0.越看越上瘾的6部古装剧,直到现在都没走出来|古装剧|喜剧|夜华|如越看越上瘾的6部古装剧,直到现在都没走出来 1、《鹤唳华亭》;这部大概是唯一让我觉得亲情线,师生线比爱情线更让我动容的剧吧。布局、音乐都很美,可惜男主的命运太惨了,从头哭到尾,编剧也没有强行安个圆满结局,男主长期在那种伤心的状态下,想必有很严重的抑郁症吧。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算知道三生三世过于虚无缥缈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alfodtobp8LTIP6HVT574;WW5O3jvor0Autcfaoe?;
1.在喜马拉雅听有声剧《都是天庭惹的祸》,爆笑剧情越听越上头“这书真搞笑,主播也好,听着上瘾,越听越开心,让人不能放手。我要去看看主播别的书。” “这个小说的想象力真不错,太有意思了。听着上头咋办呢!晚上睡不着啊,主播你要为我的睡眠负责!” 有声小说《都是天庭惹的祸》果然是读者评论活跃度排名第一的作品,读者评论区里的点评十分精彩。作为奇迹文学搞笑品类前jvzq<84hwp4zq~yj0et0{u76zu532;6341z32;6343;`3<874:>80qyo
2.微短剧:三分钟一集,三分钟热度?“短剧爆火,越土越上瘾”这一问题隐含的一重预设即是——短剧和土Low是绑定的。 这种判定十分符合大众想象中的短剧定位。短剧、短视频、抖音、快手,甚至是网剧的前身、早期的网络迷你剧如《万万没想到》,野蛮生长时期的网络小说……网络流行的文化产品,在破壁进入主流视野之前,都曾多多少少分享过同样一种“疯狂的jvzquC41yy}/imlfcom{7hqo0io1y44:9=:2>3jvor
3.对演戏上瘾的她,太让人着迷了南方plus一年后接了《闯关东》,饰演鲜儿,随着这部央视开年大戏的热播,宋佳进一步为观众熟知。之后接演电影《赤壁》、电视剧《大女当嫁》《悬崖》,事业走上正轨。这样看来,对戏上瘾的感觉是这一切的起点,这或许是宋佳对此执着的理由之一。 《萧红》是宋佳第一次演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文人“风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29>1235d5B<722;/j}rn
4.对话曲长缨:社会仍需舆论监督的力量1994年,时年36岁的曲长缨加入了中央电视台刚创办的《焦点访谈》,接触到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他感叹:“当调查记者,真是越干越上瘾!” 2002年,因为一通打进三次的“矿难”热线电话,曲长缨与摄像记者赶赴山西临汾展开调查。取证艰难,危机四伏,他从矿难现场到旅店又到殡仪馆,执着地要探个究竟。后来他辗转潜入死难jvzq<84ogfob0|yw0gjv0ls1kplp1:56:188;93jvo
5.一口气追24集,越看越上瘾,真是一部令人上头的古装小甜剧如果有人让我推荐小甜剧,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推荐肯定是彭小苒和陈星旭的《东宫》。这部甜度爆表的轻喜剧,到现在居然还有人没看过,简直是太可惜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小甜剧刚刚新鲜出炉,那便是王敬轩和季美含主演的《月上朝颜》。 一口气追24集,越看越上瘾,真是一部令人上头的古装小甜剧。《月上朝颜》第一jvzquC41{wrf0<;20eun1mjvckr05@:968:
6.一口气追了12集,越看越上瘾,真是一部上头的轻喜小甜剧总之,《你也有今天》作为一部轻喜小甜剧,既有笑点,又有甜点,尤其是男主的反差感人设,男主与男二的兄弟情,都特别吸人眼球。而且,男二与女二的感情线也特别好磕,确实让人越看越上瘾,怪不得一口气追完12集,着实让人上头。那么,你追这部剧了吗?追扣1,没追扣2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45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