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沙尘如何吹到南北美洲?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经典高考题来答复如下:
⑴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信风
C.西风 D.季风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⑶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C.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D.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答案】【1】 B 【2】 C 【3】 C【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位于30°N附近,不可能受盛行西风带控制,C错;季风是大陆东岸的现象,这里西岸,D错;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不是水平气流,A错;图中显示,甲乙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向南北美洲扩散,最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据此选B。【2】结合上题可知,甲乙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吹拂下向南北美洲扩散形成的,东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7月位置偏北,1月位置偏南。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即甲乙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时,应该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夏季,结合选项最可能的时间是7月,选C。【3】根据图示图示沙尘扩散尤其是甲的扩散直接影响到美国东南部,导致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选C。图中显示沙尘扩散会影响到墨西哥湾沿岸,导致大气悬浮物增加,降水几率增加;亚马孙河水量大,流通快,沙尘扩散会使含沙量有所增加但不可能剧增,会使巴西高原降水有增、干旱程度有一定缓解。本题考查沙尘暴的扩散原因、时间以及造成的影响。结合图示沙尘暴的空间移动位置,集中在北半球的低纬度,故判断为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影响。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符合气压带风带北移时的特点,赤道低压带北移,故东北信风带的分布偏北,据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沙尘暴扩散最主要影响空气质量。
非洲的沙尘如何吹到了欧洲?
非洲的沙尘暴吹到了欧洲?
3月中旬,北非、欧洲多地遭遇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袭击。这场风暴不仅将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吹到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大片地区,甚至波及欧洲北部的英国。
3月14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出现5-6级东南大风,阵风达9-10级,并伴随明显扬沙天气,能见度由10公里左右迅速下降至5公里。随着风力继续增大,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仅为100米。3月15日沙尘越过地中海影响至欧洲多国。,西班牙、法国,甚至瑞士等地的天空变成橙色乃至血色,仿佛置身火星一般。
沙尘为何吹到欧洲?
此次沙尘起沙源地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受气旋云系南侧近地面较强东南风的影响,沙尘起沙后逐渐向北部扩散,到达欧洲西部和大西洋上空,影响西欧多国,沙尘影响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
此次沙尘天气主要是由东欧地区南下冷高压与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地区的地面气旋共同作用,北非地区形成东南大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沙尘便在东南大风作用下卷扬至空中,并越过地中海输送到欧洲地区,西班牙15日空气中尘土浓度达到欧盟标准的5倍以上。
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气提供约5亿至10亿吨沙尘气溶胶,占全球沙尘总量的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区之一。通常每年二三月份受西风带阻塞高压系统影响,高纬度冷空气势力经常向南发展,与低纬度北非地面气旋配合,使得北非地区易出现大风天气。
沙尘天气每年都会“光顾”欧洲一两次,多在二月或三月。北非北部全年盛行西风或西北风,使得北非沙尘能够传输到地中海一带;北非东部地区常年存在一股由北向南然后转为东北风的气流,北非沙尘可伴随较强的偏东气流跨越大西洋到达美国南部和东南部、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
两条沙尘远程传输路径
通常来说,北非全年存在两条沙尘远程传输路径,一条起自阿尔及利亚,向东传输到地中海、埃及东北和苏丹北部,然后它分成两个分支,一支继续向东传输,另外一支转向南部的萨赫勒地区,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由东向西传到大西洋,另一支起自阿尔及利亚,向东北方向传输到地中海或南欧地区;另一条传输路径起自阿尔及利亚,然后向南传输到毛里塔尼亚,再向西传向大西洋。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陆地和海洋升温导致风和降水模式发生了变化,北非广泛的沙漠化和地中海上空的强风可能会使沙尘事件更加严重。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造成当地产生更频繁的风暴,进而刮起更多尘土侵袭欧洲,导致欧洲沙尘暴问题进一步恶化。
从3月16日夜间开始,随着地面气旋系统东移减弱,北非地区风力逐渐减小,并出现了降雨天气,沙尘天气也随之明显减弱。
春季为何沙尘多发?
每年春季,我国也容易出现沙尘天气。这是因为,冷暖空气在春季都异常活跃、气旋活动频繁。这期间,降雨稀少、天气干燥,地面解冻回暖、裸露地表土质疏松,地表温度明显高于低空气温,易形成干热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春季我国和非洲、欧洲都容易出现沙尘天气,但二者发生原因和沙源地都有明显区别。首先,西风带天气系统里,非洲、欧洲的上游区域是大西洋,我国是欧亚大陆地区,因此,北半球西风带系统里,非洲、欧洲常受来自大西洋天气系统影响,属于海洋性天气系统,而我国主要是大陆性天气系统。可见,造成二者的天气系统有较大差别。
此外,沙源地不同:影响我国北方的沙源地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蒙古国中南部戈壁与沙漠,我国北方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非洲、欧洲则主要为北非撒哈拉沙漠。
但本质上,都要有一定强度的高低压系统配合,当出现明显强风时,配合有“好”的沙尘源,便都能出现沙尘天气。
沙尘暴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吗?
沙尘暴裹挟着成千上万吨的沙尘,每经过一个地方,总要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把沙尘“垃圾”扔在原本洁净的建筑物、街道上,还覆盖了郁郁葱葱的草地,仿佛世界除了黄色再也没有其他颜色的立足之地。沙尘暴的罪恶罄竹难书,它的到来似乎只会让人们蒙受损失。
可是从长远来看,沙尘暴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好处。
譬如,对于中国来说,沙尘暴不断将西北沙漠戈壁地区的沙尘长途运输到黄土高原地区,经过百万年的沙尘积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黄土高原,可以说是沙尘暴孕育了黄土高原。黄河冲刷黄土高原带走土壤,不断在下游积淀,对华北平原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也将不会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也有沙尘暴的“功劳”。
沙尘暴一路撒下的“垃圾”对不少地区来说可是宝贝,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成为沿途海洋生物的佳肴。这些营养物质也深受小鱼小虾们的喜爱。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从小生长在干燥碱性的土地,身上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这是中国北方地区除个别城市外很少出现酸雨的原因之一。
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更多优质地理产品推荐
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公众号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