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第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
4月11日19时22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信息,预警区域为阳泉、晋中、吕梁、临汾、运城、晋城、长治等地。预计未来12小时内,预警区域内部分地区的浮尘或扬沙天气仍将持续。
昨天晚上至今,估计大家的感受也非常地不爽,昨晚回家路上大风灰尘陪伴一路;今天早晨出门,尽管温度并不低,但感受还是凉气袭人,不由得庆幸多穿了一件衣服。风干蹦蹦地刮刺着脸,走在路上,头发乱舞,灰尘扑面……
4月12日下午5点多,“瞭望智库”消息称,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不足50米;北京10日夜间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与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黑龙江哈尔滨主城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已经影响我国多个省份。
今年的浮尘扬沙天气何其多也!据了解,此次沙尘天气是我国今年以来发生的第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也是3月份以来的第5次,达到了沙尘暴级别。从今年3月开始,沙尘天气频频光顾。从源头来看,基本都是蒙古气旋带来的大风天气导致,沙尘在途经我国的时候,我国北方的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一些沙尘补充,所以沙源实际上是蒙古国加上我国的共同作用。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偏高,整个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裸露地表较多,让沙尘源比较充足。加上今年气旋活动比较多,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给北方带来了多大风的天气。这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今年沙尘天气偏多。
怪不得呢,气候一向温顺令人们称道的上党盆地,这些天也是让人不自在起来。沙尘弥漫,咱们的盆地上面也没有盖子,自然也是躲不过。
沙尘居然也有好处?有!
不过,11日上午,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表示,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
认为沙尘有好处的说法以往就有,综合起来有:
一、黄土高原的“缔造者”:我们山西所在的黄土高原,近百万平方公里,就是在200多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干燥寒冷气象条件下,由发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强大冬季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新疆等地戈壁、沙漠中携带来的粉砂沉积而成的,是世界上面积和厚度最大的高原。
二、有害酸雨的“准克星”:沙尘污染空气的同时也净化空气。沙尘天气过后的天空是最洁净、最晴朗的。因为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沙尘在降落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酸雨。
三、海洋生物的“营养剂”:沙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包括磷、铁、铝等,给海洋的浮游生物带来营养,加强了藻类的光合作用,继而为鱼类生存提供了丰富食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沙,淤泥中的营养物约有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
四、气候变暖的“抑制者”:沙尘在大气中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因而能有效抑制因工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此外,沙尘颗粒表面凹凸不平,十分有利水汽在其上凝结而成云致雨等。
确实有道理,手心手背,有正面必然有反面,这就是辩证法。
对健康有何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浮尘天气里,眼疾患者可能会受到影响,如眼睛疼痛、流泪,用手揉眼睛,会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
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一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会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高烧。
大风天气,地表蒸发强烈,驱走大量水汽,空气湿度大大降低,使人口干唇裂,鼻腔黏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易出现微小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沙尘等天气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会使人心里感到不适,直接影响人体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沙尘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发生变化,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和疲劳。沙尘使天气变得阴暗,使视野受限,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感。
如何防护这样的不良天气?
一、出门戴防尘眼镜和防护口罩;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
二、在家时,及时紧闭门窗,防止浮尘大量涌进房间内。有条件的话在家打开空气净化器并注意加湿或喷淋,利用湿润的空气将将过量的浮尘变成积尘,相较而言积尘比浮尘对人体的呼吸影响要小一些。老人和小孩要尤其注意防护。
三、戴帽子、纱巾等防尘用具,用纱巾包围头部,避免风沙对皮肤、头发、耳朵等造成损伤。
四、外出回来应立即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有条件的可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
五、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湿润,缓解咽喉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