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扩边万亩,新疆持续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原标题:新增扩边479万亩,新疆持续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6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进会在和田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新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取得阶段性成果,持续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新疆将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列为工作重点,以植绿扩边为主要任务。在去年锁边“合龙”基础上,新增扩边面积479万亩,锁边宽度增加110—7500米,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色屏障愈发坚实。

近年来,新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在重点治理区域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数据显示,近30年来,新疆绿洲面积增加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平方公里。如今,全疆年平均沙尘暴天数每10年减少1.4 天,实现荒漠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成功扭转“沙进人退”局面,达成“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为充分调动各方防沙治沙积极性,新疆秉持“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原则,简化程序、明晰产权,激发大企业、大集团及农牧民等主体参与热情。同时,探索形成 “于田做法”“沙雅经验” 等有效模式。以和田地区为例,通过“划拨到村、确权到人”方式,划拨 76万亩沙化土地,使5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群众治沙意愿从 “要我治沙”转变为“我要治沙”。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目前,南疆农牧民在沙漠周边沙化土地种植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经济作物624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 3000—4500元。喀什地区完成19.4万亩光伏治沙项目,累计并网规模达648.6万千瓦,让荒漠沙地逐步从 “不毛之地” 变身资源能源 “宝地”。防沙治沙工程正持续为新疆生态改善、民生增收与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人民日报记者 阿尔达克)

THE END
0.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革命:死亡之海到光伏绿塔克拉玛干光伏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历史上曾因沙尘暴和沙漠化问题备受关注。沙漠的流动沙丘不仅对当地生态构成威胁,还对周边地区,甚至远至北京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内蒙古沙漠可能“吞噬”北京的说法一度引发公众恐慌。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对沙漠治理的重视和投入,这一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治沙工作不仅包括jvzquC41dnuh0lxfp0tfv8xs;3;26@=771gsvrhng1jfvjnnu1756:;5:;;
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巡线企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巡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秦丽 胡金山 晨光初现时,塔克拉玛干沙海边缘的梭梭林正在与风私语。稀疏的红柳用看不见的根系在沙下编织着密网。张伟伟的厚底劳保鞋踩着松软的沙脊爬高上地,裤脚很快灌满细碎的沙粒,在脚踝处磨出细密的刺痛。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6/8:1A:338=10|mvon
2.给沙漠“锁边”让荒滩变良田——新疆阿拉尔实现从沙漠防控到生态补水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区环境明显改善。杜新民 摄 恢复沙漠生态的做法,在十团昌安镇有着另一种表现形式:这里职工群众直接利用戈壁沙漠、铺设滴灌带,并建起大棚,利用适合西瓜生长的原始沙性土壤、大漠温差大的特点,种植果蔬大获成功。 当每年春季来临,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频繁,因大棚采取钢架结构,覆膜采用特殊jvzquC41egtfy|3eqo4dp8sgyu4ivvqAckj>3:5935;
3.无人机向天借水14亿立方!新疆如何用科技逼退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数据令人振奋: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和植被修复,2024年沙漠南缘沙尘暴日数较2000年减少6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发的尘卷风模拟装置,揭示了沙漠扬尘的微观机制,使沙尘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5%。在策勒县治沙站,可以清晰看到一条"气象防护带"-由耐旱植物与人工增雨形成的生态屏障,使流沙后退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8727>6a94;cd9:h24613mm6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