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山海情》:它是怎么描写冲突的热依扎剧本孔笙西海固

原本以为《山海情》好评应该是跑不掉的,但打开豆瓣短评区一看,首页短评里的差评率比想象中的高,说配音的占大部分,也有声音认为剧情“无聊”。难怪有作者要与豆瓣黑子战斗到四点,七点就起来写剧评。

电影中有“拉片”的概念,一格一格地看电影,从视听语言等角度解读电影,发现电影好在哪。文学批评领域里也有“文本细读”的概念,逐字逐句解析以发现文字的奥妙。我们也不妨对《山海情》前几集做一个简单的“拉片”和“细读”,看看电视剧是怎么设置冲突的。冲突,是戏剧性的来源,是钓住观众的钩子。这能让观众看清剧情高明在什么地方,对于其他编剧也是一种启示。

《山海情》的故事背景是,1990年代初期,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建新家园,发展生产。剧中聚焦的这个村子叫涌泉村,要搬到的地方叫玉泉营。

如果玉泉营各方面条件都比涌泉村好,村民没什么理由不搬。问题是,涌泉村虽然贫困且各种不方便,但村民好歹有祖祖辈辈留下的房子。可去了玉泉营一无所有,得开荒拓土,房子都得重新盖。“干沙滩”什么时候变成“金沙滩”,都是说不准的事。村民们自然就不愿意搬了。

《山海情》第一幕就埋下一个戏剧冲突:涌泉村一夜之间跑回来七户人家。大学刚毕业的马得福(黄轩 饰),被借调到吊庄站帮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村里的人追回去。

马得福(黄轩 饰)

跑回来的人拒绝的理由,五花八门。

……

顺口的方言,生动的表情,这冲突就颇接地气。

张嘉益真是演啥像啥

玉泉营留不住人,但编剧很快就又通过两个大的戏剧冲突,写出涌泉村也留不住人。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亮,麦苗、马得宝、尕娃和水旺聚在一起拿了一些钱和李水花汇合,五人悄悄离开村子。因为他们已经受够这里的贫困。

年轻人逃出贫困村的设定,在不少扶贫剧里都有。但《山海情》更会“做戏”,宕开一笔,写了孩子跑了后,几个家长在村委会与代理村长马喊水(张嘉益 饰)呛声,认为是马得宝把其他孩子拐走的。马喊水一边怼村人,一边冲着喇叭大喊让小儿子回来。

下一场冲突,李水花(热依扎 饰)逃婚。逃婚这场戏有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进一步佐证涌泉村的穷,就是马得福说的,“咱涌泉村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许人”。

李水花几乎是热依扎最好的荧屏角色

这些冲突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譬如李水花逃婚,既然她逃了又折回来,很多编剧就直接写成她没逃,或者她只是反抗无效,戏剧效果的差距就很明显。

吊庄移民后,重头戏就集中在玉泉营这边。新的冲突是:一部分村民们移居的金滩村,迟迟没有通电。因为按照政策的要求,必须要有六十户人家才能到通电。这边张主任刚兴致冲冲跟用电所的陈所长保证,新来了一批人,马上达到六十户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这关键的一户终于来了:李水花带着几年前残疾的丈夫,和自己的小女儿,走了几天几夜,主动移民到金滩村。

李水花太不容易了

又是一个一眼万年的眼神对望。物是人非,百感交集,既凄凉又欣慰。

一样的对视,一切都不一样了

得知李水花来了后,马喊水“紧张”了。因为他知道马得福以前和李水花有情,担心影响马得福进步。

“我给你说,你现在吃的是公家的饭,端的是铁饭碗,你要往前看,你要求发展了”……

张嘉益的戏,场场好看

这样的戏,有张嘉益这样的戏骨支撑,实在是鲜活。

马喊水一边嚷嚷着,李水花没指标,不能来,要去找张主任说。可半路上看到李水花一个人辛苦搬着东西,又冲着赶来的马得福喊:好好把李水花家的屋顶收拾一下。

马得福这眼神,他知道他爹是刀子嘴豆腐心

李水花的到来,解决了通电的冲突,又激起父子间的小冲突。但父子间的冲突只是“虚晃一枪”,父子的对话充满家长里短的烟火气,也很好地凸显马喊水这个角色的魅力。

村民移民过来,房子盖起来了,也通电了,是否就意味着一劳永逸了?并没有。接踵而至的戏剧冲突是:马得宝(白宇帆 饰)等年轻小伙移民几年了,还在干苦力活,也看不到希望。他们心中有怨气。在与砖窑闹完矛盾后,几个人铤而走险,当起了“小偷”,把火车上的货物倒卖,结果被警察抓走。

剧情以马得福、马得宝兄弟的一场争执,来呈现移民后依然贫困的困境。弟弟抱怨道,“我们跟你来这儿为啥?不就是不再吃苦受罪了吗?现在呢?我还要吃多少苦?”

刚移民来的头几年,一样要吃苦。

弟弟还说,“都是你的错,你拿我们当指标,给你个人官路铺路子呢!”兄弟俩扭打起来。

另一方面引出新的扶贫政策:国家马上要实施东西协作扶贫,把福建和宁夏确立为对口关系,要在西海固建一个行政村,就叫闽宁村。闽宁村的转折即将到来。

福建的扶贫干部该怎么出场?《山海情》依旧以冲突为引子。福建来宁夏的火车上,福建扶贫干部陈金山(郭京飞 饰)遭遇小偷。车站派出所来了电话让马得福去一趟,因为陈金山是福建人,派出所听不懂福建普通话,而陈金山也听不太懂西海固的“泛西北话”。几个人鸡同鸭讲,闹出不少笑话。

方言是第一道难关

这一冲突既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昔日福建扶贫干部刚到宁夏时,的确面临着一个“语言关”,同时其幽默的风格也让为剧情增加不少趣味。

是很多人没听懂你说啥

福建的干部到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几个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劳务输出,把当地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输送到福建的民营企业打工挣钱,也让年轻人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带来的戏剧冲突是,有一部分年轻人要离开了。

还是老问题——该怎么“做戏”?编剧需要有从平淡中制造波折的能力。《山海情》做得很好的一点是,它有很大一部分戏剧冲突,不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强情节”,而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上,譬如家人之间的小矛盾、小脾气、小误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微小的起伏,就像石子投入湖面漾开的涟漪,虽不激烈,却产生变化。

譬如马得宝离开宁夏去新疆,让人看到冲突底下的兄弟情。

弟弟去新疆后,留给马得福的一封信

譬如麦苗准备离开宁夏去福建,勾连起的两个情感冲突。一个是她与马得宝之间。马得宝欺骗了她独自去新疆找尕娃。马得宝与麦苗,很可能会就此错过。这是那个贫困年代爱情的常态。

黄尧 饰 白麦苗

一个是她与父亲白老师(祖峰 饰)之间,因为母亲几年前的意外去世心中一直有疙瘩。

这里爱情、亲情的描写,都很细腻,细腻中也有起伏,避免剧情因缺乏大的冲突而显得平淡。

女儿和父亲之间有隔阂

而之后无论是福建人去宁夏,还是宁夏人到福建,观众都知道会有戏可看。

对开篇几集的复盘,可以直观看出《山海情》在剧本上的用心之处。编剧很擅长写冲突,知道怎么用冲突提升戏剧性、增加可看性,也知道怎么用冲突来说事、写人、抒情、彰显主题。虽然它是扶贫剧,但它面孔不呆板,剧情不生硬,也不夸张美化和空喊口号——吊庄移民早期存在的很多困境,都呈现得很真切,让人感慨第一代移民的不易。

如果因为《山海情》是扶贫剧,就先入为主认为“不好看”“无聊”,是有些偏颇的。相反,观众完全可以把它当一部乡土剧看,这是“西海固乡村故事”。剧集所要表达的扶贫主题,都内化在剧情的起承转合里,在好看的同时传递给观众。这是主旋律剧集可以借鉴的创作范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沙尘暴》以风沙为名探讨人性深度悬疑之下的人性审判当层层沙尘被扫去,有些罪行的动机让人同情,剧中刑警在查案时也曾陷入矛盾,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描写让《沙尘暴》超越了普通的悬疑剧,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挣扎的现实主义作品。在“疑罪从无”的人权保障理念下,法理的尺子究竟该如何丈量人性的裂缝。 白夜剧场一直以“长夜必尽,真相大白”为内核,黑与白的较量、光与暗的争夺,善与恶的博 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69616:76:;880jznn
1.描写沙尘暴的句子(精选11句),句句值得收藏描写沙尘暴的句子(精选11句) 昨日小编加班加点整理汇总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1. 沙尘如巨蟒般席卷大地,吞噬着一切,只留下一片混沌和悲凉。 2. 天空中弥漫着 的沙粒,仿佛连太阳都被蒙上了一层纱,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3. 狂风呼啸,沙石飞扬,人们在这无情的沙尘暴中如同一叶扁舟,摇摇欲坠。jvzquC41yy}/z:7374dqv4lw|o08?=g2didhj=g7glg7ok249hf
2.赵冬苓:《沙尘暴》打造“荒漠”美学粗粝凛冽引关注出于对人性的观照,她赋予了每个角色完整生动的生命弧光。王良的扭曲、刘盈盈的隐忍、程春的被动等待……凶手不是单纯的恶魔,受害者也不全是无辜的弱者。在沙尘暴里没有精致的罪案现场,只有被风沙啃噬的人性和命运。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描写让《沙尘暴》超越了普通悬疑剧,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挣扎的作品。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69716:76:;>;0jznn
3.沙尘漫天飞的句子,描写漫天风沙的句子?描写漫天风沙的句子有哪些不过,青海的沙尘暴,就不象甘肃的这样混沌。如果说,甘肃的是炖刀割肉,那青海就是快刀斩乱麻。一次在青海格尔木,那沙尘暴是阳光下的沙尘暴,一面阳光照耀,一面风沙起舞。 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满天黄沙沙石狂舞在苍穹, 卡车深陷泥潭中; 刹间乌(′~`;)瘴漫天空, 笔直落入人间崩。 jvzquC41o0;3{~jt0et0srfqogt0uqjpij{p1<;33;k75o95:4866Bh;e974dA=5g3:547mvon
4.为了故事,创造的这些人物有很多bug(沙尘暴)剧评如果说是这种情节的话,那只能说这个剧情有删减,而且也把这个故事复杂化了,因为刘莹莹杀丁宝元这件事情是不必告知孙彩云的。 最后应该是说编剧,从一开始就埋了一个坑,到最后也没有填上,那就是包乔是如何在沙尘暴这个故事里描写了很多当时警察没有公布的一些案件细节的。如果说包乔之情,那么包乔又是怎样之情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8<37B>91
5.住在沙尘暴源头的人们沙尘暴民勤青土湖黄风其实就是沙尘暴的俗称,《西游记》中黄风怪和其他妖魔出现时的描写,应该是对沙尘暴最形象的表述,可见吴承恩一定在河西走廊遭遇过沙尘暴袭击的,而且不止一次。 “红风”则是人为制造的,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不断地升腾起蘑菇云。 九十年代,沙尘暴越来越多了,隔三差五就有一场。媒体关于沙尘暴的报道,也日渐频繁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455>27<>a3ei6;@8452622:73cu4ivvq
6.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最强沙尘暴”里的治理命题观点老舍先生曾在《北京的风》一文中描写过北京春天的风沙:“北边的秃山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北京的城墙,虽然那么坚厚,也挡不住它。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号地吹来,天昏地昏,日月无光。”京派作家林斤澜也提到过北京的沙尘暴:“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4423;02=691e712<248:;93><0jvsm
7.“其实我所写不及我所想万分之一”访谈杨庆祥:那当然是北京啊(笑),我在任何地方都说自己最爱的是北京,我爱雾霾的北京,我爱沙尘暴的北京,我爱带给我鼻炎的北京……我的深心和北京的深心是如此的一致,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伟大的都城,我一定会说那是北京。 韩欣桐:枕边书是一个有意思且有意境的词,睡前时光意味着一天俗务终结,迎来属于自己的放松时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9485d69:279352995;:
8.描写天气变化的作文(通用15篇)为了不让中国南旱,北涝,沙尘暴刮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用品,热爱大自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恢复生机和活力。 描写天气变化的作文 7 天气随时都有变化,一会阴云密布,一会晴空万里。 jvzquC41okv/t~nygp4dqv4|wq}fp8gkcpnvc8737:67;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