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等12个省区市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谁之过错?
3月15日凌晨开始,我国北方12个省级行政区遭遇了不同程度沙尘暴的影响。
大风起兮黄沙飞扬,遮天蔽日。
于是有人怀疑是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口子所致,真是这样的吗?
答案肯定没这么简单!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今年是第43个年头,已经完成了五期(共八期)、造林面积3014万公顷。
从总体上来看,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作用初见成效,
就连毛乌素沙漠也即将消失;
京津冀主要沙源地之一的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等,于茫茫沙海之中也泛起片片绿洲,固沙小有成果。
就连NASA的卫星都拍到中国的绿化面积在增加,为点绿地球做了很大贡献,
并且与印度靠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绿化”不同的是,
中国绿化面积的增加主要是实打实的植树造林种草,
这样的“绿色长城”不可能“纵容”黄沙南侵。
而且前面连续九年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尘暴,
北方很多人甚至感慨“多年未见”,
还有人调侃说建筑行业不是缺沙子吗,
现在大自然“慷慨”相送了一大波,
见者有份,
还有的人说漫天的黄沙感觉像是梦游到了火星。
气象专家称这次沙尘天气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
这是一个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156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只有300多万人,
平均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公里,
其中约一半的人口分布在首都乌兰巴托。
蒙古国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比较落后,
由于重工业很少,因此工业污染很小,比较原生态,
人为造成“生活性污染”范围相对有限,很难出现跨国这种大地理级别区域的影响。
然而,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的高原之上,
海拔高、距海远且地形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部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倾斜,
蒙古国受太平洋暖湿水汽影响小,受北冰洋水汽影响较大,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毫米,
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南部沙漠、戈壁占比较大,
成为扬尘天气的主要沙源地,
东北亚的中、日、韩、朝四国,
尤其是中国和韩国都深受其害。
而此次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韩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沙尘暴袭击,
由于本身处在下风向,
以至于韩国有些媒体称沙尘暴起源于中国。
殊不知,
在此次强沙尘暴和暴风雪的源头蒙古国,
尤其是后杭爱、中戈壁等多个省遭到了不小的损失。
蒙古国经济不发达,
治理沙漠的能力本就捉襟见肘,
何况蒙古国南部4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天然形成的,
要想压制沙尘暴,
恐怕需要得到中国、韩国,甚至是一衣带水的日本大力援助才行。
沙尘暴的出现除了沙源,热力和动力条件也必不可少。
根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
该国多省发生暴风雪和强沙尘等灾害性天气,
风速达到每秒20米,阵风达到每秒30-34 米。
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
蒲福风力等级将12级台风定为32.4-36.9米/秒。
蒙古国这次的沙尘暴已经达到了12级台风的水平,
其摧毁力极大,
不是简单的风吹沙石跑那么简单,
陆地上很少见。
蒙古国是秋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所在地,
是冬半年反气旋的中心地带,
但是近期蒙古国的气温升温明显,
普遍高于往年同期5-8度,
有利于沙源地充分解冻,
再加上降雨本就稀少地表容易起沙。
而局部地区猛然升温,
较小范围内水平气压梯度力也随之增加,
南北两侧冷暖气团的交汇容易形成温带气旋,
这是一种以上升气流为主的天气现象,
在它的作用下地面黄沙不断被卷起抬升,
气旋的频繁出现,
在冷气团的影响下由高压带向低压带移动,
蒙古国“出口”的黄沙就这样一波一波送往了中国的北京等地。
其实大气本就是一个系统,
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而我国背靠亚欧大陆,濒临太平洋,
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
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西北风,
也就是说每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频发,
即便是有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
也难以完全压制类似于沙尘暴这种恶劣的天气现象。
#科学燃计划##沙尘暴为什么无法彻底治理##沙尘肆虐要怪防护林“开口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