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条“北京沙尘”的话题稳稳占据了热搜的一席之位,点开一看,好家伙,不知道的以为是北京民间摄影+滤镜比拼大赛,细看才知道,原来是沙尘光顾,才造就了这一番“黄沙漫天”的“唯美”景象。
当地网友也纷纷化身摄影师,记录下这“好久不见”的沙尘景象。
不止于此,当地市民也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发到网上,又转身化作泼墨文豪,“调侃”“吐槽”“感慨”……
北京市民这“乐观”态度以及与生俱来的幽默属性,也逗乐了其他地区的网友,但在这乐观文字的背后,也透露着对此的无奈。
据了解,3月15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15日8时至16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其中,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局部有强沙尘暴。
此前,3月14日20:00-3月15日06:00北方地区沙尘遥感图显示:昨日晚间源起于蒙古国南部的沙尘随气流逐步南下,凌晨3时起自北向南影响北京。
昨日,北京升级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据北京环境监测 7时发布,目前北京污染级别为6级,空气质量已达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是PM10。
对此次沙尘暴的原因,有专家称是由两个条件造成的,一个就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加上华北城市排放的污染基数。目前我们的排放的基数还是比较大,污染主要来自供暖燃烧的燃煤、天然气,工业生产,机动车的排放,还有农村烧秸秆污染。这些污染在靠山的城市累积就会造成重污染。而本次的主要污染物,大多是受采暖季的影响,在静稳天气下,北京在冬季容易产生重污染。
专家还说,一旦采暖季结束,污染排放的强度会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改善会比较明显。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春季沙尘、扬尘天气占主导地位。
不过,虽然3月15号晚12时停暖,但如果气温没有回暖,实际上还有很多自采暖的居民会继续采暖,部分用户的停暖时间会滞后,在一些老人居住为主的小区,采暖季可能还要延后到3月底。所以,3月底之前,排污总量不会马上大幅降低,实际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专家对类似污染作出预判,按照以往的经验,3月底之前还会有类似的气象条件出现。华北的污染如果要与气象条件脱敏,污染排放要减少70%以上。在华北的污染物还没有大幅消减的情况下,一旦不利气象条件出现,就会出现污染堆积的情况。4月初以后,这个情况才会好转一些。
而对于这项分析,部分网友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争论之余,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春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
气象学上,按照风速大小和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个等级。
那么,动辄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呢?
气象科普宣传中心发文称:
3.15日植树节刚过去几天,朋友圈里的“植树热”还未完全褪去,“北京沙尘”就紧随其后,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这其中的人为因素到底占比几分?植树造林的同时是否还并存着乱砍滥伐?防风防沙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全民环保意识何时才能真正提升?这是我们现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需要一直思考也必须思考的事情。
针对此类的恶劣天气,当地市民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1. 密闭门窗,防止沙尘进入屋内。
2. 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装备,避免沙尘对皮肤、眼睛等造成伤害。
乾合环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的专业公司,同样也是以土壤修复为核心,设备研产、设备租售、耗材产销、工程服务、场地调查、耕地治理、风险评估等多方位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环保产业平台。
乾合环境可根据场地条件、污染现状、污染类型、修复周期等方面,为多种土地类型量身定制出高效、适宜、全方位的土壤修复解决方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