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专业题库——沙尘暴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哪种情况最不可能成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A.强风天气B.持续干旱,地表植被枯竭C.地表土壤疏松,抗风蚀能力差D.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积雪2.沙尘暴到达上大气层后,最显著的影响是?A.增加热带地区的大气湿度B.增强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表的强度C.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D.直接导致平流层臭氧浓度显著下降3.沙尘暴颗粒物通过直接效应影响气候,主要机制是?A.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形成云层B.增强对流层顶的辐射传输C.改变地表反照率,影响能量平衡D.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沙尘暴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层的主要危害不包括?A.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导致板结B.携带养分,造成土壤贫瘠C.混淆土壤剖面,改变土壤发育过程D.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快速繁殖5.以下哪种措施最主要旨在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防治沙尘暴?A.建设沙障工程B.实施人工降雨C.推广覆盖作物D.禁止在干旱地区开垦6.沙尘暴发生时,近地面空气温度通常会?A.显著升高B.显著降低C.持续不变D.先升后降7.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看,沙尘暴问题反映了?A.大气圈内部的能量交换失衡B.水圈与岩石圈的物质迁移异常C.陆地表面能量平衡与物质循环的相互作用D.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唯一的物质交换途径8.沙尘暴颗粒物进入大气后,可能通过气溶胶-云-降水过程影响降水,其主要机制是?A.增强云滴的碰撞效率,促进降水形成B.降低云的凝结高度,减少降水机会C.吸湿增长后作为冰核,影响降水形态D.直接溶于云水中,改变云水化学成分9.长期、高强度沙尘暴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A.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B.导致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甚至局部灭绝C.促进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繁殖D.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10.沙尘暴不仅影响环境,也可能通过物理或化学途径影响人体健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颗粒物可引发或加剧呼吸系统疾病B.沙尘中的重金属可随食物链富集C.沙尘暴导致空气湿度急剧升高,易引起皮肤过敏D.长期暴露于沙尘环境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沙尘暴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条件。2.沙尘暴可以改变大气的______特性,进而影响区域气候。3.沙尘暴对植被的直接破坏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主要形式。4.沙尘暴过境后,土壤的______和______通常会下降。5.监测沙尘暴常用的地面观测要素包括风向风速、______、沙尘等级等。6.地球系统科学强调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7.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气温的日变化曲线通常会变得______。8.沙尘暴中的颗粒物主要通过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沙尘暴发生过程中,风力如何作用于沙粒,使其起动、搬运和沉降。2.简述沙尘暴对大气环流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3.简述影响沙尘暴防治措施选择的主要因素。4.简述沙尘暴对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全面、深入地回答下列问题。)1.论述沙尘暴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可能的区域差异。2.论述人类活动在加剧沙尘暴问题中的角色,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D5.D6.B7.C8.A9.B10.C二、填空题1.强风沙源搬运条件2.能量平流层3.遮蔽压实4.肥力结构5.空气质量(或:能见度/总悬浮颗粒物)6.相互作用耦合循环7.急剧8.直接散射减弱(或:吸收)三、简答题1.解析思路:回答需涵盖沙尘暴形成的三要素中“风力”的作用。首先说明风力克服沙粒重力使其脱离地表(起动);然后说明风力对已起动的沙粒施加水平力使其随风移动(搬运);最后说明当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沙粒克服空气阻力沉降(沉积)。需涉及基本的力学概念如剪切力、扬起阈值等。2.解析思路:回答需从大气环流角度思考沙尘暴的影响。可以从不定常性角度谈,沙尘暴作为一种大规模天气现象,会改变区域热力性质(如地表反照率改变导致降温),进而影响局地气压场和风场,可能激发或修改小尺度天气系统。从长远看,大规模沙尘输送可能对大气环流模式产生微弱但累积的影响,但重点应放在其直接和间接的局地/区域效应上。3.解析思路:回答需从沙尘暴形成机制和地球系统角度思考。主要因素应包括:沙源状况(有无、多少、分布)、风力条件(频率、强度)、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能力)、降水状况(抑制扬尘)、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式、水资源管理、工程措施等)。强调因地制宜,针对主导因素采取措施。4.解析思路:回答需从水环境角度思考。首先,沙尘降落使水体浑浊度增加,降低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其次,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河床、湖底,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物理环境(水深、底质),可能覆盖底栖生物栖息地。再次,沙尘中可能携带的盐分、养分或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水体化学环境。最后,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四、论述题1.解析思路:*影响机制:从物理和化学两个层面展开。物理层面:沙尘颗粒作为气溶胶,通过直接散射和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降低;沙尘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后可作为凝结核或冰核,影响云的形成、发展和降水分布,进而改变区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化学层面:沙尘颗粒表面可以吸附或负载气体污染物(如SO2,NOx),改变大气化学成分,影响辐射平衡和降水化学。*区域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如东亚季风区、非洲撒哈拉地区、中亚荒漠区)的气候背景(季风强弱、降水多少、温度带)对沙尘暴气候影响的具体表现。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尘可能抑制对流发展,减少降水;在湿润地区,沙尘可能作为凝结核增加降水,但同时也可能导致酸雨或降低能见度。考虑沙尘输送路径的远近和滞留时间,影响也各异。2.解析思路:*人类活动角色:重点论述人类活动如何改变沙尘暴的三个要素。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使沙源增多;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裸露农田)、城市扩张、工矿活动等加剧地表扰动,提供更多可被风力搬运的沙尘物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过度灌溉、上游截流)导致下游地区生态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