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沙尘暴”听起来浪漫?你可知这“白色恐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今天,带你解锁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白风暴”,揭开中亚平原的生态灾难真相!
二、白风暴成因深度解析
1. 自然地理条件:干旱与风力的“天作之合”
(1)地理位置: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
(2)大风频繁: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力强劲,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 人类活动的“致命推手”
(2)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引发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蒸发在地表积聚,成为盐尘的“仓库”。
(3)高考真题链接
(2024模拟题)平原地带种植业扩大对L湖(咸海)的主要影响是?
答案: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
误区警示:北冰洋盐分?NO!中亚深居内陆,北冰洋盐尘无法抵达,排除干扰选项!
四、生态灾难链:白风暴“多米诺效应”
1. 环境恶化:盐尘污染空气、水源,导致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加剧。
2. 健康威胁:吸入盐尘引发呼吸道疾病,咸海周边居民健康受损。
3. 经济衰退:农业减产、渔业消失(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区域贫困加剧。
触目惊心的数据:咸海面积已萎缩90%,相当于消失了一个海南省!
五、高考备考锦囊
1.高频命题方向
(1)人类活动与生态问题的关联
(如种植业→引水→咸海萎缩→白风暴)。
(2)盐碱化成因分析
(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上升+灌溉不当)。
(3) 区域地理特征
(中亚气候、河流补给类型、资源开发问题)。
2.答题模板
白风暴的背后,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高考地理不仅考知识,更考思维——如何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治理措施?(如节水农业、生态补水)期待你在考场写出满分答案,更期待我们的地球少一分“白色恐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