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来袭,思考气候全球化的一次契机

4月10日下午,中国天气网紧急发布今年第8次沙尘将波及15省区市的新闻。预计10日夜间至11日白天,京津冀将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局部最低能见度或只有1至4公里,并将一直持续到11日午后。10日晚间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黄色预警,并指出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预计10日21时至11日17时,北京有明显沙尘天气,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小于1000米。

此次沙尘暴天气备受瞩目的原因,与其出现频度有关。因为今年以来沙尘天气过程已有8次,这较常年同期大约5至6次略偏多。而且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还会再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沙尘天气已进入频繁爆发的时段。上一次如此严重的沙尘天气还要追溯到2021年的3月。那么,这些年屡屡出现的沙尘从何而来?沙尘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何在?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北方沙尘是变多还是减少了呢?

一谈起治理沙尘,往往想到我国自身的防沙治沙工作与植树造林工程,这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国内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和媒体的大力宣传有关。但仅仅植树造林并不能完全做到零沙尘天气。因为,沙尘天气的起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密切相关,是天-地-人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结果。防护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沙源地的防风固沙方面,面对受上游传输作用明显的沙尘天气,我们也只能“望林兴叹”。如果沙源地不在本国境内的强大沙尘天气来袭,我们的防护林只能做到不“助纣为虐”,却无法完全阻挡沙尘的南下。

从沙尘天气发生规律来看,4月份本就是北京乃至华北沙尘天气最多的月份。无论是从过去550年,还是过去150年乃至最近几十年来看,沙尘天气最频繁的月份均是4月。在现有统计结果中,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26.96%出现在4月,最近几十年亦是如此。5月和3月不相上下,排在第二和第三位。所以,未来一个月内仍是北京乃至北方多地沙尘天气的高度易发期。因此,北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要继续做好持续经历降尘、扬沙乃至沙尘暴天气的准备。

同时,此次沙尘天气出现后,民众也十分关心是否会影响到南方地区的问题。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报道中就特别提到最南可波及到江淮一带,抵达合肥、南京、上海一线。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主导沙尘的南下范围呢?据国家气候中心张德二先生的研究,沙源地的干旱程度会直接影响尘降的南界,在干旱少雨时段降尘地点的南界更加偏南,反之则偏北。历史上北纬28°,即温州、湘潭一线是沙尘记录的南界,此次沙尘天气南界抵达北纬31°在历史上看属于相对常见的现象。

从总体来看在干-冷的气候条件组合下,沙尘天气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从机制上来解释,沙尘天气出现所需的三个条件,即沙尘源、强风和低地表覆盖率,也均在干-冷条件下更易生成。从历史上看,公元1000年以来北方半干旱区偏干的时期,诸如1060-1100年,1150-1250年,1450-1550年,1610-1700年以及19世纪中后期,均是北方沙尘天气频发的时段。而且,上述时段也是北方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概率偏高的时期,这并非偶然与巧合。

根据《翁心存日记》对19世纪中期北京沙尘天气超乎寻常的详细记载,杨煜达、成赛男等人的研究发现,当时北京年平均沙尘日达31.36天,远超今天。将其中保存基本完整的13个年份的沙尘天气次数与同期北京的降水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也发现沙尘天气日数与上年和当年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比如1857年因北方发生极端干旱灾害,这导致第二年竟爆发多达45次的沙尘天气。据《中国气候公报(2022)》的数据,去年夏秋季我国降水较同期偏少,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8成不等,这可能是造成今年春季沙尘频发的原因之一。

另外,接连几年沙源地为蒙古国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拓宽探究的空间。当我们扩大关注的地理空间,分析Nicole K Davi等人通过树轮重建的蒙古国境内色楞格河1637-1997年净流量数据,发现《翁心存日记》中记载的沙尘天气发生最多的1858和1859年,前一年色楞格河的净流量分别只有88.871和111.55 m³/s,在1637-1997年中属于极端偏少的年份。与之对比,沙尘天气发生偏少的1850年,前一年色楞格河的净流量为193.79 m³/s。可见,北京的沙尘天气次数与蒙古国的干湿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有研究指出中国北方与蒙古国的干湿变化又与更大范围内的太平洋海温变化有着密切关联,这便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北京沙尘天气成为全球性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因此,此次北方密集的沙尘暴天气,给予我们观察气候全球化一次不错的契机。

其实,在前年沙尘天气肆虐北方的时候,就有生态人类学学者纳青给出解读。他当时就认为沙尘天气过程的出现不仅与蒙古国的干旱有关,还与蒙古国的矿产开发破坏了原生植被密不可分。如果说气候的干湿变化是不受我们控制的自然因素,那么,对土地利用和开发的方式则完全是人类自身的选择了。通过不计后果的资源开发模式,以破坏原生植被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总量的提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是越来越危险的行为。因为,损害根部发达蒸散量较低的原生植被不仅不利于防沙,而且还会影响到大气环流,进而加剧当地的气候异常和干旱化程度,造成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的影响范围并不局限于一国一地。

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跨国影响无疑让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有了更为重大的世界性意义。作为国家生态修复工作之一的防护林建设所包含的领域其实不只有著名的“三北防护林”,还包括“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多项工程。就拿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23.7%的内蒙古来说,近几年每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万亩,约占全国荒漠化防治任务的40%。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林草盖度均有提高,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这是中国卓越的治沙防沙成就,也是对全球沙尘防治工作的巨大贡献,担当起了维护世界环境和保障人类发展的大国责任。

从历史上来看,最近这些年沙尘天气日数还是有显著下降的。北京1951-2010年年均各类沙尘天气的日数为22.18天,2007-2017年间此类天气的年均日数已降低至4.54天。而北京19世纪中叶的平均沙尘天气日数可是多达31.36天。但是,从这两年沙尘天气再次引起大众关注的现象来看,防沙治沙并非是我国一国之事,还需他国的共同努力。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在《气候赌场》中强调,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表现在“临界点和突发事件最危险的一个特点是它们无法被预见”。“全球同此凉热”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早已不再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风险,已印刻着全球化的属性。因此,有必要在全球气候治理工作中加强跨国协作。比如,为防治全球土地荒漠化和干旱化,1996年便生效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就一直致力于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开展减少土地退化和恢复退化土地工作。但最近接连爆发的沙尘天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联合国组织下的公约在他国的具体落实情况,全世界各国都应该也有责任承担起公约所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毕竟,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问题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凭借“搭便车”行为而永远独善其身。

总之,此次沙尘天气将是我们思考气候全球化的一次重要契机。关心全球,放眼世界,将是我们未来谈论身边气候现象时应有的态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沙尘暴简史!除去人类无法左右的大气候环境影响,可以看出,中华帝国的不断拓边开荒,在不断扩张帝国边疆的同时,也带来了边疆环境乃至原本属于腹心地区的环境破坏,而破坏的结果,就是沙尘暴跟随着人类破坏的脚步,接踵而来。 4 1127年,时不时困扰于沙尘暴的北宋帝国,在靖康之变的耻辱中灭亡,但入主中原的金人很快发现,他们也将时 jvzquC41yy}/onnrkct/ew45j:rl5sg
1.2016年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增分策略2016年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你知道吗?在高考倒计时7天之际,yjbys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及增分策略,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哦,争取在高考地理取得好成绩!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1.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描述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描述地势起伏状况既地势倾斜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pfqmcu0uqnvk1887B:80jznn
2.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选修⑥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jvzquC41yy}/5?5fqey/pny1fqi0d:68258657mvon
3.北京泥雨过后未来两天天气情况如何?北京未来几天天气情况怎么样?我们都知道沙尘暴的实质就是因为暴风天气导致的尘土飞扬,从而出现的恶劣天气,如果遇见沙尘暴天气同时还在降水,那么这也会对沙尘暴天气造成影响,当雨水遇到尘土的时候,尘土就会随着雨水落下,就会变成下泥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不然全身都可能沾满泥,但是这样的天气过后还是有好处的,下雨会大 jvzquC41jt4hcw2tgp4dqv4je1kojvwjvolnenmhgzti0qyo
4.北京刮的是盐碱尘暴,不是沙尘暴“北京刮的不是沙尘暴,是盐碱尘暴!相应地,应改治沙为治尘。”在2006年中韩第三届荒漠化防治与草原保护研讨会上,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生态扶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柏峪报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郑柏峪有在锡林郭勒草原多年生活的经历,1999年退休后继续在草原从事生态环保活动,特别是最近几年围绕查干诺尔湖干涸引起盐碱jvzquC41yy}/ejx0ep5yy8pluo5hpmy1426:2?4v426:2?5:a8;13>90ujznn
5.基于SPAMS的兰州市2018年冬季沙尘天气过程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Intergrated Trajectory Version)对沙尘过程进行后向轨迹模拟及聚类分析得出到达兰州地区的主要气团运动轨迹, 即输送路径, 旨在了解本次沙尘期间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 以期通过对兰州市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来源研究, 为有效防范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tekfu8724352468313<52B;277627;89864tj}rn
6.道路污染防治措施大全11篇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生产系统煤粉尘防治措施 ①对原煤皮带输送工段设置全密闭式的皮带通廊,设置喷雾降尘设施; ②对筛分破碎设备进行全密闭,关键产尘点设置除尘器。 2)贮运系统煤粉尘防治措施 产品储存在封闭储库内,原料煤配套建设防风抑尘网,并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744A3jvor
7.和田绿洲沙尘暴物质输送路径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与沙尘暴天气之间的关系.钱正安等(2002)分析了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 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以和田为中心的绿洲区是中国北方3个强或特强高发区之一.上述研究主要针对沙尘颗粒特征及变化机制, 对大气颗粒物来源、移动路径特点及不同路径的沙尘暴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为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tekfu8724352468313<52B;288;27;8;:94tj}rn
8.树木调查报告赏析八篇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 jvzq<84dlly/hjgkcq4dqv4jcq}fp8:6994ivvq
9.2010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2010 年高考地理(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6.(30 分)图 10 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 分)(2)图中②jvzquC41yy}/v}{y0ipo8sgyu70497213?59=80jvsm
10.北京城已被沙尘暴困扰了800年?◎邓辉(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挥之不去的黄尘,自3月15日以来就徘徊在北京城的上空,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困惑:植树造林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挡住沙尘暴?有人把这次沙尘暴与2002年、2015年发生的沙尘暴相比较,认为这次沙尘暴的强度比较弱,是大力治理环境的成果。网上还出现了一篇标题为《北京城已jvzq<84dl0vfqyqg0eun0ls1p4532;6125911l=4:66.5=;6:6>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