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森林的六大生态功能,森林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地理森林植物植被气候

森林与环境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枝繁叶茂的森林,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森林的六大主要生态功能:

提供屏障

如沿海防护林、三北地区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作用。森林是沙漠克星,只有森林才能使沙退人进。

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农田防护林可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无林网农田,小麦平均产量可以提高15%-20%。

涵养水源

指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保水固土作用。大的指黄河、长江中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小的指水库上游及小溪小河的水保林。水土乃生存根基,治水必先治山,这是根本。

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水,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森林对降水的拦蓄系数一般为35%。

森林是巨大的隐形水库。每亩有林地可比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100平方公里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300万立方米水库的容量。

调节温度

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在夏季最高温季节可降温0.1℃。在片林和林荫道下,夏季能降低气温3℃左右、降低路面温度7℃。森林内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的显著减小,一般只相当于无林地的2/5至4/5。森林上空的相对湿度比无林地的高38%,公园的相对湿度比城市其它地方高27%。

净化空气

森林具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灰尘的作用。森林能降低风速,减少风的携带能力,叶片表面具有绒毛和刺,可吸附灰尘,森林通过树木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降低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森林还能挥发化学物质,杀灭细菌。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厂。1亩阔叶林一天可以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10平方米森林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森林是绿色的吸尘器。其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5倍,1亩松树林一般每年可滞留粉尘0.24吨,绿化树木可以使降尘减少20%-50%。

森林可降低PM2.5危害。森林对PM2.5有很好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并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形成PM2.5主要成分硫酸盐,法桐、国槐、桑树、泡桐、紫穗槐、垂柳、大叶黄杨、柏树等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桐林带,二氧化硫浓度可降低25%左右。

森林释放的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能有效起到降尘、灭菌的作用,当森林覆盖率达到35%-60%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高。

森林是天然的杀菌剂。树木散发的芳香物质能杀死空气中和水中的多种细菌,1亩的松柏林1天能分泌2.4-4千克的杀菌素,并能扩散到周围2000米的地区。

消除噪音

林带和片林具有隔离和消除噪音的作用。据实验,覆盖道路的乔灌木林带达到12米宽时一般可降低噪音3-5分贝,30米宽时可以降低噪音5-8分贝,40米宽时可以降低噪音10-15分贝。

改善景观

森林、树木、花草、绿地能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提供活动空间。工矿企业、商店机关几乎为物质所充填,只有森林花草所在,才给人们以休闲和散心的可能。

如今,许多城市正在向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推进。花园城市,通过花坛、草坪、行道树,城市公园的布局和建设,以改善景观和居民的环境状况。森林城市,在花园城市基础上,在城市的郊区和周边,建立森林隔离带,营造城市片林,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并把郊外的森林引入城市,建立森林公园和森林自然保护区,以供居民户外娱乐、踏青;同时,促进园林下乡,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把整个城市置于森林之中。

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地理环境与植被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气候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

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

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

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

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四、植被(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自然带的表现主要是植被、土壤类型,其差异主要靠结合气候类型来识记,但形成原因分析则与区域白然环境都相关,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常为: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地形起伏→水热差异→植被、土壤差异;②积温→温度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干湿状况。

五、植被丰富原因

不同植被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植被丰富,说明水热资源丰富且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每日打卡”,我们一起坚持!同学们需要哪些学习资料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哦~

THE END
0.💋中国沙尘暴简史!除去人类无法左右的大气候环境影响,可以看出,中华帝国的不断拓边开荒,在不断扩张帝国边疆的同时,也带来了边疆环境乃至原本属于腹心地区的环境破坏,而破坏的结果,就是沙尘暴跟随着人类破坏的脚步,接踵而来。 4 1127年,时不时困扰于沙尘暴的北宋帝国,在靖康之变的耻辱中灭亡,但入主中原的金人很快发现,他们也将时 jvzquC41yy}/onnrkct/ew45j:rl5sg
1.2016年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增分策略2016年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你知道吗?在高考倒计时7天之际,yjbys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及增分策略,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哦,争取在高考地理取得好成绩!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1.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描述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描述地势起伏状况既地势倾斜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pfqmcu0uqnvk1887B:80jznn
2.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选修⑥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jvzquC41yy}/5?5fqey/pny1fqi0d:68258657mvon
3.北京泥雨过后未来两天天气情况如何?北京未来几天天气情况怎么样?我们都知道沙尘暴的实质就是因为暴风天气导致的尘土飞扬,从而出现的恶劣天气,如果遇见沙尘暴天气同时还在降水,那么这也会对沙尘暴天气造成影响,当雨水遇到尘土的时候,尘土就会随着雨水落下,就会变成下泥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不然全身都可能沾满泥,但是这样的天气过后还是有好处的,下雨会大 jvzquC41jt4hcw2tgp4dqv4je1kojvwjvolnenmhgzti0qyo
4.北京刮的是盐碱尘暴,不是沙尘暴“北京刮的不是沙尘暴,是盐碱尘暴!相应地,应改治沙为治尘。”在2006年中韩第三届荒漠化防治与草原保护研讨会上,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生态扶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柏峪报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郑柏峪有在锡林郭勒草原多年生活的经历,1999年退休后继续在草原从事生态环保活动,特别是最近几年围绕查干诺尔湖干涸引起盐碱jvzquC41yy}/ejx0ep5yy8pluo5hpmy1426:2?4v426:2?5:a8;13>90ujznn
5.基于SPAMS的兰州市2018年冬季沙尘天气过程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Intergrated Trajectory Version)对沙尘过程进行后向轨迹模拟及聚类分析得出到达兰州地区的主要气团运动轨迹, 即输送路径, 旨在了解本次沙尘期间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 以期通过对兰州市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来源研究, 为有效防范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tekfu8724352468313<52B;277627;89864tj}rn
6.道路污染防治措施大全11篇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生产系统煤粉尘防治措施 ①对原煤皮带输送工段设置全密闭式的皮带通廊,设置喷雾降尘设施; ②对筛分破碎设备进行全密闭,关键产尘点设置除尘器。 2)贮运系统煤粉尘防治措施 产品储存在封闭储库内,原料煤配套建设防风抑尘网,并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744A3jvor
7.和田绿洲沙尘暴物质输送路径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与沙尘暴天气之间的关系.钱正安等(2002)分析了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 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以和田为中心的绿洲区是中国北方3个强或特强高发区之一.上述研究主要针对沙尘颗粒特征及变化机制, 对大气颗粒物来源、移动路径特点及不同路径的沙尘暴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为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tekfu8724352468313<52B;288;27;8;:94tj}rn
8.树木调查报告赏析八篇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 jvzq<84dlly/hjgkcq4dqv4jcq}fp8:6994ivvq
9.2010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2010 年高考地理(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6.(30 分)图 10 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 分)(2)图中②jvzquC41yy}/v}{y0ipo8sgyu70497213?59=80jvsm
10.北京城已被沙尘暴困扰了800年?◎邓辉(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挥之不去的黄尘,自3月15日以来就徘徊在北京城的上空,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困惑:植树造林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挡住沙尘暴?有人把这次沙尘暴与2002年、2015年发生的沙尘暴相比较,认为这次沙尘暴的强度比较弱,是大力治理环境的成果。网上还出现了一篇标题为《北京城已jvzq<84dl0vfqyqg0eun0ls1p4532;6125911l=4:66.5=;6:6>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