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有这些特点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洪涝、地震灾害为主,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801.9万人次受灾,156人因灾死亡失踪,29.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万间房屋倒塌,4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921.7千公顷,其中绝收237.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4%、42%、33%和50%;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4%、53%、69%和46%。

一、强对流天气极端性强,风雹灾害损失相对突出

上半年,全国共出现19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数量较近十年同期均值偏少,但极端性强。从时间上看,4月中旬以前,强对流天气一直偏少偏弱,但4月中旬以来,强对流天气显著增多,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江汉、江淮、华北、黄淮、东北等地。从强度上看,龙卷风等极端强对流现象明显偏多。此外,因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雷击、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造成部分地区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及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总的看,上半年风雹灾害造成1054万人次受灾,81人因灾死亡失踪,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700余间房屋倒塌,19.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此外,沙尘暴灾害多发,对北方地区影响较大。

二、北方降水偏多、南方偏少,洪涝灾情较常年同期偏轻

上半年,全国共发生20次强降水过程,面降水量25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华南前汛期较常年偏晚20天,东北西北部和南部、西北部分地区、黄淮东部等地较常年偏多3–7成,华南南部及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等地较常年偏少3–5成。黑龙江、内蒙古、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18省(区、市)共有16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4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7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东北地区洪水发生时间早,黑龙江上游发生5次洪水过程,6月21日嫩江出现2021年第1号洪水。总的看,上半年洪涝灾害造成27个省(区、市)908万人次受灾,26人因灾死亡失踪,20.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70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此外,全国24个省(区、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150起,主要以小型滑坡、崩塌等为主,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上半年,无台风登陆我国,仅有1个热带低压于6月12日在海南省陵水县沿海登陆,未产生较大影响。

三、地震活动偏强,西部地区发生强震大震

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5.0–5.9级9次,6.0–6.9级2次,7级以上1次。5月21日夜间、22日凌晨,云南漾濞、青海玛多相继发生强震大震,是上半年造成损失最重的两次地震。云南漾濞6.4级地震造成15.9万人受灾,3人死亡,34人受伤,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9万间,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设施受损。青海玛多7.4级地震造成3.9万人受灾,19人受伤,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8600余间,部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此外,3月24日新疆拜城5.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

四、旱情阶段性特征明显,云南大部、华南等地旱情缓解

2020年底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云南大部、江南南部、华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同时,南方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1月,云南及江南、华南出现较重旱情。2月中旬,旱区出现降水过程,江南、华南等地气象干旱解除,云南大部旱情缓和。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受华南及西南降雨持续偏少的影响,云南、江南南部、华南等地气象干旱再次发展。5月份,南方地区出现几次较强降雨过程,前期受旱地区土壤墒情明显改善,库塘蓄水得到补充,南方大部旱情缓解;同时,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及甘肃南部等地旱情露头并发展。总的看,上半年干旱灾害累计造成云南、广东、浙江、江西等14省(区)533.5万人受灾,121.4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3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2亿元。

五、森林草原火灾时空分布集中,损失明显下降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518起,造成15人死亡,受害森林面积约2607公顷,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草原火灾12起,受害草原面积约3388公顷,无人员伤亡。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森林火灾、草原火灾起数分别下降72%、66%,森林火灾死亡人数下降50%。从时间上看,上半年森林火灾集中发生于1–2月,占上半年发生起数的65%;从区域上看,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江西、湖北7省(区)是森林火灾多发区域,占全国发生起数的67%。

六、低温冷冻和雪灾年初集中发生,对农业造成一定影响

1月份,影响我国冷空气过程呈现低温极端性显著、大风持续时间长、雨雪偏弱等特点,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抗冻能力较弱的经济作物带来较重损失,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直接经济损失合计超过20亿元。4月份,全国出现2次寒潮过程,降温幅度较大,受冷空气过程影响,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多地遭受低温冷冻灾害;造成山西大同、晋中、吕梁等地林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局地经济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总的看,上半年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280.1万人次受灾,31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83.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6.1亿元。

THE END
0.减灾日丨不同颜色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代表什么?如何防范?一文了解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二)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三)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45eql2ko{zokwp8;5?59<3ujvsm
1.暴雨、干旱、台风、沙尘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损失占自然灾害70%在这一次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中,气象部门承担了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沙尘暴等9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工作,其中在风雹灾害中涵盖了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这些工作目前都正在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试点的成果。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对于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786:1CXUK9QwY[mg299;sS?Qmvh5|4717:=0ujznn
2.意识形态工作计划范文近年来,沙尘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土地荒漠化的后果。土地荒漠化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大量林木被砍伐后,没有作物来防风固土,强气流掠过时就造成了沙尘暴,洪水流过就造成了泥石流,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据最新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我国共有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7348/j}rn
3.扬沙浮尘席卷9省份,“雾霾+沙尘+飞絮”套餐还要尝多久?桂海林表示,目前来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我国进入沙尘多发期,去年的严重沙尘天气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有关,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增多,灾害性天气强度更强,比如会出现极端严重的沙尘暴和洪涝灾害,但频率上不一定增多,因此并不能说我国进入沙尘多发期。 jvzquC41o0mny7hp146346561370exsvgpz`3<54:;:2:B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