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尘暴沙尘暴,到底有啥不同

塔里木盆地沙尘暴灾害 | 图源:网络

中国沙尘暴灾害分布图 | 图源:地理沙龙

盐尘暴灾害 | 图源:网络

世界上富盐沉积物干涸湖底的主要分布区 | 图源:中国沙漠

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成因对比

沙尘暴

可以用下方公式总结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的成因 | 作者制图

盐尘暴

可以用 “盐尘暴=盐尘+风暴” 这个公式来组织分析思路。

① 盐尘

作为盐尘暴的物质基础,盐尘主要来源于干涸湖底的松散富盐沉积物。

一方面,全球变暖大气候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蒸发,在水盐运动作用下,将土壤中的盐碱性物质带至地表,蒸发形成的结晶在风力侵蚀及风化等外力的影响下,形成疏松盐类沉积物。

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活动(如工农业过度用水等)打破区域原有水平衡,湖水退缩后高矿化度地下水蒸发聚盐,形成松散富盐碎屑物。

② 风暴

作为盐尘暴的的动力条件,大风起到迁移、搬运盐类物质的作用,能将地表盐尘带离地表,推动盐尘暴的形成。

同时,风暴(大风)通过侵蚀盐类结晶、加速水分蒸发等方式,促进地表松散富盐沉积物的形成。

干涸湖底松散富盐沉积物 | 图源:网络

关于盐尘暴的成因分析小编已经整理在下图里啦~

盐尘暴的成因 | 作者制图

盐尘暴的时间特征

盐尘暴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盐类物质,以及能将盐类物质带离地面的气流活动。总体而言,我国春秋盐尘暴发生频次较高。

我国盐尘暴强度的季节变化 | 作者制图

春季,盐尘暴多发

春温回升,蒸发作用增强,冻土融化,大量松散盐类碎屑物裸露在地表,早春植被覆盖率低,固土保土作用弱,地表碎屑物易被风力搬运。

初春南(暖)北(冷)方气团均较活跃,冷空气频繁南下,易形成大风天气,大风不仅是盐尘运动的动力因素,也能加速对盐类物质的风化(分解为更细碎的物质)。

夏季,盐尘暴出现频次减少、强度降低

夏季气温进一步升高,白昼时间变长,太阳直射角变大,光照增强,表层盐分板结凝聚,形成粗糙紧实的盐壳;

夏季植被生长较多,地表摩擦力增大,削弱风力,导致盐尘暴强度与频率均下降。(注:盐壳是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的硬壳)

秋季,盐尘暴多发

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南北温差增大,冷暖气团交互,大气水平运动增多,盐壳在跃移颗粒(风力搬运)的溅击下破裂起尘,成为一年中第二次盐尘暴高峰期。

冬季,盐尘暴出现频次减少、强度降低

气温较低,裸露湖底/地表常被薄冰/积雪覆盖,含盐颗粒与大气隔绝,盐尘暴较难发生。

THE END
0.减灾日丨不同颜色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代表什么?如何防范?一文了解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二)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三)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45eql2ko{zokwp8;5?59<3ujvsm
1.暴雨、干旱、台风、沙尘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损失占自然灾害70%在这一次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中,气象部门承担了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沙尘暴等9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工作,其中在风雹灾害中涵盖了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这些工作目前都正在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试点的成果。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对于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786:1CXUK9QwY[mg299;sS?Qmvh5|4717:=0ujznn
2.意识形态工作计划范文近年来,沙尘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土地荒漠化的后果。土地荒漠化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大量林木被砍伐后,没有作物来防风固土,强气流掠过时就造成了沙尘暴,洪水流过就造成了泥石流,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据最新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我国共有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7348/j}rn
3.扬沙浮尘席卷9省份,“雾霾+沙尘+飞絮”套餐还要尝多久?桂海林表示,目前来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我国进入沙尘多发期,去年的严重沙尘天气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有关,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增多,灾害性天气强度更强,比如会出现极端严重的沙尘暴和洪涝灾害,但频率上不一定增多,因此并不能说我国进入沙尘多发期。 jvzquC41o0mny7hp146346561370exsvgpz`3<54:;:2:B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