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沙尘暴灾害 | 图源:网络
中国沙尘暴灾害分布图 | 图源:地理沙龙
盐尘暴灾害 | 图源:网络
世界上富盐沉积物干涸湖底的主要分布区 | 图源:中国沙漠
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成因对比
沙尘暴
可以用下方公式总结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的成因 | 作者制图
盐尘暴
可以用 “盐尘暴=盐尘+风暴” 这个公式来组织分析思路。
① 盐尘
作为盐尘暴的物质基础,盐尘主要来源于干涸湖底的松散富盐沉积物。
一方面,全球变暖大气候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蒸发,在水盐运动作用下,将土壤中的盐碱性物质带至地表,蒸发形成的结晶在风力侵蚀及风化等外力的影响下,形成疏松盐类沉积物。
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活动(如工农业过度用水等)打破区域原有水平衡,湖水退缩后高矿化度地下水蒸发聚盐,形成松散富盐碎屑物。
② 风暴
作为盐尘暴的的动力条件,大风起到迁移、搬运盐类物质的作用,能将地表盐尘带离地表,推动盐尘暴的形成。
同时,风暴(大风)通过侵蚀盐类结晶、加速水分蒸发等方式,促进地表松散富盐沉积物的形成。
干涸湖底松散富盐沉积物 | 图源:网络
关于盐尘暴的成因分析小编已经整理在下图里啦~
盐尘暴的成因 | 作者制图
盐尘暴的时间特征
盐尘暴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盐类物质,以及能将盐类物质带离地面的气流活动。总体而言,我国春秋盐尘暴发生频次较高。
我国盐尘暴强度的季节变化 | 作者制图
春季,盐尘暴多发
春温回升,蒸发作用增强,冻土融化,大量松散盐类碎屑物裸露在地表,早春植被覆盖率低,固土保土作用弱,地表碎屑物易被风力搬运。
初春南(暖)北(冷)方气团均较活跃,冷空气频繁南下,易形成大风天气,大风不仅是盐尘运动的动力因素,也能加速对盐类物质的风化(分解为更细碎的物质)。
夏季,盐尘暴出现频次减少、强度降低
夏季气温进一步升高,白昼时间变长,太阳直射角变大,光照增强,表层盐分板结凝聚,形成粗糙紧实的盐壳;
夏季植被生长较多,地表摩擦力增大,削弱风力,导致盐尘暴强度与频率均下降。(注:盐壳是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的硬壳)
秋季,盐尘暴多发
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南北温差增大,冷暖气团交互,大气水平运动增多,盐壳在跃移颗粒(风力搬运)的溅击下破裂起尘,成为一年中第二次盐尘暴高峰期。
冬季,盐尘暴出现频次减少、强度降低
气温较低,裸露湖底/地表常被薄冰/积雪覆盖,含盐颗粒与大气隔绝,盐尘暴较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