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公路铁路上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滑坡泥石流地震格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区的交通如何,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前途。因此,修建公路、铁路,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路通行总里程519.81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并仍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公路铁路的通行,让过去难以逾越的天堑变成了通途。一条条公路铁路,如同一条条腾飞的巨龙,盘踞在山间、谷地,连接着高山峡谷,城市乡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不论是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还是在建成后的使用阶段,都有一件事情不容忽视,那就是道路两侧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Geologic Hazard / Geohazard)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下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广义的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喷发等,都属于地质灾害。对于穿山越岭的公路铁路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以下简称崩滑流灾害),是引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对其进行勘察、预测和防护,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图3 在高原山区的一条公路上俯瞰,一边是沃野良田,一边是巨石山颠。(摄影|孙凯)

崩塌

山体或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的地质现象,就叫做崩塌。崩塌多发生在较陡峭的山体斜坡上,其倾角多在60°以上。

▲图4 山区发生的山体崩塌,倾泻而下,摧毁了房屋和农田

▲图5 滚落的块石冲坏了挡墙(摄影|孙凯)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降水、地震、人类活动等因素,沿着一个软弱面下滑的过程,就称为滑坡。软弱面和边坡的倾角,是引起滑坡的两个地质条件。倾角越大,越容易发生。但也有极个别的边坡,如膨胀土边坡,海底边坡等,即使在坡角很小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滑坡。

▲图6 顷刻之间,山体滑落。

泥石流

在地势险峻的山区,由于暴雨、暴雪等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称为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顷刻之间,大量裹挟着泥沙的洪水奔涌而下,摧毁阻挡的一切。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条件,即陡峭的地势提供势能、短时大量的降水和丰富的松散堆积物。

▲图7 奔腾的泥石流,滚滚而下,冲毁沿途的一切。

▲图8 被泥石流冲断的电线杆(摄影|孙凯)

防治手段

为了防止崩滑流灾害的发生,在人类活动密集、有灾害隐患的边坡上,常常需要建设护坡工程。“砍头、压脚、束腰、排水”,是工程上常用方法的总结。“砍头”,即减轻坡体的高度和顶部的负重。坡体越高,顶部负重越大,坡体越容易下滑;“压脚”就是增加边坡底部的负重,防止其在上部重量的作用下破坏;“束腰”,是对边坡中部进行约束;“排水”,则是要及时排走边坡内部的水,防止边坡岩土体在水的浸润下强度降低,发生破坏。

▲图9 常用的边坡工程防护手段示意图(作者绘)

挡土墙

在边坡下部修建墙体,以阻挡边坡运动,这样的墙体就叫挡土墙。根据挡土墙作用原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通过自身重力“压脚”来阻止坡体的重力式挡土墙,与锚杆结合的锚定式挡土墙等。

▲图10 浆砌片石挡墙,利用块石自身的重力来阻止边坡运动,是一种重力式挡土墙(摄影|孙凯)

锚杆

锚杆就如同一根长长的钉子,在边坡表面斜向下打在坡内深处,把边坡上部不稳定的部分牢牢地钉在底部稳定的部分上。

▲图11 边坡上一个个白色的小方块,就是坡体内部的锚桩露在边坡表面的部分。

钢筋网

在边坡表面挂钢丝网,以防止局部的块石掉落,简单粗暴,快捷高效。

▲图12 使用防护网包裹容易发生灾害的边坡,预防灾害,减少损失。(摄影|孙凯)

格构

利用钢筋混凝土格构框架将边坡表面分割成一个个局部,大坡化小。滑坡的风险,也随之化有为无。在格构框架的内部种上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坡面表层土壤,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能,同时也生态环保、美观大方。

▲图13 光秃秃的钢筋混凝土墙,大片的铁丝网等,都不美观。因此,修建格构并在其中种植花草,是一种兼具实用与生态价值的防护方法。

其他方法

对于一些特定的边坡,也有特定的方法进行护坡。如小型土坡,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防止局部失稳破坏,可以在坡体种植花草、灌木,利用植物根系固定边坡。

▲图14 边坡挂上钢丝网,喷洒上一层厚厚的(5cm以上)掺有草籽的土浆,植物生根发芽后即可固定边坡。铁丝网可以帮助土浆附着。这种方法适用于倾角较缓的小型碎石土边坡。(作者摄)

▲图15 土工袋护坡,在袋子中装满土,堆积成墙,在袋中播撒草籽,植物生根发芽后,根系紧紧扎在边坡土体中,即可固定边坡。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土坡。(作者摄)

排水

工程界素有“十滑九水”之说,水是引起滑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一,水可以使岩土体软化,且有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力,降低其力学性质;其二,水在岩土体内部会产生静水压力,对边坡产生侧向的推力;其三,水在流动过程中存在动力(渗透力);其四,水的浮力作用削弱了岩土体的自重,使其更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失稳。因此,及时排出坡体内的水,至关重要。

▲图16 在边坡底部修建排水沟,及时把坡脚的水排走,大大增加了边坡的安全性。此外,也可以作为边坡与道路的缓冲,防止碎石掉落造成损失。(摄影|孙凯)

▲图17 在挡土墙上设置排水孔,及时排出边坡岩土体内的水分,可以有效防止滑坡

(摄影|孙凯)

个人应如何预防崩滑流灾害

1)注意所在区域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往往是决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完整、结实的岩体,即使经历狂风骤雨的洗礼,也可以岿然不动。而破碎、松散的岩土体,即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也会一泻而下。因此,判断崩滑流灾害是否发生,首先看边坡岩土体的情况。

岩体破碎松散、植被稀疏的边坡,以及地层层面与边坡倾角相同的边坡,其力学性质差,更容易发生崩滑流灾害。

▲图18 边坡岩土体破碎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滑坡

▲图19 层状的地质体,当层面与倾斜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滑坡。(作者摄)

2)注意山上的落石、滚石

大型滑坡和崩塌,往往首先伴有一些局部的失稳。整体稳定的边坡,也可能会发生零星的破坏。因此,行走在山区道路上,我们要及时关注边坡的落石、滚石。此外,听到岩石发出撕裂的摩擦碎裂声,看到岩体局部有水渗出时,也要格外注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图20 道路一侧,一块巨大的滚石(摄影|孙凯)

▲图21 边坡上的岩体滚落,轻则造成道路损坏,重则导致人员伤亡。

3)恶劣天气、环境减少出行

在恶劣天气,尤其是暴雨、大风天气,尽量减少出行。

▲图22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惨痛的记忆。由地震直接、间接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更给我们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摄影|李琪敏)

4)注意山体裂缝、树木倾倒等迹象

绝大多数崩滑流灾害的发生,都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有一个发育的过程。例如,在崩塌发生前,往往会出现零星碎石的剥落。坡体上的岩土体,也会产生裂缝,并不断扩大;在滑坡的初始阶段,也往往是缓慢的移动,在滑坡体的后部出现裂缝,滑坡体上面的树木倾倒。倾倒后的树木东倒西歪,形如醉汉,则称为“醉汉林”;多年后树木向阳生长,恢复直立,但底部仍倾斜,如同一把弯刀,则称为“马刀树”。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地质灾害的蛛丝马迹。

▲图23 注意山体裂缝。裂缝说明了岩体的运动趋势,一旦裂缝完全张开,崩塌就随之发生。

▲图24 下部山体滑动,拉开一道深深的裂缝,碎石满地(作者摄)

▲图25 土质边坡表面的裂缝,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裂缝不仅削弱了岩土体的强度,也为水的渗入提供了通道。

▲图26 “醉汉林”与“马刀树”,可以判断边坡是否在滑动。(作者绘)

5)工程施工等活动做好防护和监测

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崩滑流灾害的主要因素。爆破、车辆振动、水库蓄水、边坡开挖、采矿等人类活动,均可能导致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工程建设前,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选择适当的建设地址,建设相应的防护设施,建设过程中做好防护,加强边坡的监测,至关重要。

▲图27 地质调查人员正在测量崩塌块石的尺寸。地质灾害调查,至关重要。(摄影|孙凯)

6)发现滑坡、崩塌迹象,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地质灾害的点多面广,且预测往往较为困难,因此,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监测与预防的“群测群防”政策,是应对地质灾害、减少损失的重要举措。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减少地质灾害损失,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图28 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群测群防,共建美好生活。

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经历,因此,我们更应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护。实际上,不论是崩滑流还是火山、地震,其本质都只是一种地质活动、自然现象。只因为它常常给我们带来伤害和损失,才被冠以了“灾害”的恶名。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过去所发生的众多灾难,也磨砺了我们的民族品格,使得中华民族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对于我们而言,保持探究精神,正确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就可以和谐共生。

▲图29 人与自然,相伴相生。一呼一吸,人离不开自然。(摄影|孙凯)

注:未经标注的图片,均来自于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美编:许若橦

校对:覃华清 江淑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学易金卷: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中图版)故图中丙地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正确。所以选B。下图为锋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2.下面有关气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气团内部的物理性质在水平上相对均匀,但在垂直方向上差别很大②冷气团只形成于高纬度地区,暖气团只形成于低纬度地区③夏季也会存在冷气团,冬季低纬地区可能会出现暖气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698?<20jznn
1.专题02重难点攻关(期中专项训练)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新教材中图北京版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方戏曲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地方戏曲与所在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A.湘剧——湖北 B.豫剧——河南 C.粤剧——广西 D.晋剧——山东15.晋剧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A.成都 B.拉萨 C.合肥 D.太原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重难点316.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jvzquC41yy}/|}m0eun1|thv1;55<6;424ivvq
2.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作业及答案(中图版).pdf的主要成分分布在___ 层 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 干洁空气中的 含量增多;由于 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的 增加 , 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15 . 读低层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要求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何特点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641@5833873;72267737xjvo
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3.面对山洪泥石流,下列防范措施正确的有( )①不要留恋财物,要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②在沟谷内,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躲避在低洼地或陡峻的山坡下③在泥石流多发区要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警惕异常声响,选好躲避路线④遇到山洪泥石流时,要向与山洪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跑jvzquC41|wpvcw3zmy4dqv4;s4?58?::70nuou
4.5地貌4.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泥石流沟谷和泥石流扇。 四、河流地貌 (一)河谷的发育 1.定义: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 图17-1河谷结构图 2.河谷的组成 河谷通常由谷坡与谷底组成。除强烈下切的山区河谷外,谷坡上还常发育阶地。山地河流的谷底仅有河床,而平原、盆地河流谷底则发育jvzquC41|tjmz7fwuv4ff~3ep1oohx4325:039:60jzn
5.新微专题换个视角看地理研学,原来这么有趣!新疆羊湖流域示意图 1.关于羊湖被泥石流堵塞河道后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湖泊面积变小 ②湖水盐度增大 ③湖面海拔降低 ④湖水蒸发量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运营后,则有利于降低羊湖的() A.丰水期的平均水位 B.枯水期的平均水位 C.盐度 D.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 1.C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8h932o8223?12{5;0nuou
6.第02讲等值线类型图(复习课件)(江苏专用)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C知能解码考向破译考点一 等值线考向 等值线的判断——考法02 不同形式等值线考察(2023·江苏盐城·亭湖中学·一模)如图为某日北京时间7:00的昼半球等太阳高度线示意图,虚线为北半球某纬线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A.① BjvzquC41yy}/|}m0eun1|thv1;3::<85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