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史**(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南
下载本文档
2025年防震减灾月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1.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A.迅速跑到室外B.立即躲在坚固家具下C.跳楼逃生D.乘坐电梯逃离答案:B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由()发明的。A.张衡B.祖冲之C.蔡伦D.毕昇答案:A3.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A.电波B.超声波C.次声波D.光波答案:A4.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倍。A.10B.30C.60D.90答案:B解析:震级每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0倍;每相差2级,能量相差约900倍。5.以下哪种地震波破坏力最强?()A.纵波B.横波C.面波D.体波答案:C解析: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6.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求生的对策首先是()A.不停地呼救B.保存体力,寻找脱险途径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D.尽力向外抽拉身体答案:B7.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以下哪些物品?()A.食品、水、急救药品B.化妆品、首饰C.贵重电器D.大量现金答案:A8.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A.河北、山东、四川、云南B.山东、云南、新疆、甘肃C.河北、台湾、云南、四川D.台湾、云南、四川、西藏答案:D9.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把大件家具摆在房间中间B.把悬挂的物品固定好C.在家具下面堆放杂物D.把易碎物品放在高处答案:B10.地震发生时,在室外的人员应选择()避震。A.高大建筑物旁B.广告牌下C.开阔、安全的地方D.狭窄胡同答案:C11.地震后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以下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A.火灾B.泥石流C.海啸D.山体滑坡答案:B解析:泥石流的形成往往与地形、地质、气象等多种因素有关,地震只是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但不是直接的次生灾害。火灾、海啸、山体滑坡等都可能由地震引发。1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乘坐电梯,应该()A.继续乘坐电梯等待救援B.迅速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争取尽快到达安全楼层C.立即按下电梯的紧急呼叫按钮,等待救援人员D.尽快扒门爬出电梯答案:C1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通常会设置以下哪些标识?()A.应急棚宿区标识B.应急供水标识C.应急供电标识D.以上都是答案:D14.以下关于地震预警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B.能完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C.为人们争取紧急避险时间D.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应急手段答案:B解析:地震预警系统不能完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它是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提前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一定的紧急避险时间。15.地震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的急救原则不包括()A.先救命,后治伤B.先重伤,后轻伤C.先抢后救,抢中有救D.先远后近,逐一施救答案:D解析:急救原则是先近后远,逐一施救,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救治更多伤员。16.地震时,在学校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避震方法是()A.迅速跑到教室外B.躲在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C.跳楼逃生D.拥挤在教室门口答案:B17.地震发生后,为防止疫病流行,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对被埋压人员的伤口进行简单包扎B.及时清理废墟,掩埋尸体C.对水源进行保护和消毒D.以上都是答案:D18.地震应急工作的原则不包括()A.以人为本,减少危害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D.先救财产,后救人员答案:D解析:地震应急工作应坚持先救人员,后救财产的原则。19.以下哪种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相对更安全?()A.砖木结构B.砖混结构C.框架结构D.土坯结构答案:C解析:框架结构建筑的特点是由梁和柱组成框架体系,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这种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土坯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20.地震发生后,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时,首先应该()A.自行开展救援行动B.听从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C.寻找最需要救援的区域D.分发救援物资答案:B1.地震灾害具有()特点。A.突发性B.破坏性C.连锁性D.持续性答案:ABC2.地震发生时,室内人员可采取的避震措施有()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B.迅速躲进跨度小的卫生间C.靠近窗户,准备随时跳楼逃生D.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颈部答案:ABD3.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A.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警报B.提供地震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信息C.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D.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答案:ABD4.地震应急包应包含以下哪些物品?()A.饮用水B.食品C.急救药品D.手电筒答案:ABCD5.地震发生后,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结构受损情况B.地基是否沉降C.墙体有无裂缝D.建筑物周边环境答案:ABC6.地震次生灾害包括()A.火灾B.水灾C.毒气泄漏D.山体崩塌答案:ABCD7.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以下哪些基本设施?()A.应急棚宿区B.应急供水设施C.应急供电设施D.应急医疗设施答案:ABCD8.学校在地震应急方面应做好以下哪些工作?()A.制定地震应急预案B.开展地震应急演练C.对学生进行地震安全教育D.储备地震应急物资答案:ABCD9.地震发生后,在废墟中寻找被埋压人员的方法有()A.呼喊、敲击B.用生命探测仪探测C.查看废墟表面的迹象D.随意挖掘答案:ABC10.地震应急工作中,政府部门的职责包括()A.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B.协调各方面资源C.发布地震信息和应急指令D.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答案:ABCD1.地震时,在高楼大厦内,应迅速乘坐电梯下楼逃生。()答案:×2.地震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获取。()答案:√3.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如果长时间处于黑暗中,一旦被救出,应立即见光,以适应环境。()答案:×解析:被埋压人员如果长时间处于黑暗中,一旦被救出,应避免强光刺激,防止眼睛受伤。4.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往往比地震本身的危害更大。()答案:√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应醒目、清晰,便于人们识别。()答案:√6.地震发生时,在室外空旷处,应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答案:√7.地震应急工作中,个人不需要掌握任何地震知识和技能。()答案:×8.地震后,对受损的房屋进行修复时,可以随意改变房屋结构。()答案:×9.地震预警系统发出预警后,人们应立即采取避震措施。()答案:√10.地震发生后,志愿者可以自行前往灾区进行救援,无需经过相关部门的组织和协调。()答案:×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主要有()、()和()等。答案: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2.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和()。答案: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巨大地震3.地震应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和()等。答案: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准备、地震应急救援、地震恢复重建4.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选择()、()或()等地方避震。答案:坚固家具下、墙角处、卫生间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和()三种类型。答案: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6.地震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和()等。答案: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山体滑坡7.地震预警系统由()、()、()和()等部分组成。答案:地震监测台网、通信网络、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接收设备8.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等物品。答案:食品、水、急救药品、手电筒、收音机9.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包括()、()、()、()和()等内容。答案: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应急疏散路线、应急物资储备10.地震发生后,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基本步骤是()、()、()和()。答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简述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答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储备地震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帐篷等。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开展地震安全教育,普及地震知识和应急技能。确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建立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指挥救援工作。2.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避震?答案: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如果在山坡上,要警惕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尽快向山坡两侧转移。如果在海边,要注意海啸的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如果在行驶的汽车内,要尽快停车,留在车内,避免停在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下面。3.简述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措施。答案:加强对火灾的防范,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严禁在地震危险区域内使用明火。对水灾进行防范,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对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毒气泄漏,对化工企业等可能产生毒气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毒气泄漏。对爆炸事故进行防范,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确保储存和使用安全。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4.地震发生后,如何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答案:迅速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二次伤害。对受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防止伤势恶化。对骨折伤员,要避免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应使用夹板等进行固定。对呼吸困难或心跳骤停的伤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意识等,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1.论述地震应急工作中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作用。答案:政府: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方面资源,制定和实施地震应急预案,发布地震信息和应急指令,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震恢复重建等。政府在地震应急中起着主导和核心的作用,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等应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的救援服务和支持,企业可以提供物资、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志愿者可以协助救援人员开展救援行动、照顾受灾群众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能够补充政府救援力量的不足,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合力。个人:掌握地震知识和应急技能,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采取避震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个人应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的应急工作,听从指挥,有序疏散。在地震后,个人还可以参与自救互救,帮助他人,为恢复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是地震应急的直接参与者,其正确的行动和积极的配合对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至关重要。2.论述如何加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答案: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完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及时准确地获取地震信息,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确保工程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加强建筑物抗震设防: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老旧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隐患。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传播等,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使公众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各类地震应急演练,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