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木心说:“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懂得悲观。”
真正能成事的人,总是把最坏的结果提前想清楚,而不是待出事时指望运气。
而凡事往好处想的人,或许因盲目乐观,丧失了最佳的准备期,从而承受了原本不该承受的结果。
每个人都希望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但越是期盼有好的结果,越要拥有悲观的远见。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性格悲观的人分成三组,进行飞镖射击比赛。
让第一组人转移注意力,通过想其他无关的事情,来缓解赛前紧张的心情;
让第二组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一定能射中;
而对于第三组人,则让他们顺应自己悲观的思考方式,去设想自己很可能射不中,从而寻找应对之道。
试验结果显示,第三组的成绩是最优异的。
它告诉我们:与其让悲观者运用乐观思维去看待问题,不如让他们运用悲观思维去解决问题。
盲目乐观,会变成一种侥幸,一种对问题的轻视,或是变相的偷懒。
认为自己运气爆棚,不需要特别用力,仅靠乐观的意念就能让愿望达成。
但实际上,所有好的结果,都需要与之匹配的执行力。
而这份执行力,恰恰来自悲观的考量。
曾经有个小镇,百年来只遭遇过两次特大暴雨,当地的人都认为山洪和泥石流离他们很远。
有一年夏天,当地应急部门通知他们尽快撤离,因为历史上最大的洪涝正在来的路上。
但无论怎样劝说,他们都不愿意离开,理由是:他们是被老天眷顾的人,一定能逢凶化吉。
最后的结果是,他们被强行转移,而洪涝也如期而至。
假如由着镇上居民的乐观想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乐观虽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让人不颓废,但同时也容易让你麻痹大意,导致相反的结果。
英国著名赛马训练师纳特说:“如果你认为你每次都会赢,那你只会失望。如果你小心翼翼,然后去做该做的事,你自会获得正面的结果。”
越是悲观的人,做事越小心谨慎,全力以赴,失败的几率也会越小。
电视剧《欢乐颂4》中的朱喆,农村姑娘,学历不高,所以一直很卖力地工作。
在上海五星级酒店,从普通的服务员,一路做到了房务部经理。
房务部的活又多又杂,还容易得罪人,但无论大麻烦,还是小状况,她都能处理得妥妥贴帖,挑不出任何毛病。
可以说,酒店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取代她的位置。
尽管如此,她从未停止对个人前途的担忧,下班后,她便逼迫自己读书学习,努力扩充视野和技能。
同住的姐妹心疼她太拼了,她却说:“我只有职高学历,这是我最大的软肋,所以我不能放松。”
后来,酒店新来了一位前厅部经理黄玉轩,为人能干,精通四国语言,是朱喆晋升路上最强劲的对手。
虽然顶头上司一再表示,朱喆才是未来总监的不二人选,但她丝毫不敢松懈,甚至比之前更拼命。
相比较之下,黄玉轩因个人能力突出,工作远没有朱喆上心,本应完成的培训计划,也因恋爱而耽搁。
谁是最后的赢家,不言而喻。
稻盛和夫说:“在思考未来时,我们应保持乐观而不是悲观,但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应保持悲观而非乐观。我认为这才是获得成功的诀窍。”
正是朱喆悲观的视角,让她永远都做着最坏的打算,然后全力以赴地去争取想要的果实。
通往成功的路向来崎岖,在战略上乐观,在战术上悲观,才能一往无前。
英国诗人约翰·列侬曾说: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时想干什么,我写下'想快乐’。他们说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曾经,我们以为人生如阳光般灿烂,生活也如电视剧般,总有圆满的结局。
然而,经历得越多越明白,人生大多数阶段都不会如你所愿。
即使你超越了大部分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数倍于人。
即使你成为了命运的宠儿,荣华富贵加身,但生老病死,爱恨离愁,依旧无法幸免。
事实上,生活是现实的,是具象的,底色是悲观的,乐观的只是想象和期望。
但这种悲观,并不意味着无可奈何,而是在告诉我们:倘若你幸福,请记得珍惜;倘若不幸,也无需过于悲伤。
就如黄磊所说:“你得清楚意识到,人生整体就是结束,整体是悲观的,这是现实。那么,你就会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更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然后享受快乐。”
那些成天乐呵的人,不是苦难长眼,远离他们,而是他们懂得在苦中作乐,在乐中惜福。
其实,无论悲观,还是乐观,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这一生处理得更幸福。
那些意识到人生崎岖的人,无疑是勇敢的,智慧的。
相比较无条件的乐观派,他们能坦然接受命运中的各种际遇,以同样的态度面对悲喜,用更大的热忱去生活,是更高层次的乐观主义者。
弘一法师圆寂时,曾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
他传递的不仅是一种人生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人生,就是有苦有甜,但更是先苦后甜。
用“悲观”的视角去评估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雕琢人生,自会收获不虚此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