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总队在白山市抚松县省级山岳救援实战训练基地举办“砺剑2021”山岳水域泥石流综合救援跨区域演练暨实战技术交流活动,全面检验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实战救援能力,进一步规范队伍模块化出动、单元化作战模式,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各项准备。王献忠总队长亲临现场检查指导,点评实战演练科目并提出工作要求。侯建德政委在后方指挥部多次与现场连线,强调作战安全管控。胡玉鹏副总队长带领总队“一部六组”赶赴现场指挥救援行动。全省11个支队近300名指战员、60台车辆参加此次活动。
01
高位谋划实战练兵,从难从严锤炼队伍
此次综合演练活动是总队严格对标“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着力提升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又一举措,也是总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中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演练针对我省汛期可能发生最复杂的自然灾害,将山洪、激流、泥石流等灾害场景夹杂叠加在一起,假设白山市抚松县突遇特大暴雨,导致抚松县境内多处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景区多名游客被困山中、北江流域洪水围困大量群众,并从山岳救援、水域救援、泥石流救援、“三断”条件应急通信保障、战勤保障、政工保障、宣传保障、信息报送等8个方面设置30项演练科目,旨在全面检验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队伍实战化训练水平,加快推动队伍转型升级。
02
瞄准实战设定科目,实地检验救援能力
演练紧盯山洪泥石流灾害相互叠加、任务点多面广、救援艰难复杂等特点,围绕山林走失、断崖被困、人员跌落、缆车被困、森林搜救、泥石流压埋、车辆坠崖、孤岛被困、通信“三断”、道路损毁等10个灾害场景同步开展救援行动,并在当地选择流速较快的水域,根据遇险人员状态、位置、环境等情况设置了5种被洪流冲走的险情。现场指挥部充分利用无人机侦察技术,全面掌握各受灾区域情况,采取全景图漫游的方式标会被困人员位置和周边情况,图文并茂向各地救援力量下达作战任务。各支队参战力量以作战单元为基本编成,采取轻量化投送、单元化作战、专业化救援、定向化保障的方式,利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同时开展救援工作,有效检验了各类救援模块和作战单元的装备携行能力、精准救援能力和安全施救水平。
03
总结评估救援行动,交流研讨转型新局
依托部局和总队培训的专业救援技术骨干组建演练项目评估组,采取“现场操作安全管控+救援技术评估交流”的全新模式开展“一战一评”,针对每项科目进行“一对一”现场评估总结与技术交流活动,全面分析查摆救援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共研处置方案与救援技术的改进方法。在专业队伍规范化建设、车辆装备模块化配备、作战力量轻量化投送、救援技术精准化运用以及战勤综合保障能力、政工宣传协同开展等方面提出20余项改进意见,为有效规范队伍模块化出动、单元化作战、协同化救援模式提供了依据。就下步重点工作,现场指挥部强调,一要深化实战演练与比武交流融合模式。树立“演练场既是实战场也是比武场”的理念,既要做好实战检验与技术交流,更要“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比实战、比作风、比救援、比管理,将演练作为一种新的比武竞赛模式。二要树立“大演练、大比武”格局。以实战救援需要为主线,充分发挥“一部六组”职能作用,要在实战中反复检验与完善,并把保障、政工、宣传等相关环节纳入年度比武竞赛中,将以往体技能比武竞赛升级为全员全岗位综合性大比武活动。三要继续加大专业队伍模块化建设力度。突出辖区灾害事故特点,由各支队牵头开展灭火救援课题攻关,逐一完善地震、山岳、水域、道路交通、化工事故处置等各类专业队的作战单元,贯彻落实好此次演练的改进意见,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步伐。四要继续推进实战训练基地建设。依托社会资源和天然地貌科学建设各类实战训练基地,完善训练功能与配套设施,加强各类专业救援人才队伍和师资团队建设,为建设全灾种实战化训练体系提供保障,持续提升队伍的实战救援能力。
原标题:《实战练兵验成效 总结评估促提升——总队“砺剑2021”山岳水域泥石流综合救援跨区域演练暨实战技术交流活动系列报道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