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山洪、泥石流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灾害,相似点很多,但又有所区别,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正确区分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是深入了解自然灾害成因和危害的需要,也是支撑防灾减灾救灾管理决策的需要,方便正确界定管理职责、保证灾情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刘传正研究员对两种灾害的特征及现场认定的区别进行了介绍。

01

山洪灾害特征

定义:山洪是指山地丘陵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流速快、冲刷破坏力强,属于洪水灾害。

成分:山洪的主体构成是水流,运动方式总体属于混浊水体流动,粘滞力弱,水流呈连续流动。固体物含量低于15%,流体重度小于1.3吨/立方米。

特征:(1)山洪水位暴涨暴落,但直进性和遇障碍爬高能力不强,绕行为主。(2)山洪流域无明显分区,对沟坡地貌改变不明显,较泥石流而言运动过程较长,出山口后有相当长的危害距离。(3)出山口的沉积物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具有分选性,离出山口越近石头越大,越远石头越小。

危害:山洪主要为冲击侵蚀破坏,冲毁房屋、田地、树木、道路和桥梁等,但建筑、树木常会部分残留在原地,遭遇山洪的人员自救机会相对泥石流而言比较大。

成因:山洪灾害主要由短时强降雨汇流、雪崩融水、冰湖溃决或工程构筑物阻水溃决引发,严重程度受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

频率:山洪灾害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沟域重发性强,同一沟域同一年内或数年内可能多次发生。

02

山洪灾害现场认定

人员伤亡是由于洪流冲淹或密闭空间淹没造成的;房屋损毁是由于水流直接冲击、地基侵蚀悬空倾倒造成的;桥涵垮塌是由于激流冲击、草木杂物壅堵阻水导致短时上游水位过高、水压过大而溃决造成的。农作物、小树、灌丛被冲刷基本向下游倒伏,灾后清晰可辨;大树可观察到洪水位,迎水面树皮损伤,树根、茅草在迎水面悬挂缠绕,或歪倒漂流;出现田土冲刷、水流飞跃低处房顶并遗留泥沙、沟道刷深扩宽或溯源侵蚀。

03

泥石流灾害特征

定义: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成分:泥石流流体中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含量高于15%,流体重度大于1.3吨/立方米,流体物质呈现一定的结构性,具有抗剪力。

特征:(1)泥石流流动具有很强的直进性,在沟道凹岸或遭遇障碍物时,能爬上数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沟岸或山坡。(2)沟谷型泥石流冲击强烈,出山口堆积淤埋会造成危害甚至摧毁沿途一切。泥石流一般在出山口不远或进入主河道即结束,危害路径和历时相对较短。(3)坡面型泥石流主要产生于陡峻斜坡,一般植被茂密阻水,松散土层厚度不大但容易饱水液化直冲而下。(4)泥石流流体出山口后迅速沉积,形成新的堆积扇或覆盖在原有堆积扇之上。

危害:泥石流流体具有较强的粘滞力、运动能量和破坏力,在破坏方式上侧重于冲压、撞击和淤埋,摧毁沿途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树木等一切障碍物,人员被冲撞淤埋后生还机会很小。泥石流进入河道后产生淤堵效应,显著抬高洪水位,导致主河道洪水冲淹范围扩大。

成因:泥石流灾害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的暴发必须有足够的降雨强度和充足的松散土石物质积累。

频率:泥石流发生相对低频率或长周期,即数年或数十年才会再次发生。

04

泥石流灾害现场认定

人员伤亡是由于泥沙直接淤埋、泥沙石块混合流体运动推倒房屋或冲击砸塌房屋墙体进入房间造成的 ;房屋损毁是由于泥石流流体直接冲撞、淤埋或压埋造成的;车辆、家用电器等是由于泥石流流体冲撞、淤埋或压覆损失的;桥涵垮塌是由于泥石流流体冲撞、推挤造成的。农作物、小树、灌丛被泥石流流体直接压埋;大树折断、上游面树皮剥光,或只剩树干、树根 ;出山口田地、建筑物被泥沙和石块压埋,形成新的泥石流堆积扇。

THE END
0.专题05地质地貌(练习)下图示意怒江流域典型泥石流沟谷(a、b、c、d)和山洪沟谷(E、F、G、H)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0.E、F未形成泥石流沟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坡度较小 B.海拔较低 C.地表松散物质少 D.坡形顺直51.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包括( )①较大的集水面积②较长的流域长度③较宽的槽形沟谷④较大的流域落差AjvzquC41yy}/|}m0eun1|thv1;139>:324ivvq
1.地质灾害防范范文1.2 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估范围确定 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泥石流的评估范围宜在地形地质图上确定,应为包含泥石流沟谷的第一条完整的山脊为边界,通过实地调查后确定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即为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 1.3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的确定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2>/j}rn
2.山洪灾害防御研究进展27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风险及沟谷泥石流风险度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28赵士鹏中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及其危险度区划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3期 29李椷,陈琴德,康志成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2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IZ^723;632<5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