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地理重要的张高清地图,全面解读中国地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由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以及乡级行政区所构成的。

其中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总计 34 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的地形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且呈阶梯状分布,同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较为广阔。

地势西高东低并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从而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得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落差较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雄伟壮观的高原、起伏连绵的山岭、广阔无垠的平原、低缓平和的丘陵,还有四周被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这种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得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阶梯第一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阶梯第二级主要分布着我国的一些主要高原,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在 1 - 2 千米。

阶梯第三级主要分布着我国的主要平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下。

中国可分为四大区域,即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这四大地形区域。

我国综合地形和气候等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将国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在东部季风区,决定区内差异的主导性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决定的水分条件,呈东西方向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有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东南 — 西北方向的水平变化。

东部季风区因南北纬度跨度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其名称体现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且该区域内不同地区在热量和湿润程度上有差异。如东北和华北虽年降水量多在 400 - 800 毫米,但因温度低、蒸发量少,有部分为湿润地区。

中国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秦岭 —— 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极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南北方分界线,也是 800mm 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以及 1 月平均气温 0°C 等温线等。400mm 等降水量线则是半湿润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之一。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范围较广,距海远近差异较大,再加上地势高低不同,地貌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使得气温、降水的组合差别很大,进而形成了各地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来看,东部属于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青藏高原则是高寒气候。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而且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泛,是世界上季风最为典型、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我国干湿地区主要依据年降水量来分布,具体情况如下:800mm 年等降水量线以秦岭 - 淮河为界,以南为湿润区,以北为半湿润区;400mm 年等降水量线以大兴安岭 - 长城为界,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划分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200mm 年等降水量线以内蒙古中部 — 贺兰山 — 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为界,划分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中国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东南季风带来,东南季风为中国带来太平洋水汽,使得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淮河北 — 秦岭 —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大兴安岭 — 张家口 — 兰州 — 拉萨 — 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河湖地区分布不均衡,内外流区域都有。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沿着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东南部是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 95% 以上。

我国疆域广袤,植被类型十分丰富,主要划分为 8 种,分别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 / 雨林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中国土地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类型复杂多样,然而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较为突出。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中国人均径流量为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径流量的 24.7%。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 157 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也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例如铁主要分布在辽宁、冀东和川西等地,西北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为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较少。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的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以及西北的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中国的火山约有 660 座,其中绝大部分是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昆仑山区、黑龙江省、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地。

我国洪涝灾害总体呈现出夏多冬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等分布特点。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沿海、海南、浙江沿海以及浙赣皖交界处、辽宁、四川的局部地区。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 7 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区的面积约为 280 万平方公里,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的面积约为 213 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昆仑山 —— 秦岭 —— 淮河一线以北,所以干旱是西北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其中南疆盆地、青海西南部、西藏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中北部是沙尘暴的多发区。春季是中国沙尘暴多发季节,其中 4 月最多,约占全年的 22.7%。

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的地形区如云贵高原等。我国西南部地区高原、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形成不稳定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中国地域辽阔,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天气气候复杂,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1.51%;其他 55 个民族总人口相对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而称其为少数民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像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以及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还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人文旅游景观也十分丰富,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郑州)、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孝陵、中山陵,苏州园林建筑,承德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THE END
0.30张中国地理地图(高清版)16、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17、中国海洋资源分布图 18、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19、中国主要非能源矿产分布图 20、中国新能源分布图 21、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22、中国水灾分布图 23、中国旱灾分布图 24、中国沙尘暴灾害分布图 25、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71986719997>=;a3755B<69::/uqyon
1.中国地质与板块运动除了地震外,中国还面临着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水资源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且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86915>55986a3734A6694
2.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5675m7ccei722c
3.读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泥石流和5.读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和滑坡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二 级阶梯.泥石流发生时,人们自救的逃生方向 A、B,正确的是B.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地处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 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比较活跃.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3<9dl
4.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精细绘制“七张图”建立互联互通综合防灾二是通过摸底排查、专家认定,2019年全县292个地质灾害点,重点集中在“5.12”地震断裂带上,主要是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为主,通过分布图,应急指挥人员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全面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防范位置、灾害规模、威胁人口等,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jvzq<84ln0vfqyqg0eun0ls1ID5o487242518:51e5::9@6/56689?;60jznn
5.川藏高速公路复杂地质灾害体综合处治分析——以喇叭嘴处治为例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体分布广泛,工程弃渣、高填路堤、深挖路堑等工程灾害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多种类型地质灾害体共生的情况,对高速公路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建设成本和工期压力。 通过对川藏高速公路喇叭嘴泥石流、滑坡、崩塌、弃渣、高填的复杂地质灾害体综合处治方案研究,以期能为今后通过区内的川藏铁路jvzquC41yy}/fƒ{kuv/exr1pg}t1|tekgzz1;54416849493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