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整理地质灾害地质作用过程分析内力作用与地貌隆升滑坡岩层地表泥石流堆积物

1.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1)概念

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②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③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2)三者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触发因素。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地质: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坡体堆积物、崩塌物、冰碛物、滑坡松散物、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等。

②人类活动:滥伐山林造成水土流失、堆放的尾矿、工程渣土等。

(2)突发性巨大水流

①暴雨: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动力。

②快速融水:增温迅速,冰川融水或积雪融水短时期增加,是高海拔地区泥石流的主要动力。

③堤坝溃决:堰塞湖或水库溃决,水量集中挟带着松散的堰塞体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3)坡度较大的沟谷

沟谷上、中、下游地区的形态分别影响了泥石流的贮集、运动和停淤,如下表所示:

沟谷部位

形态特点

对泥石流的影响

沟谷上游

山高坡陡,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地形,容易崩塌

是泥石流的贮集区:水和固体碎屑物质汇集处,为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

沟谷中游

狭窄、陡深、顺直的峡谷

泥石流的运动区:有利于泥石流快速通过

沟谷下游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

泥石流的停淤区:有利于泥石流物质堆积

3.滑坡的形成条件

(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较陡的坡面。

(2)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3)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高考曾这样考过】

1.(2021·山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 (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频繁、地质结构复杂,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定,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泥石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形,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第(3)题,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质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下游地区不易觉察,一旦到达,危害严重。

2.[2022·海南卷,19(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答案 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1.地质作用过程判读

2.地质作用过程答题思路主线

(1)判断地貌类型大框架:侵蚀?堆积?物质运动迁移。(明框架)

(3)哪些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结合材料看要素)

(4)主要动力是谁?怎么“修饰”地表?(谁带动,怎么带)

(5)有运动说运动尽头。(带到哪)

(6)下结论:形成了什么地表形态。(有头有尾说好结论)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2·海南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图1

图2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10分)

答案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解析 由图a可以看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在地质作用下覆盖河床;由图b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存在差异,火山弹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周围岩石易被侵蚀,加之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形成刻槽;由图c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蚀、岩石与岩石的磨蚀作用下,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壶穴雏形形成;由图d可以看出,随着侵蚀的进一步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被河床面流水搬运带走;由图e可以看出,河流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侵蚀、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1)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与地貌的关系

内力作用与地貌地壳运动\b\lc\{(\a\vs4\al\co1(水平运动→褶皱山、裂谷垂直运动→断块山)岩浆活动→熔岩高原、火山

①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②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③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

移动方向

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板块

碰撞

挤压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安第斯山脉

3.地质构造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4.岩层新老关系判读

【高考曾这样考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3·1月浙江卷,13~14)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1~2题。

1.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 C

解析 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后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受暴雨影响.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A.甲地区B.乙地区C.丙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依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泥石流发生通常需要三大条件:一是固体物源条件,就是要有松散的固体物质,比如崩坡积的松散土体等;二就是要有流通的地形条件,一般为沟谷或者斜坡坡面;三就是水源条件,比如降雨或者冰雪融化的流水.从图中看出乙地区为斜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3hc:=62h:ke4;g;g:9fel5::5=5dj57d
1.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doc文档介绍:【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jvzquC41o0zbqmteu0ipo8u/42>1:@65;0nuou
2.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坡度大,便于集水的沟谷;(2)植被破坏,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大量弃渣;(3)暴雨、山洪等。 延伸阅读 09届高三地理大气环境 专题四、大气环境 长沙县实验中学 周维 〖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ekun142833:5832816;d7::78:<3jvor
3.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 分析: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96f2A6hd3613;j63g;8f<5gc7j9djg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