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深处二十载电力守护

在哀牢山深处,海拔2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间,云雾常年缭绕。这里是红河与藤条江的分水岭,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支虎、长颌带狸的栖息地。

在这片生物多样性宝库中,一群身着蓝色工装、肩扛砍刀与工具包的巡线员,用脚步丈量着密林与峡谷,守护着电网线路――他们是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员工。

与自然对话:原始森林中的艰难巡线

“2006年第一次进山巡线时,那时候这条线路还是110千伏。遮天蔽日的大树下连阳光都透不进来,手机信号全无,碰到滑坡就只能靠砍刀开路。”刘桂泉回忆。这位山东汉子曾当了12年兵,2006年转业后进入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工作,经过两年电力技能培训,身强体壮的他被分到了当时的输电管理所,负责金平区域的线路运维。

最险的一次是2013年雨季,刘桂泉和同事在哀牢山的迷雾中寻找77号杆塔,磁场异常导致指南针失灵,三人被困三小时,最终靠摸树干苔藓的湿度辨别方向脱险。

腐叶在军靴下发出沉闷的碎裂声,如同踩碎无数枯骨。“停!“王吉发突然屈膝,砍刀精准点住前方腐殖层。暗褐色落叶微微拱起,一条灰褐相间的菜花烙铁头蛇正从赤麂肋骨间游出,这头三个月前殒命的生灵,腹腔已被蚁群蛀成空腔,唯有颈部的蛇齿孔清晰可辨。

在这片“天上看不到天”的密林中,危险无处不在。护线员皮光文曾遭遇山体滑坡,泥石流瞬间冲毁巡线小道;输电管理所三级拔尖技能专家高波在2007年的一次夜巡中,因天黑迷路,举着砍刀硬生生劈出两公里逃生路;而刘桂泉与眼镜王蛇的“对视”更让他脊背发凉――几秒钟内,蛇身已盘上铁塔的第一层平台。“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遇到什么。”他说。

光明守护者:一群人的坚持

历经艰险,队伍抵达一处科研雨量监测点。王吉发仔细查看设备:“林冠滴下多少水,树干流下多少水,都要精准记录。这些数据是分析气候、评估生态保护成效的基石。”周树松看着那些雨量收集槽和记录本,深有同感:“这些数据对我们预判线路环境风险同样宝贵。我们排查隐患,你们采集数据,各司其职,各有标准。”他轻抚着设备下方锈蚀的部位,“潮湿这么重,你们每年维护不易。”王吉发点头:“下面部件每年几乎都要换,上面铝制的稍好。”两组守护者的职责,在数据的纽带下悄然连接。

为保护地表植被,铁塔被特意加高至50多米,相当于近20层楼。每一次攀登,都是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周树松带着徒弟黄贵鹏,背负沉重的水桶、吊绳和工具,开始向云端进发。绳索扣紧塔材,脚踩阶梯,脚下森林渐成一片模糊的绿毯。一寸寸攀至塔顶,师徒俩悬于高空,用钢丝球和毛巾小心刮除绝缘子表面顽固的绿色苔藓,再擦拭、喷水冲刷。

然而,哀牢山的脾气变幻莫测。黄贵鹏回忆道:“上去时晴空万里,干着活,突然云雾翻涌,毛毛雨就落下来了。”浓雾如巨浪瞬间吞噬铁塔,能见度骤降为零。周树松紧贴冰冷的铁架:“大雾扑来,塔上啥也看不清,只能等待。”风声在耳边呼啸,铁塔在风中微微摇晃。师徒俩如同悬于天际的孤岛,在刺骨寒冷与无边迷雾中,默默坚守了二十多分钟。

在哀牢山巡线队,流传着一条“祖训”:水壶里的水必须留最后四分之一。“这是老师傅用命换来的经验。”高波解释。2005年,他在勐拉乡巡线时遭遇脱水,靠着这“保命水”才撑到救援。

传承与新生:山脊上的青春

当冰凉滑腻的触感爬上脚踝,线路运维检修三班班员欧启云惊呼起来:“山蚂蟥钻透鞋子了!”三条黑亮软体正透过迷彩袜纤维,腹部已鼓成紫红小球。

“盐!别硬拽!”王吉发抓过盐袋,晶粒洒落瞬间,山蚂蟥躯体剧烈蜷缩。他掰开欧启云黏着血渍的裤脚,露出蜂窝状伤口:“看,口器若断在肉里,溃烂半月都好不了。”周树松凝视盐粒在吸血生物体表融出的水痕,恍惚回到2017年那个暴雨天――自己瘫坐在泥泞中,迷彩裤浸透暗红血水,是刘桂泉用打火机燎烫伤口才止住血崩。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运维检修三班微信群的名字。群里成员欧启云曾在暴雨中��过齐腰深的河水检修线路;而59岁的何波仍坚持每月进山,“2012年,110千伏改成220千伏后,大部分的塔基和线路基本差不多,我熟悉每棵树的位置,退休前得把地图刻进他们脑子里。”

这种传承,在“师徒制”中尤为明显。刘桂泉带徒弟的第一课永远是“吃得苦、听招呼”;刘桂泉教新人用绵羊角处理蛇伤,用盐巴驱赶山蚂蟥;而关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基塔的经纬度、植被生长周期和野生动物活动规律。“我们要把山的情报交给下一代。”他说。

从砍刀到无人机:技术的嬗变

无人机轰鸣着掠过树冠。周树松操控屏幕,铁塔绝缘子高清影像实时传回:“看!青苔又在疯长。”十三年前他的师傅巡线时,只能用胶片相机模糊拍摄隐患点。彼时巡视三基塔需徒步八小时,如今无人机两小时覆盖二十基。但科技仍有局限:当勐蔓线69号塔出现在密林盲区,周树松仍要握紧砍刀开路――这把刀与刘桂泉2006年所用别无二致。

“激光准备!”黄贵鹏锁定危及导线的树枝。光束闪过,青烟升起,隐患瞬间消除。王吉发惊叹:“当年我们清障要动员几十人砍伐三天。”

2008年,当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三级拔尖技能专家廖泽天第一次踏入哀牢山时,巡线工具只有望远镜和一台普通的胶片相机。他是2008年退伍后就进入输电管理所工作的,亲历了巡线方式的变化。“早些年,去最远的那基塔要凌晨五点出发,走到第一个点位已是八点半。晚上七八点下山,整个人像从泥浆里捞出来。”今年是他在哀牢山坚守的第17个年头。

变化始于2008年末。红河供电局为巡线员配备数码相机,缺陷分析效率大幅提升;2017年,无人机开始飞越人力难以抵达的峡谷。高波――这位2002年参加工作的“八零后”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之一。他自费6000元购买第一架“精灵”无人机后,红河供电局又分批购入二十余架。“以前三天才能巡完的线路,现在两小时就能完成三维建模。”

但技术并非万能。在勐金线最险峻的区段,无人机仍存在20%的“盲区”。2020年,团队引入三维激光建模技术,将铁塔坐标误差控制在厘米级;2022年,他们建立“问题发现―分析―处置”三级中心,实现缺陷从上报到修复的闭环管理。“我们正在规划数字化网格巡检,未来每一基塔都将拥有数字孪生体。”高波说。

“有人问我们图什么?”刘桂泉望着远方的铁塔说,“大山里的线路不比城市,上来一趟太难了,一旦出现故障,耽误的就是大事。”“我们守的不是线,是人间烟火。”顿了一会,刘桂泉突发感慨。

山间铃响处,灯火照人间。哀牢山的巡线故事,是中国边疆电力人的缩影。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在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自然共生典范”的土地上,银线铁塔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更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坐标。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THE END
0.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公开资料显示,森林资源调查每年都要进行,自2020年起,全国选出2万多个样地,调查样地的分配是随机的,所以对于地质调查人员来说,每一块样地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哀牢山腹地情况复杂。按照原定路线,从普洱市镇沅县樟盆村哀牢山脚到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样地,需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无人区,那里山形陡峭,沟壑纵jvzquC41yy}/onnrkct/ew45{4smkyh
1.4人殒命哀牢山搜救队长解读三大疑点失联4名地质调查员均迷失并丧生在哀牢山里。 11月21日,搜救人员曾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同时,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地毯式搜索,随后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也无生命体征。 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9532;6334:06987:5750qyon
2.痛心!云南哀牢山四名失联人员已找到,均已遇难哀牢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由于失联地带毗邻玉溪市新平县,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截至20日晚,普洱和玉溪方面累计投入3000余人次开展救援。 哀牢山,这个听起来充满伤感的名字,前些年因为褚时健和褚橙被人们熟知,这几天,又因为4名失联的考察队员再度上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6/333348iqe/olvƒxe{{=16@:860yivvq
3.热搜第一的神秘“禁地”哀牢山,到底能不能去?走的人越少,山路就越危险。樟盆村一位60多岁的老人曾告诉我,有几年,赶牲口翻山的人常常在山顶处被抢劫,之后走的人就更少了。在昆明中心4位调查员出事前,关于哀牢山最近一次的本地传闻是2007年,夏季暴雨,哀牢山发生泥石流,一个村民刚好在保护区附近,被泥石流吞没,最后只找到了一只脚。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j>4ctvodnn4fgvgjn7iqAcxuKmB458<39
4.独行哀牢山茶王步道:哀牢山大金山顶哀牢山里面到处都是溪流,如果碰上下雨天,而且一下就是好多天,还会发生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而毒蛇猛兽的袭击,也让人难以防备。 看看路边这棵倒塌的巨树,倒塌后仍然存活,树干上还重新长出小树枝! 这充分说明:哀牢山金山丫口这里常年云雾笼罩,非常湿润!比我去过的古人描绘的“白日晦冥之地”——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486219:66@9:7a725;5239920|mvon
5.云南交警:平安有我守护岁月静好路畅人安“哀牢山守护神” 在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有一段路曾因坡长坡陡、弯多弯急,易发生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被广大驾驶人称为“死亡之坡”,这就是昆磨高速公路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 大风垭口中队(资料图)。玉溪交警 供图 但来自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以下简称“大风垭口中队”)的8位民警和jvzq<84yyy4zp7hjkpgog€x0eqs/ew4pgyy0497412;388;:46
6.2024年国庆假期云南省哀牢山因短视频“爆火”,已开发的风景区人满(1) 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解释哀牢山的形成原因是( ) A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C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 .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2) 国庆期间,在哀牢山旅游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 A . 寒潮 B . 地震 C . 泥石流 D . 台风 【知识点】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jvzquC41|wpvcw343etk{7hqo1wvg|ykqp5eg}fkn1<459:865
7.哀牢山最危险的不是猛兽哀牢山在哪里?范围包含哪些地方‌哀牢山最危险的不是猛兽,而是迷路以及可怕的失温。‌‌ 哀牢山地形复杂,有高山、峡谷、陡坡等,这些地形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行走困难且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雨天,山路湿滑,增加了行走的难度和危险性。此外,哀牢山气候多变,可能突然遭遇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jvzquC41gpz/eqnpc0ipo8rqxkk0pn|u|j5239574:704976326:1=<559=167mvon
8.哀牢山地质人员遇难疑点解读失联新浪财经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后,哀牢山形迹复杂,随着近年来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加大,哀牢山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灾情也较为严重。 公开材料显示,2002年8月14日,哀牢山新平县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2/:6/475eql2km{gntv~6;2765A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