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淮北地区有强对流天气,
有8~11级雷暴大风
(局地有龙卷发生可能性),
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雨强可达20~40毫米。
记者从
徐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获悉
预计22日下午至夜里
我市有中到大雨,
部分地区暴雨,
过程雨量20~50毫米,
局部80毫米以上
(其中主城区20~40毫米,局部50毫米以上),
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今天夜里。
由于不稳定能量充足,
降水发生时可伴有8~10级雷雨大风、
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不排除局地出现龙卷的可能。
同时22-23日山东省中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局部大暴雨,
需防范本地降水与
鲁南地区客水叠加对沂沭泗流域的影响。
另外,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重叠性较高,
需防范强降雨可能造成的城乡积涝、
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具体天气报告
大风警报:
今天下午到夜里多云
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雨量中到大雨,
部分地区暴雨,
明天阵雨渐止转多云,
偏南风3级今天夜里起
转西北风5到6级阵风7级,
雷雨时短时阵风8到10级,
明天气温22℃到30℃。
24日晴到多云,
午后局部地区雷阵雨,
偏南风3到4级,
气温21℃到32℃。
25日多云转阴,
夜里有分散性雷阵雨,
东南风3到4级,
气温22℃到33℃。
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提前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充分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职责,确保全市社会经济生产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要全面落实强风灾害隐患排查整治。要充分认识到今年夏季热力条件充沛导致雷暴大风、龙卷风天气出现概率增加的风险隐患,加大灾害隐患排查力度。在疫情防控方面,各地、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要重点做好雷雨大风天气防范工作,在大风降雨期间保障核酸监测点、小区防疫点、交通卡点安全,对临时搭建的帐篷、工棚做好加固和保护措施,确保防疫人员和群众安全。
在社会生活方面,将以下方面作为防范重点:高楼装饰、雨棚、广告灯箱、玻璃幕墙、居民小区违章搭建等建筑附着物;简易工棚、施工围挡、广告牌、集装箱、施工脚手架等临时搭建物;农村农业大棚、农田果园看护房、C级和D级危房等农业农村设施;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两侧树木。
对于此类防范重点各责任部门要认真开展灾前巡查和灾后检查,及时落实加固或拆除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加快使用塑料水马替换铁皮、彩钢瓦等材质围挡,在企业生产方面,各类生产企业要对露天堆放的设备、物料进行加固,防止强风造成事故。建筑施工企业要强化管理,严禁大风期间进行户外高空作业。文旅企业要做好大风防范工作,暂停或关闭高空游乐项目、室外旅游景区(点),及时安全转移或妥善安置滞留游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游客安全。电力部门要加大对重点部位电力设施巡查力度,及时开展大风天气抢修复电工作,严防大风、降雨期间发生触电伤亡人事故。强化三大湖区安全管理,提示施工船及运维船等小型船舶应及早进港避风。禁止在恶劣天气下进行船舶供受油,残油、含油污水接收等高风险作业。在道路交通方面,交通、公安和高速公路管护单位要加强高速道路风情监控,确保发生树木倾倒后迅速落实道路管控和灾情处置。高速公路穿越的镇(街道)、村(社区)要同步强化道路两侧树木管护,及时清理或加固扶正倒斜、折断的树木。高速公路管护单位要视灾情及时落实区间关闭等管控措施,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二是进一步强化强降雨应对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气象预警,在城区立交道路、隧道涵洞、易涝点等关键交通节点前置队伍、警力,强化下立交设施、轨道交通站点、主要商业街区、建筑工地和地下空间等城乡积涝重点部位的联防联控,提前部署排涝队伍,发生内涝后及时抢排。加强汛期田间管理,及时统计受淹农田,加快排涝减轻渍涝影响,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加快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整治,不能及时完成整治的,必须提前落实转移避险。关注沂沭泗流域雨情、水情变化,鲁南地区上游客水和本地降水对我市流域水位的叠加影响。三是做好灾情统计和受灾转移工作。根据快速、准确统计上报受灾情况的要求,提前动员各地灾情信息报送员开展灾情统计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妥善对受灾的居民开展转移避险安置,对重点区域、没有独立转移能力的重点人群实行“一对一”帮扶。根据预警内容,全市各地要加快对C级、D级危房重新排查,防止居民返回居住。对农村临时看护房内的群众,在灾害发生前要及时动员转移。四是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救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实事求是按时报送有关受灾情况。各救援队要确保救援设备完好、物资充分,提前落实执勤备勤,根据灾情需要和调用指令随时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