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龙卷风影像 网络视频截图
龙卷风示意图 据中国气象局
7月6日,山东省菏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通报称,5日下午,菏泽市东明县、鄄城县等地突发强对流龙卷风自然灾害,造成88人受伤,其中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核查,有2820间房屋受损、6.09万亩农田受灾、48条供电线路损坏。
为什么龙卷风破坏力这么强?龙卷风可以提前预报吗?面对龙卷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对网友关切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龙卷风常在哪里出现
龙卷风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地每年都会出现龙卷风。其中,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国家,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美国平均每年出现1141次龙卷风,堪称“龙卷风王国”。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发生龙卷风相对较多;2006年以来发生龙卷风相对较少。2011年至2020年,我国年均出现24个龙卷风。2005年,全年发生龙卷风个数最多;2020年最少,为13个。
平原地区是龙卷风相对高发的地区。对于我国来讲,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都是龙卷风发生较多的地区。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过龙卷风的踪迹,其中江苏、广东、湖北、安徽等省是我国发生龙卷风次数较多的地区,其中江苏和广东省最多,年均龙卷风分别为4.8个和4.3个;湖北和安徽省次之,均为2.0个。
时间上看,春季和夏季是龙卷风多发季节,4至8月龙卷风个数占全年的92%。其中4月、7月龙卷风分别占全年的18.5%和29.5%,又以午后到傍晚最为多见。但不同地区出现龙卷风月份略有差异。
破坏力强的可以提前预警吗
龙卷风与普通大风天气不同,其主要区别是,龙卷风是旋转风,尺度更小,其漏斗云和卷起的碎屑醒目可见,且中心气压很低,更易造成严重的灾害。普通极端大风多为直线型大风,相对来说没有清晰的视觉图像,其灾害极端性一般低于龙卷风。此外,普通极端大风更具有瞬时阵风性,而强龙卷风可以持续数十分钟。
朱定真表示,一方面,龙卷风的生成条件比较复杂,与大气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都有关。另一方面,龙卷风的生成和消散都比较迅速,持续时间仅仅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第三,龙卷风的体积非常小,气象监测网距离通常几十千米甚至以上,而龙卷风单体可能不到一公里,想要捕捉它,就像大网捞小鱼一样,比较困难。
因此,对于这样一种体积小、生成和消散都很快、生成条件又很复杂的气象灾害,目前很难做到提前一两天给出精准预报,而是只能在龙卷出现前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对当地发出预警。
龙卷和雷暴、冰雹等都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往往在强力发展的雷雨云里出现,当雷雨云出现并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的时候,就可以推测龙卷等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会对于龙卷预报一个大致的落区,但很难精确到时间和地点。
好比强对流是沸水中的对流性气泡,我们观测到水要沸腾了,能预判这锅水里会产生气泡,但很难准确预测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冒出下一个气泡一样。除非能通过精密监测,对小气泡产生全过程咬紧不放,才有可能发出比较准确的“预警”,但时间也是非常紧迫的了。
不过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卫星遥感技术都在不断进步,现在也已经开始用AI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龙卷回波特征提取,在气象工作者的努力下,未来我们的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还会不断提高。
>什么是龙卷风
我们所说的“龙卷风”,是气象上叫作龙卷的现象产生的强风。龙卷风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积雨云底部下垂着的漏斗云体,上大下小,下部直径最大可达千米以上。
龙卷的中心气压很低,水平气压梯度大,从而造成很强的风速(龙卷风),一般为50~150米/秒,最大风速可达300米/秒。强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破坏力,可将途经之地的所有物品,如桥梁、房屋和人畜等吹飞毁坏。除强烈的风速外,其内部气压很低还可使邻近建筑物和车辆等爆裂损毁。
一般来说,任何时候只要环境能够支撑强的气旋、雷暴、高/低空急流水平强切变区以及局地强对流、形成“上冷下暖”或“上干下湿”不稳定气流等,龙卷就可能发生。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只要符合龙卷生成的条件,都有可能生成龙卷现象。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有龙卷的踪迹,多集中在东半部地区,以华东的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及山东、湖北、广东省等相对较多。
>如何提前应对和防范龙卷风
根据龙卷风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预报预警水平,对其的防范应有三个层面:
三是当已经面临龙卷风威胁时,如果在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就近寻找低洼地面、沟渠等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广告牌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如果在室内,则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在比较坚固的、永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中抱头蹲下,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房屋倒塌等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触电或引起火灾。乘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应立即离开汽车到坚固的建筑物中或低洼地带躲避,同样需注意避开其行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