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淮南子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六月飞雪其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产生“六月飞雪”大概率都是因为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平流”,将含有雪花的积雨云拉到地面,从而产生降雪。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小范围的,有着地区的局限性。但是在1816年,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六月飞雪,被史学家称为“无夏之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1816年,正值中国的嘉庆二十一年。《清史稿》记载“农历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云南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却连续三年降雪,东北黑龙江更是在大夏天发生了严重的霜冻。在安徽江苏等地,也有六月飞雪的情况发生。中国台湾的新竹地区,更是“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一年十二月都下雨下雪,冰块厚一寸。
不只是中国,在欧洲,1816年正是拿破仑退位不久,1815年刚刚在滑铁卢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击溃了他的“百日王朝”。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来袭,突如其来的寒冬让整个欧洲陷入了冰天雪地。英国冻死了大量家畜和农作物,德国众多河流被冻结,其中瑞士受灾最严重的,大量居民被冻死冻伤。据统计,1816年欧洲冻死的人数有20多万人,比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还多。
在美洲大陆,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美国加拿大出现了多次大型暴风雪,大量的农作物死于霜冻整个美国都有人被冻死,部分地区的温差巨大,一天之内从35摄氏度降到了0摄氏度。因为天气反常,谷物价格暴涨,所以很多人即使没死在暴风雪中,也死再了饥寒交迫中。
后来经过当代科学家的勘察和研究发现,原来这一年六月飞雪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座火山。地处印度尼西亚的森巴瓦岛上,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6年之前,他的高度是4100米,但是现在却只有2850米,究其原因,正是1816年4月的一场火山爆发。
坦博拉火山的喷发,从1816年的7月一直持续到7月份,连续3个月的喷发使其产生了超过一千三百亿吨的火山灰和碎石,致使当地六万多人丧命。而这些大量的火山灰遮蔽了北半球的阳光,使得1816年的夏天没有太阳照射,从而诞生了“无夏之年”,也导致了1816年的全球灾难。
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力,即使是科技发达技术水平先进的现在,面临这样的天灾依旧束手无策。好在科学家依旧预测,在近期几百年都不会有如此巨大的火山爆发,但是随着全球变暖,气候环境反常,某个巨大火山的爆发会比预测早到几百年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