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材P2931)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课题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2.知道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获

2、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地壳运动是地震形成的原因。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你们见过火山喷发的情景吗?(预设:火山喷发时会惊天动地,烟柱腾空而起;火山喷发时会有很多烟,会流出岩浆。)2.揭题: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板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出本课聚焦的三个问题,呈现了单元概念体系的内部逻辑结构,意在帮

3、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成为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思维线索。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1.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来了解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探索与研讨2.指导:指导学生全班展示交流,将学生的观点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小结: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形成许多火山岩小山,可能会形成火山口湖,也可能会增加一块陆地。探索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1.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对火山喷发的成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2.出示:课件出示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3.交流:引导学生小组

4、交流模拟实验方法,其他小组补充。探索与研讨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根据实验帮助卡和温馨提示,做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想。(教学提示: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5.小结: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沿地壳中薄弱地带上升,最终喷发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来了解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再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火山喷发的内部成因。模拟实验时,“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与自然现象是一一对应的,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每一种现象的意义。从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入手,是为后面进行模拟实

5、验奠定认知基础。探索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1.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并总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2.小结:火山喷发会给自然环境、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火山喷发对自然环境也有一些积极影响,比如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带来灾难,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它对自然环境也有一些积极影响。2.拓展:除了课本上列举

6、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板书设计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并不陌生,但他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提出三个问题揭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对地形地貌的改变。同时,体现了本课与前一课的联系: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然后,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进行3个探索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通过资料从正反两个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共需:60积分(10积分=1元)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THE END
0.《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4课时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在结束对地震成因的研究之后,本课将继续带领 学生学习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另外一种表 现形式一火山喷发。学生缺乏对火山喷发的深入了 解,也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的经验。在这一学情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jvzquC41yy}/|}m0eun1|thv1:13@:2724ivvq
1.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键 词: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4 火山 喷发 成因 作用 教案 七七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jvzquC41yy}/9@|gpm{/exr1r/82;?=90jznn
2.核心素养目标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课题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科学思维:知道火山喷发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表jvzquC41|{433lsl{0ipo864;794;;
3.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地球系统”这一学科核心概念中,要求学生能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能解释火山的成因。所以本课重点关注火山喷发的成因推测、模拟实验的实验现jvzquC41o0}fpmfpiygoi7hqo1jpe884:6:4;@h:927b9l>6;9h6c=j8f4>68m;f9:98hl
4.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 12页VIP内容提供方:177***8759 大小:91.13 KB 字数:约3.29千字 发布时间:2021-10-05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3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12>4924714>5752652::0ujzn
5.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4页)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4页VIP内容提供方:氵 大小:22.47 KB 字数:约1.93千字 发布时间:2023-05-26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7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7861A5883662;72276847xjvo
6.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良师教案2023! "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第一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上一课研究地震成因之后ꎬ本课将研究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火山喷发ꎮ 火山是由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及伴生的气体和碎屑物质喷出至地表后冷凝、堆积而成的山体ꎮ 典型的火山地貌表现为顶部有漏斗状洼地的椎体孤立山峰ꎬ如jvzquC41yy}/|}m0eun1|thv1:27A98694ivvq
7.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材解读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过地震的成因,并认识到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本课将通过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现象继续探究地球内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并不陌生。但是,他们jvzquC41yy}/|}m0eun1|thv1996:>:6;4ivvq
8.上册科学(课件+教案)第四节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科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第四节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2)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2.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2) 能够通过模拟jvzquC41yy}/|}m0eun1|thv18:7A<69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