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

认证主体:谢**(实名认证)

IP属地:云南

下载本文档

3/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材简析】《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变化”中的第4课。本课包括三个环节。“聚焦”环节以导语的方式引出本课探究任务:关注火山喷发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探索”环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并分析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研讨”环节引导学生围绕着“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及“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这3个问题进行汇报和讨论。【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对于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并不陌生。但他们对于这一自然现象更多停留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这种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更没有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终知道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通过模拟实验能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知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2.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科学探究能基于资料和模拟实验,知道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科学态度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难点:能够基于资料和模拟实验,知道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科学书、活动手册、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记录单、火山喷发的影响记录纸、火山喷发的现象观察记录单、彩笔、铁架台、酒精灯、土豆泥、番茄酱、铁罐、火柴、抹布、护目镜。【教学过程】一、吸引1.回顾:回顾地球的结构和地震的相关知识。2.提问: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的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设计意图】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1.播放火山喷发时的视频并提问:你了解到火山喷发会有哪些现象呢?2.组织学生汇报火山喷发时的情景。3.教师小结:火山喷发可能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不同火山会对地表带来不同的改变,地壳内部的炙热岩浆在不断的运动。4.提问:你能通过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猜测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吗?5.组织学生汇报对火山喷发成因的猜想:火山喷发的成因可能和地壳下不断在运动的岩浆有关。活动二: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知道火山喷发的成因1.提问: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否和地壳下不断在运动的岩浆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2.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哪些材料或工具可以模拟火山体、岩浆和岩浆所处的高温状态,并完成设计图。3.学生汇报:土豆泥模拟火山体,稀释的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4.播放模拟实验操作视频,教师提示模拟实验注意事项。5.学生汇报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知道火山喷发可能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不同火山会对地表带来不同的改变,地壳内部的炙热岩浆在不断的运动。从而有依据的猜测火山喷发的成因。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三、解释1..提问:如果没有酒精灯的加热,番茄酱还会流出来吗?模拟实验中番茄酱流出的原因和什么有关呢?2.对比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3..教师小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设计意图】对比模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总结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四、迁移1.提问: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2.学生汇报: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可能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火山喷发还会引发海啸。3.学生观看火山喷发影响的视频资料并填写记录纸。4.学生汇报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4.教师小结:火山喷发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有利和不利影响。五、课后实践同学们可以和家长一起尝试用其它的材料做一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设计意图】将课堂中的模拟实验延伸至课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板书设计】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记录单】课后测试题填空题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或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光在空气中是沿()传播的。调整观察角度,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能变成两条,这是由于光线发生了()。4.地球内部从内到外可以分为()、()、()三部分。5.火山喷发是()在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下遇到薄弱的地壳喷出地表。6.中国古代一天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是现在的()个小时。7.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型水钟。二、选择题8.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能看到()。A.弯曲的光柱B.清晰笔直的光柱C.光线不能穿过9.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发光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10.下列现象能体现光的反射的是()。11.牛顿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利用的是()。A.凸透镜B.三棱镜C.平面镜12.当宇航员从飞船中遥望地球时,看到的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A.太空中光的折射作用。B.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所占比例大C.地球表面全部被水覆盖。1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C.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14.由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到地表冷却凝固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15.在雨水落到地面的一瞬间,()就开始了。A、破坏B、径流C、侵蚀16.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A.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量相同B.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高度相同C.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17.单摆在摆动时会发生()的现象。A.速度逐渐加快B.摆幅逐渐增大C.摆幅逐渐减小18.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因为摆具有()。A.不同,等时性B.不同,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C.相同,等时性19.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的()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工作的。①感觉活动②思维和情绪③语言能力④运动技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20.下列传递过程正确的是()。A.接收信号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做出反应B.接收信号→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一传出神经→做出反应C.接收信号→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做出反应四、连线图21洗耳球、塑料管、水、手的捏力分别模拟22.摆的各部分结构与名称相对应连线了哪些器官?请连线。洗耳球血管塑料管心脏输送的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手的捏力血液四、实验探究题23.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1)潜望镜一般使用的镜片是。(平面镜、放大镜、棱镜)(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传播的。如果想观察海面的情况,潜水艇中的人需要一个()。(3)潜望镜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两个平面镜使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发射而进入人的眼中。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的。这利用了什么原理?(4)眼睛看到的物体()(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光源。如果物体本身不发光,也可以反射光源照射到物体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形成视觉,让人能看到物体。24.小姿在操场上荡秋千,细心的她发现自己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相同。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小姿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一次的时间可能与人的重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科学方法,按图将小球从同一高度摆下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小球重量绳长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11倍重0.5米14.2秒1.42秒21倍重1.0米20.0秒2.00秒32倍重1.0米20.0秒2.00秒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为验证猜想1,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应该选用序号为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为验证猜想2,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应该选用序号为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25.小科在科学课上做了接乒乓球的游戏,课后,小科继续反复练习接球,并且将结果记录在下列的表格中,通过两轮的前后对比,回答下列问题:接球得分记录表(接住1次得1分)12345678910总分1轮111142轮11111117在课堂上行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为了保证每组实验的公平性,我们应该确保:、(2)这接球这个活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共同参与了?(3)人在接到球的动作中,神经系统是这样工作的:感受器——()神经——神经中枢——()神经——效应器,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发出指令——()——身体相应部分作出反应.(4)如果感受器受损,不能(填“能”或“不能”)完成接球活动。(5)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发现小科接球的成功率会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知:答案填空题1.光源,太阳2直线3.折射4.地核、地幔、地壳5.岩浆6.12个2个7.泄水型受水型二、选择题题号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BBCACCCCCA四、连线图21洗耳球、塑料管、水、手的捏力分别模拟22.摆的各部分结构与名称相对应连线了哪些器官?请连线。洗耳球血管塑料管心脏输送的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4课时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在结束对地震成因的研究之后,本课将继续带领 学生学习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另外一种表 现形式一火山喷发。学生缺乏对火山喷发的深入了 解,也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的经验。在这一学情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jvzquC41yy}/|}m0eun1|thv1:13@:2724ivvq
1.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键 词: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4 火山 喷发 成因 作用 教案 七七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jvzquC41yy}/9@|gpm{/exr1r/82;?=90jznn
2.核心素养目标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课题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发生的原因。科学思维:知道火山喷发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表jvzquC41|{433lsl{0ipo864;794;;
3.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地球系统”这一学科核心概念中,要求学生能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能解释火山的成因。所以本课重点关注火山喷发的成因推测、模拟实验的实验现jvzquC41o0}fpmfpiygoi7hqo1jpe884:6:4;@h:927b9l>6;9h6c=j8f4>68m;f9:98hl
4.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 12页VIP内容提供方:177***8759 大小:91.13 KB 字数:约3.29千字 发布时间:2021-10-05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3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12>4924714>5752652::0ujzn
5.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4页)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4页VIP内容提供方:氵 大小:22.47 KB 字数:约1.93千字 发布时间:2023-05-26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7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7861A5883662;72276847xjvo
6.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良师教案2023! "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第一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上一课研究地震成因之后ꎬ本课将研究地球内部力量改变地形地貌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火山喷发ꎮ 火山是由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及伴生的气体和碎屑物质喷出至地表后冷凝、堆积而成的山体ꎮ 典型的火山地貌表现为顶部有漏斗状洼地的椎体孤立山峰ꎬ如jvzquC41yy}/|}m0eun1|thv1:27A98694ivvq
7.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材解读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过地震的成因,并认识到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本课将通过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现象继续探究地球内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并不陌生。但是,他们jvzquC41yy}/|}m0eun1|thv1996:>:6;4ivvq
8.上册科学(课件+教案)第四节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科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第四节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2)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2.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2) 能够通过模拟jvzquC41yy}/|}m0eun1|thv18:7A<69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