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的频繁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从地理上看,日本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而且还位于包括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四个板块的交汇点上。这些板块之间比如板块碰撞、板块俯冲等构造活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动和能量释放,从而引发地震。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构造应力的积累,当这种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地壳断裂释放能量,从而引发地震。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日本将会频繁发生地震。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个地带是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太平洋板块从南部向北部沿着日本海沟俯冲到欧亚板块下,这导致了大量的岩石变形、核心活动和地壳强烈的震动。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火环上的特殊位置,也是地震多发的重要原因。太平洋火环围绕太平洋展布,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带,日本正好就处在这个活跃地带上。日本附近的海域地形复杂,存在多条海沟,这些海沟处的大规模板块俯冲也会引发强烈地震。
日本如此频繁发生地震,让很多日本民众担心,频繁发生的小地震,是否会酝酿一次9级以上大地震?根据地震学的研究,日本确实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也存在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频繁的小地震可以释放部分积累的地震能量,可能会降低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小地震引发大地震的可能。在2011年的时候,日本就曾发生过一次9.0级地震,地震引发强烈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正是因为发生在2011年的那次9.0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燃料棒过热并部分熔化,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长期积累,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拥有超过134万立方米的核污染水需要处理,使用储水罐都装满了100多个。如此庞大的核污染水,日本不顾世界人民的健康,强行将其排放入海。按照估计,日本核污染水将会持续排放30年以上,仅仅一年不到就有可能抵达我国,不到3年就可以影响到美国。由于海洋的流通性,未来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将会影响整个地球的水域。
可以说,如果日本再次发生9级以上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是有可能会再次发生核泄漏。当然,即便是再次发生大地震,有可能对核电站造成影响,但要发生核泄漏的情况则取决于多种因素。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中发生了核泄漏事故,那次地震超过了核电站原设计的地震烈度,导致核电站的冷却设备受损造成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如果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福岛核电站的安全设施可能无法承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冲击,从而导致核泄漏的再次发生。
对于日本突然发生地震,网上还有网友表示,是否是因为日本强行推行核污染水排海,可谓是坏事做绝,这才遭到了上天的惩罚。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当然不能随便下定论,但日本强行实施核污染水排海的举措,确实是受到了包括日本国内大量国民的强烈反对,可谓是将全人类的健康拉下水。核污染水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一旦排放到海洋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对海洋生物和其他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受到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影响,导致日本海产品市场逐渐萧条,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抵制日本海产品。对于日本地震和核污染水排海,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