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主要以图形与理论相结合,需要多学会看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

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非地理位置: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紧邻油区波斯湾,里海海峡西北端。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我国的地域口味:

安徽甜,河北咸,河北浙江咸又甜。宁夏河南陕青甘,又辣又甜外加咸。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咸带酸。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因人而异多实践,巧调能如百人愿。

11.企业化种植园:

热带作物种植园,集约经营产品专。集中拉非与南洋,产品外销技术先。

1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1)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

(2)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

13.120万人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

蒙白布回朝,满彝哈尼瑶。壮族过千万,土藏侗维苗。

14.我国的山脉:

(1)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山似卧龙。

(2)东西走向六条山,天阴昆秦南喜山;南北横贺六喜断;东北西南三排山,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东台湾;西北一东南祁连泰,我国地形是多山。

15.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1)由入海口逆上:沪苏皖赣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

(2)青和藏,川渝云,两湖赣皖苏沪城,浩浩荡荡入东海,六三零零,航运忙不停。

16.长江主要支流及注入长江时所在省:

乌、岷、雅、嘉、赣、沅、湘、唯有汉水不叫江。乌岷雅嘉川汇入,汉鄂、赣赣、湘、沅、湘。

17.黄河干流流经省区:

(1)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过后入豫鲁。

(2)发源青海川甘宁,途经内蒙晋与秦,再经豫鲁入渤海,五四****略呈“几”字型。

18.黄河支流及注入黄河时所在省:

湟、洮、汾、渭、洛、沁。前两甘,渭河秦,洛、沁、豫,汾河晋。

19.长江中下游主要河港:

宾(宜宾)客重(重庆)来,宜昌会晤(武汉)。敬酒(九江)五壶(芜湖),难难(南京、南通)老张(张家港)。

20.我国沿海开放14个城市:

江海连波通三州,秦岛云烟上青天。

21.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

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22.我国灾害性天气:

春旱、伏旱和夏涝,台风、热风和冰雹。风雪流,倒春寒,还有霜冻和寒潮。

23.我国重点建设的煤矿:

(1)内蒙东部北到南,伊敏、霍林、元宝山。准格尔矿靠晋陕,黄河“几”字内捌弯。东胜、神府立西南,内蒙陕西黄河边。晋北黄河“几”右肩,大同平朔正扩产。辽宁北部铁法建,黑省东部双鸭山。鲁南兖州战犹酣,安微中部有淮南。

(2)山西大同与平阳,鸡西鹤岗黑龙江。鲁兖苏徐皖两淮,河北峰峰与开滦。辽宁阜抚贵六水,河南有个平顶山。

24.我国石油工业基地:

东北庆、扶、辽河田,华北大港与中原。胜利、南阳和东濮,西北克、冷玉门关。

25.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大余钨,个旧锡,铜矿集中在德兴。平果铝,招远金,水口铅锌铜共生。锡矿山区却产锑,铜仁无铜偏产汞。白云鄂博多稀土,金昌镍都更著名。

26.我国特大城市数目巧记:

辽四多多鲁三星,黑吉冀台苏双份。皖桂琼与青藏宁,至今尚无特大城。其余二十一家庭,唯有一城百万人。草原钢城是例外,剩下二十政中心。

27.巧记特大城市名:

沈大鞍抚济淄青,两个哈尔吉长春。石唐台高包郑原,京津户渝蓉贵昆。羊城昌宁(南京)杭福港,西安兰州汉(武汉)沙新(乌鲁木齐)。

28.我国的五岳:

(1)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2)东西太滑(泰华)路难走,南北两横(衡、恒)又受阻。中部山高(嵩)耸入云,“五岳”山名诗中出。

29.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贵重急需数量少,航空运送为最好。易腐变质鲜活货,短程公路最可靠。远程量少飞机运,量大专用火车跑。大宗笨重远不急,铁路水运均可到。

30.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枢纽:

南北京广与沪津,京哈北京──哈尔滨。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是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浙赣和兰新。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主要枢纽京、哈、沈,郑、武、广、株和天津。上、南、兰、西、成、重、济,石家庄和贵、柳、昆。

31.牛郎、织女星所在星座:

织女弹琴,牛郎猎鹰。

32.九大行星:

水浸(金)地球,火烧木星成土,天海冥王都叫苦。

33.世界著名商品粮出口国:

美加法澳阿,饿了就去拉。

34.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1)四江三湖一成松,九大粮地记心中。

(2)长三珠三和江汉,洞、鄱、淮、松四平原。

35.我国商品棉基地:

鲁西北、冀中南。长下滨,沿二平原。豫北、黄淮和江汉,还有祖国南疆边。

36.我国棉纺工业分布:

长三及附近,上海为中心。黄河中下游,京、石、郑、西、津。江汉及附近,武汉为中心。

37.小麦的分布:

小麦分布各大洲,耐寒耐旱耐盐碱。我国东北和华北,美加中部大平原。西伯利亚乌克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草原潘帕斯,欧洲西部广平原。种植面积最广大,产量位居粮食先。

38.水稻的分布:

水稻作物单产高,喜热喜湿喜水生。亚洲分布占大半,中国南方最集中。

39.世界玉米的分布:

玉米高产成本低,生长季长温暖期。地区分布较广泛,遍及亚欧美与非。

40.月相规律:

上上西西右见晚,下下东东清早天。自西向东四相时,上盈下亏月长圆。

41.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42.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古不古?三十八亿年前起太古。二十五亿年前到元古,五亿七千年进寒武(古生代)。二亿五中生代,七千万年新生来。

43.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44.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金属:

吾(钨)弟(锑)吸毒(稀土)心(锌)太(钛)烦(钒),首位金属记心间。

45.原始农业型:

赤道雨林耕地少,北极地区生存艰。刀耕火种是手段,兽皮遮身食生餐。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

1、天气及其影响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3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4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5

1. 三权广场:

巴西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巴西旅游必到景点之一。 广场周围环绕众议会,参议会,国家大法院,总统府,外交部,国家民族独立纪念馆,劳动者纪念碑等众多建筑。每两周一次的升降国旗仪式也常常吸引众多游客。

2. 巴西利亚大教堂:

该教堂为双曲线形的透明建筑,内顶悬挂巨型天使塑像。教堂的特珠之处,在于它的主体建筑被设计师巧妙的建在了地下,人们只能通过地下通道进出。大教堂内部高达36米,悬挂着3个天使的移动雕像。这三个天使和圣殿入口处的四个信徒雕塑一样,都是出自雕塑大师赛西阿提之手。国家元首经常在此举行一些重大活动

总结:在此国家元首经常举行一些重大活动,教皇佩德罗二世访问巴西时曾在这里宣讲。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6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通过上面对陆地和海洋知识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7

日本是个岛国,面积不大,领土不多,人口也不多。

东京:首都。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840万,包括郊区人口为1189万多,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对外贸易多经横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64 万。为大阪工业区的核心,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10余座。

名古屋:人口209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横滨:人口277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4 。

京都:人口148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著名的旅游胜地,体现最传统的日本风情。(去过两次,可还是想去,没办法,中毒了,呵呵。况且还有PP的艺妓JJ呢~~~)

神户:人口13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3/10 .工业以造船为主。(没去过,只吃过一次神户牛肉的XABUXABU,美味啊)

北九州:人口106万。扼下关海峡,由门司、八幡、小仓、若松、户(火田)等市镇合并而成,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感觉那儿的人比东京人好相处些,民风淳朴啊,呵呵)

横须贺:人口42万。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总结: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经济,文化,政治,最繁荣的地方,也是人口聚集最集中的地方。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8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总结: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9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8条主要河流,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总结:浙江人民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0

1、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特点: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1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2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3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4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通过上面对日本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吧,希望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5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6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7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

阶梯

名称分布范围平均

海拔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8

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初二地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日本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⑴、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日本的贸易对外贸易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⑶、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海产、稻米和蔬菜。

⑷、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这里海运方便,便于对外贸易)。

⑸、主要城市:见世界地理(下册)P 69 《日本工业分布》。

识记下列城市:

①、首都——东京;

②、四大工业中心: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

③、海港——横滨、神户。

第二节、埃及

1、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见世界地理(下册)P 72图)。

2、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母亲河”——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

5、文明古国:金子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埃及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盛产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

⑴、地势东高西低。

⑵、地形以平原为主(70%)。西→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⑶、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⑷、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淡水最多的湖泊。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4、资源:

⑴、水资源丰富(伏尔加河、贝加尔湖);

⑵、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⑶、矿产资源丰富(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5、经济: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⑵、四大工业区:

①、圣彼得堡工业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②、莫斯科工业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③、乌拉尔工业区: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

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⑶、农业:

①、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②、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等。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

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

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6、西伯利亚的开发:西伯利亚领土辽阔,资源丰富。

初中地理知识

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9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中地理实用技巧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从电脑网络上获取有关地理的信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锻炼我们的才智,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0

北方地区

(1)主要资源:

①煤: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其他各省也都有大型煤矿。主要的煤矿有:大同、神府、阳泉、平顶山、开滦等。

②石油: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③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有铁矿。

(2)主要工业区:

①以沈阳,鞍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②京津沪工业区:首都钢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工业。

③其他工业中心:山西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制造、西安飞机和彩色显像管制造等。

南方地区

(1)主要资源:

①有色金属: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如江西的钨矿、铜矿、湖南的铅锌矿、锑矿,广西的铝矿,贵州的汞矿,云南的锡矿等。

②铁: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③煤:淮南、六盘水。

④水能:现在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已建成20多座大型水电站。

⑤核电:浙江泰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2)主要工业带:

①长江沿岸地带,自东向西有: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湘、赣、粤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多种有色多属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

②南方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中心的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上海浦东地区正在建设成为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

西北地区

(1)主要资源:准格尔、霍林河、石嘴山的煤、玉门、克拉玛依和塔里木盆地的石油、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和田的宝石、阿尔泰的金等。

(2)主要工业:包头钢铁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玉门、克拉玛依石油工业等。兰州是西北地区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业中心和省会。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云南省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个数最多。了解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五个自治区、苗(贵)、彝(川)、朝鲜(吉)、满(吉、冀)、白(云)、侗(云)、土家(湘、鄂)、傣(云)、哈萨克(新)、高山(台)、赫哲(黑)等。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1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2

一、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湖泊:里海——世界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人们过聚居生活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世界的季风气候区

1、复杂多样的气候

(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受海陆差异显著,亚洲东部、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

(3)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2、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1)亚洲冬、夏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陆地)偏北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海洋)偏南风夏季暖热、多雨;

亚洲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2)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亚洲的季风区大多是富庶的农耕区)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3

一、东南亚

1、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形特点:

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

⑴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二、南亚

1、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两段与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2、南亚三大地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

⑴印度河:发源于中国的西藏,由北自南注入阿拉伯海,主体在巴基斯坦境内;

⑵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4、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高温多雨;雨季:6—10月温热多雨;凉季:11—次年2月,凉爽。

三、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见世界地理P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

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4

1.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2.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3.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4.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5.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6.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THE END
0.地震知识科普与应急措施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造成该地区地壳比较活跃,是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地中海: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这里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jvzquC41yy}/lrfpuj{/exr1r1if2>;fh6le4:
1.真相探索网,新浪,网易,凤凰网,腾讯,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编辑本段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jvzq<84yyy4bt}xwpngoi7hqo1TfyMjvckr/c|uAkfC:5:<9
2.中考地理知识点提纲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四)气候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温度带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juoitfqhwjbq8h;38;247mvon
3.图3滇西南地区地壳厚度与活动断裂分布图8图3 滇西南地区地壳厚度与活动断裂分布图8) ①红河断裂;②澜沧江断裂;③普洱断裂; ④南汀河断裂;⑤勐海断裂;⑥木嘎断裂 Fig.3 Map of crustal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active faults in southwest Yunnan area jvzquC41fczb0nftvjwvctj0ep5ec}fujcxf1mfvc1€igwqk1|nxgr4jvor02A7250nuo
4.共享动态图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产出震源机制解 六、区域构造 地震震中位于红河断裂带北段附近。震中附近发育全新世活动的鹤庆-洱源断裂。 图8 区域地震构造图 点击下载震中500公里范围内的断层数据-geojson格式 点击下载震中500公里范围内的断层数据-dat格式 jvzquC41fczb0nftvjwvctj0ep5hzmy1kplp1;5471946?<577:/j}rn
5.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5.5级地震应急产品已发布共享动态自1900年以来,该地区100千米范围内M3.0级及以上地震共发生171次,其中6.0~6.9级地震5次,5.0~5.9级地震 14 次,4.0~4.9级地震28次,3.0~3.9级地震124次。最大为2025年01月0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距本次震中约46千米。 图2 历史地震分布图 jvzquC41fczb0nftvjwvctj0ep5hzmy1kplp1;5471946?<569?/j}rn
6.AppStore:地图集- 矿产分布图 - 新能源分布图 - 海洋资源分布图 【气候类型分布图】 - 季候风示意图 - 年降水量分布图 - 地势阶梯示意图 - 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 干湿地区分布图 【自然灾害分布图】 - 自然灾害整体分布图 - 水灾分布图 - 旱灾分布图 - 火山和地震带 jvzquC41crvt0jurng4dqv4tw1gqr8*G7'?D'K5'G7+:D.GG'G?&;K*:81oe3:637397:;
7.中国自然灾害地图20240812002453.pdf图1中国滑坡发育示意图 图2中国火山分布图 图3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 图4中国陆地稳定区、活动带及地震带 图5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基本单元多度 图6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灾次 图7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图8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 图9中国酸雨分布图 图10中国因灾倒塌房屋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731A6363942:72287327xjvo
8.板块.(3)在图中用“标示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4)中国属于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由___大板块构成,几乎全为海洋的板块是:___. (2)阿拉伯半岛属于___洲,属于___板块. (3)在图中用“ ”标示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4)中国属于___板块. (5)分别写出图中序号所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967go7gdg;4ck79eg::e<9:5hif;9984
9.津城名师联袂送上助考“锦囊”(上篇)新闻中心地图册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考试前必须重新温习,关注细节,尤其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风和气团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同时中国地理中涉及的地图内容更要记忆犹新──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湖、中国的资源等。jvzq<84pgyy/gwttvj4dqv3ep1yzu}jo1463485714;02>78;8<167xjvor
10.临清市今天地震最新消息,临清市历史上地震统计及地震带分布图到4月17日(三月初七),济南府、东昌府的历城、长清、济阳、临邑、乐陵、东阿、茌、肥乡等地又发生5.5级地震,并连震三日,倒坏民居无数,聊城、武定州等同日亦震。 上图是中国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4、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6月6日,阴5.0级地震 清代灾民衣不蔽体jvzq<84yyy4dtnikvugjnrsi0eun1QzcFcthZrsYgp582B>270nuou
11.板块.(3)在图中用“标示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4)中国属于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由 大板块构成,几乎全为海洋的板块是: . (2)阿拉伯半岛属于 洲,属于 板块. (3)在图中用“ ”标示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4)中国属于 板块. (5)分别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4j19A:8:4>75::gd::d<8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