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课件(地球表面的变化)pptx

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优质课件JK·小学科学目录2.2地球的结构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2.1地球的表面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2.6水的作用2.7总结我们的认识2.5风的作用2-1

地球的表面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你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一、聚焦2.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称之为地貌,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峡谷、岛屿与海洋等地貌。这里以前是一片湖泊这里是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

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我们能够发现即使是同一地区,多年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也有差别。有一些地貌是地球的内力作用造成的,如地壳运动、地震、火山,还有一些是由于外力作用带来的改变,如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二、探索1.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我们发现,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而且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根据三年级所学知识可知,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71%。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1)观察我国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高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势整体呈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杭州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拨在500米以下。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2)描述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成因。①弯曲的岩层。特点:岩层发生倾斜,或者形成各样的弯曲。成因:地壳运动。岩层主要是在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内力长期作用下发生永久性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甚至地震引起的岩层断裂。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2)描述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成因。②长白山天池。特点: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盆状的火山口积水成湖,被多座山峰环绕。成因:火山。长白山天池是1200万年前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2)描述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成因。③敦煌的雅丹地貌。特点:小土丘,或柱状、石墩状,土质坚硬,各具形态,千奇百怪。成因:风的作用。由于长期地风沙侵蚀,沙漠里由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逐渐形成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或者演变石柱、石墩。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2)描述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成因。④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特点: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成因:水的作用。土质疏松,土壤颗粒小,长期地流水侵蚀。二、探索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2)描述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及成因。⑤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特点:沙洲是河道中央由沙石积累而成的“小岛”,平缓宽广。成因:水的作用。由水流、波浪的携带泥沙经沉积作用形成的。二、探索3.地形地貌记录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杭州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形地貌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弯曲的岩层长白山天池敦煌的雅丹地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岩层波状弯曲,或有断裂千姿百态的土丘地震(地壳运动)盆状湖泊被群山环抱火山喷发后,休眠的火山口形成风的作用地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的作用在河道中央形成的平缓、宽广的小岛水的作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拨在500米以下三、研讨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地形特点描述模式图高原海拨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山地峰峦高耸,地势陡峭平原海拔低,平坦、开阔丘陵地势起伏,海拔不高,坡度较缓盆地四周高,中部低而平坦三、研讨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地表的地形地貌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能够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比较剧烈的运动;外力作用主要是风的作用、水的作用,也包括生物因素作用等。

四、拓展关于地形地貌,你还了解哪些知识?1.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被海洋分开没有完全连在一起;而海洋则连成一片。2.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4.中国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5.中国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6.中国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7.中国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五、课堂小结2-1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观察地形地貌观察世界地形图整体:高低不平,复杂多样常见的陆地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典型地形地貌观察中国地形图组成: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成因地壳运动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弯曲的岩层敦煌雅丹地貌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黄河海口沙洲黄土高原沟壑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特点海拔高,地面宽广海拔低,平坦开阔海拔不高,坡度较缓峰峦高耸,地势陡峭四周高,中间低平1.填空题:(1)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

对土地的作用形成的。(2)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热较低的地形是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

、南美洲。2.判断:①地球表面是非常平坦的。(

)②海边的悬崖不是一种地貌。()③海拨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④敦煌雅丹地貌是由地震形成的的。()⑤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一成不变的。(

)七、课堂练习高低不平,复杂多样非洲盆地流水风的作用南极洲也是一讨论会地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大洋洲北美洲3.下列选项中,不能导致地形地貌改变的是()。A.海水侵蚀B.风化作用C.白色垃圾4.平原的特点是()。

A.峰峦高耸B.低平而宽广

C.周围较高、中间地平5.下列地形中,由地震形成的是()。

A.弯曲的岩层

B.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6.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东部多高山,西部多平原

B.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C.以平原为主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敦煌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搬运泥沙至下游、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对土地的作用形成的六、课堂练习BABCA六、课堂练习8.连线题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丘陵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山地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

平原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2-2

地球的结构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科学家为了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尝试过钻孔的方法,但是钻到14千米依然是坚硬的岩石层。后来,又尝试通过地震和核试验产生地震波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初步打开了地球内部的盲盒。二、探索1.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有6300多千米,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由岩石构成的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17km平均厚度2865km充满了炽热的岩浆,平均厚度3400km二、探索2.了解地壳的组成。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岩浆岩玄武石、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二、探索3.了解地壳的运动。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二、探索4.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按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切开模型,观察它的剖面。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间的关系。要求:二、探索4.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地壳地幔地核17km2865km3400km平均17km首先根据地壳、地幔、地核的平均厚度,按照比例计算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的大小。每层做多厚比较合理呢?方法:3400km2865km6.2cm3.4cm红球直径(地核):3.4cm黄球直径:蓝球地壳:薄薄一层0.017cm2.8+3.4=6.2cm三、研讨及小结1.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2.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3.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结构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1.填空题:(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

、地幔、

三个圈层。(2)地壳在不断运动,

的岩浆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

让我们感受到。2.判断:①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两层,地壳和地核。(

)②地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固体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地幔层。()④砂岩属于沉积岩。()⑤地球的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⑥页岩变质会形成板岩。()⑦如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模型,那么蛋白相当于地幔。()七、课堂练习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地核地壳地震固体岩石构成了地壳,而大部分地幔可以缓慢流动火山喷发3.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相当于鸡蛋的()。A.蛋壳B.蛋清C.蛋黄

4.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做的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色代表地幔

B.红色代表地核

C.黄色代表地壳5.(

)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A.大理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6.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

)。

A.变质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7.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地核中岩浆喷发

B.地壳岩层运动

C.泥沙沉积六、课堂练习BCBAA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二、探索1.了解地震的成因。(1)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

地下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就会发生断裂或错动,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从而形成地震。理由是: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二、探索1.了解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材料分别代表什么?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2)做模拟实验。实验方法: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土、水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中。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拉开挤压二、探索1.了解地震的成因。(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岩层发生弯曲岩层断裂、错动

模拟实验中,当两个半截小盒(板块)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挤压,进而发生断裂或隆起。

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有的相互碰撞挤压,有的彼此分离张裂……,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就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岩石圈内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强烈释放,这样就发生了地震。二、探索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还可能引发海啸。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二、探索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2)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扭曲变形强烈的地震会使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①造成地面的沉降与隆升;②形成地面裂缝、塌陷和堰塞湖等。二、探索3.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

头脑保持清醒冷静,迅速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若不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1)在家中如何进行自救。二、探索

正在演出的影剧院应立即停止演出,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里,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体育场比赛的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2)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自救。3.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二、探索3.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过程非常短暂通常只有短短几秒钟。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是非常重要的,除非在十几秒内能迅速跑到户外开阔地,否则不要尝试往外跑或往楼上跑。遇到地震时,牢记“伏地、遮蔽、手抓牢”的地震自身保护口诀。做法是: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二、探索4.搜集相关防震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可以从地震预防、地震自救、地震救灾几个方面来制作。三、研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使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或破裂。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三、研讨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错动,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会引起地面震动,产生裂缝带,山崩地裂,地基沉陷,山体等自然物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还会引发海啸、形成堰塞湖等。

板块挤压成因:地壳运动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

河道堵塞、公路毁坏、房屋倒塌等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造成地面的沉降与隆升,形成地面

裂缝、塌陷和堰塞湖等

岩层变化:弯曲、断裂、错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①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②来不及撤离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③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选择跳窗逃生。1.填空题:(1)地面的震动称为

,它是岩石圈内的

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2)组成岩石圈的

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这些板块的运动造成了

,阻塞河道,形成了

。2.判断:①地震是因为地下某种物质发生爆炸引起的地面震动。()②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③地震不会改变地形地貌。()

④地震时可能出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情况。()⑤地震通常比较强烈,破坏力强。()五、课堂练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板块运动的表现。滑坡六地震堰塞湖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地震能量3.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一部分。A.地壳B.地幔C.地核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内部温度太高B.地壳的运动C.人类的活动5.绝大多数地震是由(

)造成的。

A.火山爆发

B.岩层断裂

C.山洪暴发6.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适合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7.(

)是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

A.盆地

B.堰塞湖

C.平原五、课堂练习CBBAB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

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火山喷发会经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地壳运动导致火山喷发二、探索1.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1)观察下图并阅读文字,了解火山喷发的情景。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时,曾形成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形成数座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火红的岩浆从裂口涌出来,像火龙一样在地面蜿蜒……有的火山喷发时,有火山灰和火热的石块像浓烟一样从裂口喷出,冲上高空。火山喷发的情景:

熔岩喷涌、形成裂缝、喷发火山灰……。二、探索1.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2)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火山喷发后,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有的会形成火山口湖,有的会在海洋形成火山岛,有的会在陆地形成火山岩小山。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叙尔特塞火山岛位于冰岛南部,是在1963年至1967年间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二、探索1.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①火山的类型:火山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它们的活动情况可以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大类。正在喷发或周期性、间歇性喷发的,叫活火山,全球约有500座;早已停止喷发,近代又没有任何要喷发的迹象,仅有火山遗迹的,叫死火山;有可能复活喷发活动的,叫休眠火山。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②日本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③维苏咸火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在历史上多次喷发,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灰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庞贝古城。二、探索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1)根据前面的学习,推测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并说出猜想。③①②我的猜想:地球内部的高温使岩石熔化;岩石熔化成岩浆,体积膨胀产生高压;岩浆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的气体使压力加大;地壳运动产生了薄弱地带;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使岩浆从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二、探索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2)做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二、探索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2)做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观察“火山”喷发现象酒精灯加热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土豆泥模拟地球的岩石圈层(地壳)。番茄酱模拟地幔层的岩浆。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我发现,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每种实验材料代表什么?

火山喷发前有预兆,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压力,使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而薄弱地带的形成是因为地壳运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验证了我们对火山喷发成因的猜测。三、研讨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地壳运动产生了地壳薄弱地带,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如形成火山口湖、在海上新增一块陆地等。有的会形成火山口湖、在海洋形成火山岛、在陆地形成火山岩小山……。三、研讨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火山喷发时的滚滚浓烟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火山灰

有害一面: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有利一面: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四、课堂小结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地表变化:会形成火山口湖、火山岛、火山岩小山喷发情景:熔岩喷涌、形成裂缝、喷发火山灰模拟实验及现象成因: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等因素有关,归根结底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探索火山喷发成因有害一面: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一面:火山灰能提高土壤的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填空题:(1)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使用的番茄酱要进行适当的

,参加实验的同学要佩戴

,以防发生危险。(2)实验中,燃着的酒精灯模拟的是

;土豆泥模拟的是

;番茄酱模拟的是

。2.判断:①火山的形成和地球的内部运动有关。()②做模拟实验是一种很好的科学研究方法。()③我国境内没有火山。()④火山现象只会在陆地上发生,海底是不会有火山现象的。()⑤火山都是有规律地喷发。()

⑥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两种方式。()⑦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地震。()五、课堂练习我国境内现有八个“活火山”岩浆地球内部高温稀释都会发生地壳护目镜喷发前有预兆,但无规律3.长白山天池是由()形成的。A.地震B.火山喷发C.地震和火山共同作用4.火山喷发后,形成最显著的地形地貌是()。

A.湖泊B.堰塞湖C.火山锥5.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的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A.番茄酱冒出B.土豆泥纹丝不动C.土豆泥出现裂缝,并向外冒热气6.下列与火山喷发无关的是(

)。

A.污染空气

B.产生裂谷

C.滑坡、山崩、泥石流7.火山喷发带来的益处是(

)。

A.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肥沃

B.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C.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五、课堂练习BCCBA2-5

风的作用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因为太阳的作用,大气冷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是怎样形成的?风又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

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力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力越强,它所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从而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二、探索1.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我们的看法(班级记录表)

日期:……风能吹跑土壤;风能吹起沙子;风能把土地吹干形成裂缝;风能把树连根拨起;风携带的沙子还会对岩石造成破坏二、探索2.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等。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2)然后用砂纸用力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3)比较打磨前和打磨后的岩石,你有什么发现?我的观察记录

日期我的预测:观察结果:我的解释:打磨的岩石会被磨掉碎渣。打磨的岩石表面有一些颗粒掉落,岩石表面出现磨痕。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会对岩石表面进行冲击、摩擦,进而损坏岩石。二、探索3.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①形成戈壁②形成沙漠你知道戈壁和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吗?

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二、探索3.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风蚀蘑菇③形成多种风蚀地貌风蚀穴风蚀柱雅丹地貌(风蚀城堡)二、探索4.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风蚀作用风的作用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沙漠形成风蚀地貌,如戈壁、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穴、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沙漠戈壁滩三、研讨1.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在模拟实验中是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我国西部有的地区常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经常刮大风。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擦过时,就像用磨刀石在打磨,不断对岩石进行侵蚀,慢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经过成千上万年的作用,就变成现在的奇形怪状了。三、研讨2.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这里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加之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等因素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持续扩展,形成了自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貌。在模拟实验中,用砂纸打磨的岩石表面一些颗粒掉落,岩石上出现磨痕。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植被稀少,以荒漠、戈壁为主,这主要是由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等作用逐渐形成的。三、研讨3.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风的作用外,动物、植物、水等因素也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变化。动物水,天气······植物三、研讨4.动物、植物、水等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地球表面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的地表变化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其破坏程度剧烈,时间也短。而植物、动物、水等因素的作用比较温和、缓慢,需要一个长时间累积的过程。四、课堂小结2-5风的作用风的作用风蚀作用模拟实验: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堆积型地貌:沙漠风蚀型地貌: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穴风作用下的典型地貌风的作用特点风、水、动物、植物的作用1.填空题:(1)地球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

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

。(2)戈壁是风的

作用形成的;沙漠是风的

作用形成的。(3)沙漠地区石蘑菇的形成主要是

作用的结果。2.判断:①可以用砂纸模拟风沙对岩石的作用。()②地球表面受到风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③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这是岩石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④风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起作用。()⑤动物的活动不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影响。()

⑥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形成的。()⑦坚硬的岩石不会被侵蚀,永远不会改变模样。()⑧风可以使石头越变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去。(

)五、课堂练习风的作用长期缓慢风蚀侵蚀风岩石风化也与动物有关堆积缓慢岩石会缓慢风化

3.下列天气现象与风的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沙尘暴

B.雾

C.冰雹4.打磨岩石时,要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所以方向是()。A.水平的B.竖直的C.任意的5.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7.下列关于风的作用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把土地吹干形成裂缝

B.能形成沙尘暴

C.能使土地更肥沃8.下列成语中能说明风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的是(

)。

A.风起云涌

B.飞沙走石

C.风和日丽9.风对岩石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风卷起岩石,搬运过程中磨损岩石B.风吹起沙子磨损岩石表面C.风吹干岩石表面,使岩石表面出现裂缝五、课堂练习CCAABB2-6

水的作用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地表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颜色的沙子泥土小桶自制喷壶塑料盒报纸二、探索1.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制作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2)用喷壶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3)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并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二、探索1.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步骤:实验记录:降雨前降雨后土壤样子我的发现带颜色的沙子堆在小山丘顶部带颜色的沙子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说明降雨对土地的改变主要是

作用,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

。侵蚀水土流失山丘模型(降雨前)降雨中降雨后二、探索2.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阅读下面资料,丰富我们对河流改变地表的认识。

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有了水流。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冲塌,泥沙石块被水流带走。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我国长江三角洲(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讨1.降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认识解释下图中沟壑的形成?降雨会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主要是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的。

水流平缓,水中泥沙易沉积堆积,形成沙洲。三、研讨2.河流会对地表带来哪些改变?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识试着进行解释。黄河第一湾--乾坤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凸岸凹岸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

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故形成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水流平缓,形成了河滩。特点:原因:特点:原因:三、研讨3.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降雨会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水流平缓时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如乾坤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作用特点的比较地震和火山喷发风水地表变化迅速、剧烈。地震形成断裂、褶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表变化缓慢的、温和的、长期的,形成风蚀地貌地表变化缓慢的、温和的、长期的,形成沟壑、弯曲的河道、沙洲四、课堂小结2-6水的作用水的作用降雨:模拟降雨对对土地的影响。降雨会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河流的侵蚀作用:如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河流的沉积作用: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水的作用特点风、水、动物、植物的作用1.填空题:(1)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雨水对土地有________作用;雨水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___________。(2)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水流速度

,河流下游水流速度

。(3)屋檐下面凹陷的坑是由

的冲击作用形成的。2.判断:①做模拟实验时,为了形成对比要分别观察记录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②雨水流动带走了泥沙,并汇聚到一起形成径流。()③只有流水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④河流对土地只会产生不利的作用。()⑤鹅卵石的形成与河流的作用有关。(

⑥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丘陵。()⑦黄河的河床高出两岸地面,这种地上河是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造成的()五、课堂练习风、海浪、冰川也有水慢水土流失也会形成肥沃的平原快侵蚀入海口往往是平原3.入海口的冲积平原是由()形成的。

A.风力侵蚀B.泥沙沉积C.海水冲刷4.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B.植被C.黏土和细沙5.在做模拟实验时,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不是为了()。A.便于观察B.更加美观

C.方便实验前后对比6.下列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B.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小,侵蚀力变弱C.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到斜坡下部和坡脚处7.一般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

)。

A.较慢

B.较快

C.相同五、课堂练习BBCBB8.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

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弯道会更弯

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弯道会变直

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弯道会更弯9.关于下图所示的地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A.乾坤湾的形成是因为内侧和外侧水流速度不同造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水对土壤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五、课堂练习BC2-7

总结我们的认识教科版五上科学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聚焦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所了解。弯曲的岩层风的作用敦煌的雅丹地貌河流的侵蚀作用通天河蛇曲海浪的侵蚀作用长白山天池河流的沉积作用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礁石地震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火山喷发请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对应的成因连线。二、探索1.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1)观察我们的活动记录表,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图片编号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弯曲的岩层2长白山天池3敦煌的雅丹地貌4黄土高原高上的沟壑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地震(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到挤压)火山喷发形成风的作用水(降雨)的作用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二、探索1.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2)重新观察第1课的5幅图片,根据我们的所学,对每一种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并与先前的猜测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认识: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内部的力量如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球外部的力量如水的作用、风的作用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会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形变化。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也有影响。比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减少,加剧水土流失,加剧洪水灾害,加剧土地荒漠化等。生活中,人们通常采用植树造林来防治水土流失,通过修筑堤坝、疏通河道等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二、探索2.模拟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2)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湿润且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壤、有植物生长的土壤、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槽、小铲子、喷壶(饮料瓶,在瓶盖上扎孔)、水、接水容器、高度相同的木块。二、探索2.模拟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不同条件:相同条件:一个小山丘有植物覆盖;一个小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幼儿园——“融”乐园,悦实验之大班亲子科学活动《火山喷发》【云乐学】西安市莲湖民族幼儿园——“融”乐园,悦实验之大班亲子科学活动《火山喷发》 西安市莲湖民族幼儿园 【走进“融”乐园,聆听“融”花开】 科学小实验是孩子们很喜爱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个关于火山喷发的小实验jvzquC41yy}/onnrkct/ew46k9ilq
1.​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恐龙灭绝的十大原因猜想第2个猜想是火山喷发 有理论认为在当时存在严重火山喷发情况,致使大量的硫进入空气使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洋酸化,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第3个猜想是彗星撞击地球 有理论认为撞击地球的并不是小行星,而是彗星,彗星撞击地球你会造成更多的灰尘和杂物进入空气,致使恐龙灭绝。 jvzquC41dcoew6rkr0~jcwokejooc7hqo1tfy|4fgvgjn|d47:6857mvon
2.冰岛火山喷发国内航班全停2012世界末日大猜想(图)房产资讯当地时间21日晚,北欧国家冰岛东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开始喷发,喷发是间歇性的,时而有大量浓烟直冲云霄。据该国官方的消息,火山喷发形成烟柱时达到20公里。目前还没有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格里姆火山是冰岛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已多次喷发,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4年。据报道,虽然这座火山jvzquC41o0lbpp3eqo5og€xkphu0ds472:;:9>3jvor
3.大气专家谈汤加火山喷发:泰坦尼克号沉没或与火山喷发有关此次用核弹冲击波消灭台风的猜想被推翻 羊城晚报:此次汤加火山喷发还有哪些现象和影响? 刘飞:此次汤加火山喷发也存在其它方面的影响,过去1963、1982、1991年三次大的火山喷发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都出现显著的降低。大量的火山矿物质降入南太平洋,其对南太平洋生物的施肥作用如何影响气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jvzquC41pg}t0‚hyd0ipo872443138721euovnsva6664><530nuo
4.小亮学习了科学课中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作用》之后,回家做了两个小亮学习了科学课中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作用》之后,回家做了两个实验。他找来几张餐巾纸平放在桌面上,再把手放在纸的两端。1.他先做了第一个实验。他把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他观察到纸的中间会形成( )。这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纸代表的是( ),手挤压的力表示( )。2.通过这个实验,他推测:如果在现实中,岩层受到力的作用 jvzquC41|wpvcw3zmy4dqv454s82:@=2784ivvq
5.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期中知识清单)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湘科版)(4)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A.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浙西大峡谷【答案】(1)岩浆;火山;地球内部作用 (2)②④①③⑤ (3)地壳 (4)B【解析】【分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jvzquC41yy}/|}m0eun1|thv1;52956: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