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疫情又严重了,大部分人又居家了。
大街上冷冷清清,朋友圈里山呼海啸。
妈妈们诉说着孩子又又又又又居家的噩耗,激动地挺不住了。
我看到的是:
妈妈们:救命,一万名球迷正在我家狂欢,我还得给他们做饭;
男人们:救命,我和我的一万个兄弟可以通宵狂欢!还有免费的饭吃!
总之,居家的日子,让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更紧张了。哪怕是最淡定的妈妈们,也迎来了和孩子大眼瞪小眼的崩溃日常。
01
共出过新老两个版本,老版 4 季 40 集(单集 21 分钟)+ 新版 4 季 32 集(单集 20 分钟)
非要类比的话,亦正亦邪、只偷其他小偷并将赃物物归原主的卡门,大概就是当代的罗宾汉,性别反转的亚森 · 罗平,怪盗基德的祖奶奶,猫眼三姐妹三合一的老大姐吧。
卓越的艺术品位、超群的智慧和技艺,以及连警犬看见她都要乖乖坐下吐舌头的魅力……身穿红色风衣、头戴红色宽檐帽的神秘大盗卡门,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小到梵高自画像的眼睛、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到比萨斜塔和阳光大金塔,没有她不能偷走的东西。
图片出自 1994 年版《神偷卡门》
可以说,1994 年在小神龙俱乐部首播的老版《神偷卡门》,不知道是多少孩子心中的理想女性启蒙作。看过这部作品的小朋友,没有哪个男孩不爱神偷卡门,没有哪个女孩不想成为神偷卡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以为歌剧《卡门》就是根据《神偷卡门》的故事改的……
图片出自 2019 年版《神偷卡门》
这部动画片不但成功塑造了一个迷人的角色,还是我看过最早的将人文地理知识融入故事情节的动画片。
可能是因为本片原作是改编自一部青少年教育向的解谜游戏《Where Is Carmen Sandiego》,故事里一直追踪卡门的主角姐弟 Ivy和 Zac,每次在分析卡门留下的线索和下一步的偷盗目标时,就会运用她们所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推理演绎,这些穿插引入的知识讲解,会以对白讨论、思考题和复习小 Tips 等各种形式出现,小时候看觉得这种设计简直酷毙了!那大概就是最早体会「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刻吧。
老版里还有在上海偷石狮子的情节,图片出自 1994 年版《神偷卡门》
也许是因为当年的《神偷卡门》太过成功,2019 年,奈飞推出了新版的《神偷卡门》。
和当年的故事不同,原本在故事中出场不多,仅作为线索引领作用的卡门,这次变成了新故事的主角,完善了她的成长经历和人物故事,也讲述了更多以她为主要视角的精彩偷盗过程,而当年追踪卡门的 player,也成为了卡门的幕后搭档。
来看看她的预告片,让孩子们兴奋去吧。
02
《石纪元》
《石纪元》日本版海报,图片来自豆瓣
一个平常的中午,正在读初中的热血青年大树正准备向心仪的女孩告白,没想到一道绿光笼罩了大地…… 说时迟那时快呀……
「触电般不可思议像一个奇迹
划过我的生命里~」
伴随着一个幸运和一个冲击……
整个地球上的人类,都被不知名的绿光击中,石化了。
没错,全人类都变成了石像,而这其中只有少数抱有强烈意志的人才保持着自我意识。
带着未完成告白的执念,大树再次从石化中苏醒,这时他的好朋友,本作男主角千空告诉他:现在已经是公元 5738 年 10 月 5 日啦,人类文明已经在几千年的石化中彻底归于无,我们带着一身现代文明人的知识储备,进入石器时代啦。
《石纪元》中残存的人类文明遗迹,图片来自豆瓣
和心里全靠爱情支撑下来的大树不同,支撑千空保持千年清醒的力量是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发现自己虽然石化但仍然保持着清醒意识之后,千空大概意识到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研究机会,于是在心里默默地查数,愣是靠着数数,活了三千多年,不但帮助自己保持了清醒,还延续了人类历史的纪年法。(辛苦了,千空同学)
整个故事就在这样的设定中展开,从小热爱科学的好同学千空,不但以自己的苏醒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中推测出了促使石像复原的科学原理,还就地取材,配置化学药剂,通过不断地实验,成功复原自己的好友大树。这两位新世纪伊甸园中的亚当和亚当,开启了新人类的故事。
左为大树,右为千空,图片来自豆瓣
在石纪元的世界里,凭借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千空不但生火、采集食物、做衣服、造房子,更是制造出了玻璃、电话、留声机,甚至是可乐!(所有过程都有科学原理和依据讲解,相当科学了)
千空牌可乐,瓶子是老手艺人吹制出来的,当然,玻璃是千空做出来的。图片来自豆瓣
看这部动画片,孩子们只会明白一个道理——「学好数理化,沉睡千年都不怕」。
图片来自豆瓣
当然,这不是一部「独尊理科」的作品,五好青年千空,有着满满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历史素养。当制作出的「复活药水」产量不足,复活人数有限的时候,如何选择接下来要复活的对象就成为了技术活儿。
屏幕前的你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会优先选择复活哪些人呢?Ta 们都是什么样的职业呢?如果复活的人不听你的指挥,想要自立为王怎么办?当复活者超过一定数量,用于分配和交换的物资不够了,你又要如何分配和管理这一大群人呢?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了,从最初单纯对于生活环境的改造和基础建设,整个故事在中后期已经变得更像人类社会的小型模拟游戏,权力机关、军队、货币、股份、战争…… 这些概念一个不落地围绕主角重演了一遍,尽管 size 是迷你的,但呈现的原理内核却是完整的。
到了第三季,故事里的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主角团造出能够跨越大洋的大船,开始向海外探索寻找其他幸存者和石油,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要去寻找一切事件的源头:
「翻越过前面山顶和层层白云
绿光在哪里」
所以,绿光到底是咋来的呢?敬请收看《石纪元》。
目前《石纪元》的故事已经完结,可放心观看。如果看完之后,孩子对人类世界的历史或者这个世界的种种真相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可推荐孩子看看下面这套《人类的生活》,可以请他自己对比一下人类真实的历史和故事里的虚拟历史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03
《工作细胞》
如果说《石纪元》通过一个科幻(or 奇幻)的设定,带着孩子走了一遭人类文明的诞生历史,是「人」之外在世界的缩微景观,那么《工作细胞》大概就是带着孩子逛了一遍「人」之内在世界的全景图鉴吧。
将人体内部设计成一座大都市的《工作细胞》,图片来自豆瓣
这是一部将人体里的细胞拟人化,讲述人体内部工作原理的医学科普动画片,正如故事开篇的那句台词一样:
「在人的身体中,约 37 兆 2 千亿个细胞今天也在精神十足地工作呢。」
是的,就是讲述绝命打工人身体里那 37 兆 2 千亿个绝命打工细胞的日常生活。
工作中的细胞,图片来自豆瓣
比起《石纪元》略带争议的人物形象,《工作细胞》的画面充分体现了「萌即正义」的原理,来看看负责运输氧气永远元气的红血球,负责与细菌、病毒斗争的白血球~
看图是不是也分得出谁是红细胞谁是白细胞?图片来自豆瓣
还有…… 还有工作在伤口第一线帮忙止血、萌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血小板……
现实中的血小板,体形就比一般的细胞要小,而且是黄色的,小书包才是本体~ 图片来自豆瓣
当然,除了这些你最熟悉的细胞,你还会看到杀手 T 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NK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初始T细胞、记忆细胞、单核细胞、癌细胞等等能组成一套「报胞名儿」的细胞群像。
相信看完这样的故事,孩子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吧。如果你的孩子稍大一点,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妨推荐 Ta 再看看这本《人体是个奇迹:三十七万亿的细胞都在说》。书中用了更加科学、严谨,但同样轻松易懂的形式来讲述人体细胞的工作原理,这样顺着孩子的兴趣搭配着阅读,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一部也许你已经有所耳闻,是日本 NHK 电视台邀请设计大师佐藤卓、原研哉等人专门为孩子拍摄的思维认知和美育启蒙节目《啊!设计》,共有 200 集,单集只要 15 分钟。4 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看~
另一部,嘿嘿,可能是让很多家长闻风丧胆的主题,我们最后说,先来看看这部《啊!设计》。
04
《啊!设计》
《啊!设计》海报,图片来自豆瓣
这部作品在诞生之初,就因其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引起设计界和教育界的讨论。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它沉浸式地创意思路和艺术感的视觉表现。
当你观看节目的时候,仿佛魂穿到一名设计师的身上,你透过 Ta 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通过那些被收入镜头、被放大的细节,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这样的动作代表观察,而这些连续出现的细节之间有某种关联性。
观察光与影,图片来自豆瓣
不只是设计师眼中观察到的世界,它还邀请你进入设计师的大脑,去观看、体会大脑思考的过程,如何拆解与重构、如何考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啊!设计》里没有旁白,这样的过程并不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而是通过视觉直接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它直接拍出了一位设计师的脑内小剧场。
拆解并重构一根玉米,图片来自豆瓣
拆解一个书包,图片来自豆瓣
如同它所探讨的主题「设计」一样,好的设计作品到底好在哪儿,其实很难用抽象的文字讲清楚,可只要你亲手摸一摸、用一用,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便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这部作品也是一样,只有亲眼去看、亲身去体验才能会领略其独特之处。
目前《啊!设计》在优酷和爱奇艺都能观看,欢迎你带着孩子一起体会「拆菜」的乐趣,期待它提供的视角能带给孩子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晚试试拆个大头菜吧,图片来自豆瓣
今天要推荐的最后一部作品,首播于 2008 年,比很多孩子都要大,但今天看来纪录片的立意和呈现方式仍是毫不过时,很多思考和看待事物的方法,还是相当前沿。而它所探讨的主题,正是令无数家长和孩子闻风丧胆的 ——数学。
05
《数学的故事》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部关于数学的纪录片。
但你要是没太注意就点进去了,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人文风情纪录片。因为作者讲数学的方式,就是去世界各地旅行,探寻古老文明中的数学意识。
全篇一共 4 集,第二集是专门讲中国的。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
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题目,图片来自豆瓣
你会发现那些最高深的数学知识往往诞生于民间,隐匿于生活之中,在日常住宅中、在日用器皿中、在孩童的玩具里,它无处不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是没有被我们看见和发现。而数学家就是那个从寻常事物中找到某种 pattern(范式)的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哪怕当成人文历史风光片看看也完全 OK 的纪录片。
图片来自豆瓣
万一,万一看完这部纪录片,你的孩子或者你,对数学的看法有了那么一点点改观,发现这个被应试教育塑造得有些面目狰狞的小伙伴其实还挺可爱的,那么在这里推荐你一本《塑造数学脑》,祝福你在数学中发现更多乐趣~
好了,今天的 5 部作品就介绍完了,不知道你想先来试试哪一部呢?
祝每一位居家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好运。
本文作者:首选《啊!设计》的废废
添加:Leonardo2010317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