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系列之——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地震序列:地震的发生经过长期的孕育,即应力积累过程,可以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可发生系列大小、成因联系的地震,叫地震序列。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主震;主震之前往往发生系列微小地震,称前震;主震之后也常发生小于主震的系列地震,称余震。

构造地震通常呈有序列的发生。这可能和产生过程有关。一般地应力即将加强到超过岩石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首先产生系列小错动(或沿断层带开始粘滑交替),从而形成许多小震、前震。接着地应力继续增大,岩层承受不了,整体滑动或断裂滑动,形成大震,即主震。主震发生后,岩层间的平衡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把岩层中剩余能量释放,从而引起系列小余震。

地震现场常见破裂地面上,又出现许多次一级裂隙,错杂其间,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直到许多尚未破坏的地点彻底破坏,所剩应变能才全部释放。这类似压紧弹簧,作用力消失,所蓄位能转化为动能反跳回来,但又难于一下复原,还需经过一段时间慢慢颤动调整,才能恢复平衡位置,即弹簧效应。岩石也具有弹性,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余震3年未消。强度、频度时高时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衰减到平静。

(2)根据1949年以来中国发生强震的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可以归纳为3种:

①单发型地震,又称孤立型地震。前震和余震都很少且微弱,并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能量几乎全部通过主震释放。此类地震较少,1966年安徽定远地震、1967年3月山东临沂地震,震级很小,只有4~4.5级,且均未观测到前震和余震。

②主震型地震最常见,主震震级突出,释放能量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或有或无,但余震很多。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7.3级),发震前24h内共发生500次前震,主震后又多次余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基本没有前震,但余震数年不断。

③震群型地震。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没有突出主震。前震和余震多且较大,常成群出现,活动时间长,衰减慢,活动范围大。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有时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序列复杂,像若干单发型、主震型、震群型组合。如1971年四川省马边地震。

地震序列与岩石和构造的均匀度及复杂性有关。当介质均匀,且介质内应力不集中时,主破裂前无小破裂,主破裂后也很少;当介质不均一且应力有一定的局部或高度集中时,主破裂前后都产生很多小破裂。研究地震序列类型有助于预报地震活动。如1967年河间地震,主震发生后,根据其前震少和震级小(2.3级),判断为主震型地震,不会有较大余震,符合事实。

(二)火山地震

火山爆发引起;也可能是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引起;或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导致地震。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有密切关系。火山地震不多,约占7%。震源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0km。有些地震发生在火山附近,震源深度1~10km,其发生与火山喷发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地下岩浆或气体状态变化产生的地应力分布变化有关,称A型火山地震。还有些地震集中发生在活火山口附近的狭小范围,震源深度浅于1km,影响范围小,称B型火山地震。有时地下岩浆冲至接近地面,但未喷出地表,也可产生地震,称潜火山地震。

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冲击地震

山崩、滑坡引起,或碳酸盐岩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地下溶洞,洞顶塌落引起,也称塌陷地震。为数少,约占3%。震源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也不大。1935年广西永福县发生塌陷,面积4万m2,地面崩落成深潭,声闻数十里,屋瓦震动。1972年山西大同西部煤矿采空区,大面积顶板塌落引起地震,最大震级3.4级,震中区建筑物轻微破坏。

(四)水库地震

有些地方原来很少地震,后来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地震。说明与水的作用有关,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水是诱发因素。如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蓄水,库区周围地震频度逐渐增加,1962年3月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震中烈度8度,是已知最大水库地震。截至1972年,该区共记录了26万次地震(图4-115)。

又如埃及阿斯旺水库,坝高110m,库容165亿m3,1960年开工,1964年截流蓄水,1968年投入运行。此地区在建库前历史上无地震,从1980年出现小震、微震,1981年11月坝址西南60km库区发生了5.6级地震;1982年同一地点又发生5级和4.6级地震。

此外,深井注水、地下抽水也可触发地震。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1962年频繁地震。后停止注水,地震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增加。在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下(活动断层、密集或交叉的断裂,或升降差异运动的过渡部位),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某些自然因素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望期,也容易诱发地震。

四、地震强度

震级和烈度表示,二者概念不同。

(一)震级

地震本身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相关。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计算求出。每次地震所积蓄的能量有一定限度,地震的震级也不会无限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已知最大地震是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的9级地震。震级相差1级,能量差很多倍(表4-4)。如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或1000个5级。

按震级大小,地震分超微震、微震、弱震、强震和大地震。

(1)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能仪器测出。

(2)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仪器测出。

(3)弱震:又称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可以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强震:又称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破坏。

①震级的标度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震级。水平向最大振幅为10mm时,其常用对数为4,则震级为4级。如为14μm,则为0级。根据计算依据,又分面波、体波震级。目前一般都用面波震级,即里氏震级,用M表示。

(5)大地震:7级及其以上,常造成极大破坏。释放能量巨大,一个8.5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一个100×10kW的大型发电厂,10年发电的总和。

(二)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如海城-营口地震是7.3级,唐山地震是7.8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一样。炸弹所含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相当于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和地面破坏现象划分。新中国第一个烈度表发表于1957年,根据中国历史地震资料编制,共分Ⅻ度,与世界各国Ⅻ度表相当。1980年重新修订,制成“中国地震烈度表”(表4-5)。

地震烈度调查后,把各调查点的烈度标在地图上,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曲线,叫等震线,不同等震线组成等震线图(图4-116)。等震线就是不同烈度区的分界线。利用等震线图可确定宏观震中位置、估计震源深度、了解各地烈度变化。对于破坏性地震,等震线包围的最高烈度区称极震区,也就是震中区。根据震中区形状可推断产生地震的断层走向。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先是地震等级(震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其他条件相同时,震级越大,震中烈度越大,地震波及范围越广。如震级相同,震源越浅,对地表破坏性越大。如1960年摩洛哥发生一次只有5.8级的地震,但震源深度仅2~3km,震中烈度达到X度,造成严重破坏。

深源地震常震级很大,而烈度很小。表4-6说明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浅源地震)的关系。

地震烈度与震中距有很大关系。如1975年海城地震(7.3级),震中烈度X度,在沈阳减为I度,北京为V度,长江以南不受任何影响。

震中距相同,地质构造、建筑结构不同,也出现不同烈度。如地质基础坚实,烈度就小些;地质基础薄弱,或有断层、古河道通过,烈度就提高。如1976年唐山地震,玉田、丰润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千米,但破坏程度较轻;而距唐山较远的平谷、通县、大兴,反遭较重破坏。以北京平谷县将军关为例,那里正好有一条断层,坐落于断层上的民房多有倒塌。

基于上述原因,在高烈度区会出现小范围的低烈度区(称“安全岛”);在低烈度区也会出现小范围的高烈度区(如图4-116,在V度烈度区中出现有小片的Ⅵ度区)。统称地震烈度异常。根据地震资料准确划出“安全岛”范围,对建设规划有重要意义。

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好坏、抗震结构及施工质量,都影响破坏程度。如唐山市某工厂的一座三层宿舍楼(处于X度烈度区),其周围建筑物普遍倒塌,它地基牢固、设计好,完好无损。重灾区中有轻灾,轻灾区中有重灾,地震烈度的大小往往是许多因素决定的。

THE END
0.腾冲记实一彭家寨地裂缝及滑坡危险性科考我本人在交流会上做第二次报告,展示了我们后续的调查内容。 会后合影留念。 我们地球所一行在杨局长陪同下参观云南省地震局腾冲地震台。 2016年的变化。 2016年春节,我们再次拜访了腾冲(现在升级为县级市)防震减灾局,当时恰逢负责在腾冲观测次声波前兆的地球所八室苏伟和明月红也在腾冲,我来撮合苏伟与腾冲防震减灾jvzquC41yy}/onnrkct/ew45gwli:=v
1.遥感在地矿中的应用GIS视界地质灾害包括突发性的,如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也包括渐进性的,如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由于自然变异和人为作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裂缝等,每年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长期以来,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对区域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宏观调查的不可缺少的先进jvzq<84yyy4uwnpiky/exr1ikywk|nqp1qoq€qgfik0;970jvsm
2.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重大堵江滑坡孕育规律及其防灾挑战基于2019年实施的三江并流区堵江滑坡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地质成因分析,阶段性揭示了堵江滑坡的一般孕育规律:1)三江并流区的缝合带和活动断裂不仅易使斜坡岩体发生蚀变,降低坡体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对风化作用的敏感性,而且还会产生剧烈的地震内动力作用,诱发堵江滑坡的启动。2)堵江滑坡具有发生在倾倒变形的逆倾斜坡上jvzq<84luwktg7hplq{spjqu0eun1qyon181494714632954:54ivvq
3.地震基础知识及新版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规范讨论.ppt文档全文预览地震基础知识及新版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规范讨论.ppt 82页内容提供方:李教授 大小:24.02 MB 字数:约1.07万字 发布时间:2019-06-03发布于湖南 浏览人气:44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地震基础知识及新版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规范讨论.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72;4924<16:5872632<60ujzn
4.近期或有火山喷发!提醒在冰岛中国公民防范火山地震灾害近期,冰岛西南部雷克雅内斯半岛(Reykjanes peninsula)的格林达维克(Grindavík)北部和西北部地震活动明显增加,半岛面临山体滑坡和落石危险。冰岛地质物理学家表示,有迹象表明该地区近期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地震和火山喷发。驻冰岛使馆提醒在冰中国公民提高安全意识,如遇紧急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使馆寻求协助。jvzquC41yy}/jwyx0v|0pn|u12529;923;83798998868:
5.抗滑桩治理工程滑坡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分析1.2滑坡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随着人口的惫速增长和土地瓷源螅过度拜发,边坡嚏题已成为网地震和火山 楣并列的众球性三大地成灾害(源)之一,也就是人们广为知晓的滑坡、泥石流“。 从以下两个典型实例可熙产生滑坡弱恶果。一是1920年在甘肃发生地震蠹g地区, 滑坡使lO万人丧生(C105e Mecormickl992)“3:二是18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62@4:34913:5882632;70ujzn
6.港大教授:深圳滑坡地下高压气体或是元凶—新闻—科学网岳中琦:在汹涌而来的滑坡泥海面前,几万平米的厂房和居民房屋如多米诺骨牌般,瞬间接连倒塌。事故破坏力如此之大,令人震惊。多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一些地震、滑坡、翻船、山火、火山喷发等自然事件与灾难。但是,它们的成因与机理依然都没有被研究清楚。常常用综合多种因素来解释它们的成因机理。时常,不了了之。类似的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6713805<9:354t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