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港口很早就成为斯里兰卡最为活跃的港口之一,1505年,葡萄牙人开始定居该岛,1507年,他们在加勒建起交易站,并建造了小型城堡。16世纪末,葡萄牙人暂时迁到科伦坡,其后不久,又返回加勒老城,在半岛的北端,建立了城墙堡垒。1625年,由于受到荷兰人的威胁,城堡上又建立了三个堡垒。后来荷兰军队占领了葡萄牙人的军事要塞,环绕着岛屿修筑了城墙,并用一段双层城墙封锁半岛靠近地峡的一侧,18世纪,加勒老城享受了一段没有任何外来侵害的宁静祥和。1796年半岛成为英殖民地,这种地位一直延续到1948年。——百度百科加勒的历史可以说是斯里兰卡近代史的缩影。加勒半岛(古城)概览,基础图片取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我们这几个人,既喜欢 三,五好友 结伴而行,大家一起心舒意畅的高谈阔论,热热闹闹,也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安安静静的。加勒古城,就各自活动,有意思的是,留念的照片选景几乎都在同样的地方。我们住在旗岩附近,早晚两次站在旗岩看印度洋,没有看见名气很大的旗岩跳海。
印度洋的大浪越过这些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礁石以后变得温柔起来.....
加勒灯塔虽没有栋得勒的灯塔高,却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灯塔,我们今天看到的灯塔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是加勒的标志。
左边这栋与灯塔相衬的白色的米拉清真寺,没有圆顶的yisilan风格,有点像殖民风格的教堂。
1927年殖民时期的jingchaju还在正常使用,不能不说加勒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很好。“哈罗”有人给我们打招呼,抬头一看,一位jingguan在二楼向我们打招呼,“Goog morning
沿着城墙走一圈,坚固如初的要塞,不但在历史上起过极大的军事作用,竟然在2004年那次造成三十万人遇难的海啸中,固若金汤的要塞城墙挡住了海啸巨浪的冲击,将古堡当地老百姓的损失减到最低。
炮台只剩下底座
加勒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这样坐着....
沧桑的老城门上的英式盾形纹章
斑驳的墙前鲜花开....
海事博物馆
银联卡在斯里兰卡畅通无阻
加勒古城漫无目的的闲逛,穿越四百年的历史...
几百年了,走时依然准确。
我们在加勒住的民宿是一家新开的民宿,只有三间客房,非常注重细节,整个装修很有品位,主色调是蓝白色,清清爽爽。精致,温馨,浪漫。可见主人的格调高雅,怪不得有人说,加勒是小清新文青的自留地......
我喜欢他们家的照片墙,既是加勒史又是家族史,世家啊。
二楼吃饭的地方,烈日高温,没有雨打芭蕉的诗意小孩子说舍不得你们离开,说着说着,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祝愿他们生意兴隆,生活幸福!加勒值得多呆几天,但我们明天凌晨的飞机,时间有限,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
从加勒古城出发,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这个火车站,坐了大概四十分钟到达科伦坡,我不确定是不是加勒火车站?
加勒,斯里兰卡第三大城市,火车站简陋的难以想象,厕所上锁,瓦西找到工作人员要到钥匙,自己开门,这个待遇只有国际友人才能享受吗?
绕不开的宫崎骏,绕不开的千与千寻......也许关于这段小火车,溢美之词看的太多,也许我没有动漫情节,也许只缘身在此车中,也许海边行车时间太短,不觉得画面有多唯美,但是一段愉快的旅行,不一样要什么绝世美景,坐在车门口,吹着风,看着田野,村庄,房舍,大海一掠而过,与一群陌生孩子东拉西扯,你说,这样的旅行不是很美好吗?。
科伦坡火车站
天气太热,我们时间也不多,科伦坡市容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儿,不知道同伴咋样,我兴味索然,瓦西倒是很敬业,一般旅游网站介绍的景点都带我们外观了一下,ziyouguangchang和清真寺转的时间比较长。
红色qingzhen寺是科伦坡贝塔市场附近一座历史悠久的qingzhen寺,是一栋红白两色砖造建筑。它落成于1908年,是科伦坡的地标建筑之一。据说20世纪初,很多到斯里兰卡的水手都是通过它来辨认科伦坡港口。
市政厅有“科伦坡baigong”之称,由英国人建造,是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对面的维哈马哈德维公园(Viharamahadevi Park)也是市政厅的一部分,是科伦坡市区最大的公园。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是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斯里兰卡的项目,于1973年5月竣工,坐落在科伦坡贝塔区中心地带,建筑宏伟,精美壮观,是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多用于召开国际会议,对面就是中国大使馆。建筑采用八角形平面,以48根雪白大理石柱子组成外廊,大挑檐,花格透空外墙,轻巧开朗,富有热带建筑风格和该国地方特色,建成投入使用30多年来,在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纪念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展览中心和班达拉奈克国际研究中心分别于2003年1月和4月落成,与大厦构成统一的整体,被誉为“中斯友谊的象征”。
独立纪念堂,仿照康缇佛牙寺里那个康缇王朝皇室接见朝觐者大厅而建。
科伦坡匆匆一游,考虑到司机开车安全,回到尼甘布举杯吃了一顿散伙饭,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呼噜一下,十几天的完美旅行就结束了,感谢一路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