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年敲车窗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7月2日,一辆K1373次列车在浙江义乌发生事故,旅客被迫滞留在车厢内长达三个小时,有黑衣青年取下应急备用锤把车窗给砸了,最后这个青年被“批评教育”。
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主要在于这个青年的勇敢获得了众人点赞,乃至于某种程度上这是个隐喻或象征,即在危难时刻要不要敢不敢挺身而出?
如这个青年被“批评教育”了,这还是宽大处理,通报中说了“没有到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鲁迅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也写过,有个傻子把密不透风的屋子给开了窗户,结果遭到其他奴才举报。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也说,如果把铁屋的人唤醒了,铁屋中的人会更痛苦,那言外之意其实是被唤醒更痛苦的人可能会辱骂殴打把他们唤醒的人。
所以,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鲁迅还说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所所以,如果我们不敢挺身而出,那至少应该为“众人抱薪者”多些掌声、鼓励,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沉默,坏人就会越来越嚣张,像谭秦东现在说他不想对外界发生的周遭再去评判或发表意见,像涛哥俺也越来越心灰意冷。
谭秦东曾说:“觉得人这辈子应该让自己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别人的心,就像我以前在微博上有一句话叫作说,愿化作微弱的烛光,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
也许这个世界很冰冷,但我们也的确应该像谭秦东所言所做的那样,“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别人的心”,像鲁迅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有网友所言:“现实中,整个社会就是这列火车。有人勇敢抗争,有人微辞批评,有人悄悄告密,有人默不作声等着坐享其成。如果都选择隐忍,那和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还有什么区别?电影里还有辛德勒从外喷水给车厢降温,可现实的世界,哪有什么好心人从外面救赎?如果想获得幸福,只能靠自己勇敢地挥起锤子。”
涛哥俺近日出版新书《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现代英俊》,全面系统深入地书写了鲁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重点探究了鲁迅对其影响,历时十年完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文史融合雅俗共赏,兼具可读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众多名家推荐,请大家多多指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