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窗青年的隐喻:危难时刻要不要敢不敢挺身而出危难巴金敲窗青年涛哥萧军

最近,青年敲车窗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7月2日,一辆K1373次列车在浙江义乌发生事故,旅客被迫滞留在车厢内长达三个小时,有黑衣青年取下应急备用锤把车窗给砸了,最后这个青年被“批评教育”。

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主要在于这个青年的勇敢获得了众人点赞,乃至于某种程度上这是个隐喻或象征,即在危难时刻要不要敢不敢挺身而出?

如这个青年被“批评教育”了,这还是宽大处理,通报中说了“没有到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鲁迅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也写过,有个傻子把密不透风的屋子给开了窗户,结果遭到其他奴才举报。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也说,如果把铁屋的人唤醒了,铁屋中的人会更痛苦,那言外之意其实是被唤醒更痛苦的人可能会辱骂殴打把他们唤醒的人。

所以,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鲁迅还说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所所以,如果我们不敢挺身而出,那至少应该为“众人抱薪者”多些掌声、鼓励,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沉默,坏人就会越来越嚣张,像谭秦东现在说他不想对外界发生的周遭再去评判或发表意见,像涛哥俺也越来越心灰意冷。

谭秦东曾说:“觉得人这辈子应该让自己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别人的心,就像我以前在微博上有一句话叫作说,愿化作微弱的烛光,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

也许这个世界很冰冷,但我们也的确应该像谭秦东所言所做的那样,“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别人的心”,像鲁迅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有网友所言:“现实中,整个社会就是这列火车。有人勇敢抗争,有人微辞批评,有人悄悄告密,有人默不作声等着坐享其成。如果都选择隐忍,那和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还有什么区别?电影里还有辛德勒从外喷水给车厢降温,可现实的世界,哪有什么好心人从外面救赎?如果想获得幸福,只能靠自己勇敢地挥起锤子。”

涛哥俺近日出版新书《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现代英俊》,全面系统深入地书写了鲁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重点探究了鲁迅对其影响,历时十年完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文史融合雅俗共赏,兼具可读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众多名家推荐,请大家多多指教支持:

THE END
0.死亡并不可怕——童话中的隐喻整体上是对大海啸带来的死难故事进行了童话化的修改,让它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有爱的人与鱼之间的童话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3?6;A<91fote~xukqt08<<52;88;8
1.一场金融海啸里的饥饿游戏(鲨滩)影评坐在本公子前面的是一个带着小女孩的老头,每次鲨鱼出现的时候 他不但会大叫“看到伐,册来了,册来了”一边叫,一边还用手指着屏幕,生怕别人看到不到似得,当除女主以外的人粗线,他又开始狂吠“侬看到伐,好宁来救伊勒”我心里一万只草泥马飞过,“旁友,帮帮忙,今时今日还用好人来形容电影里的角色,你TMD回去看jvzquC41o0jpwkfp0eun1vtxkg5sgngy1>19A6::1
2.梅毒隐喻之于莫泊桑及他的文字疾病的隐喻内容提要:在放浪形骸生活的耳濡目染下,年轻的莫泊桑不知不觉在其笔下流露出一个隐喻、一个关于梅毒的隐喻,并最终死于那个隐喻的本体。本文试图通过抓住名篇《羊脂球》中的碎琐语句,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解开隐喻化的梅毒和莫泊桑之间复杂的种种,并阐释一种观点:梅毒隐喻的流露是莫泊桑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表现。 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3699@<6
3.尼诺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隐喻,费兰特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致敬这场海啸般的决裂发生在米嘉与老卡拉马佐夫之间。他们两人同样爱上了性感美丽的格鲁申卡,为着格鲁申卡而争风吃醋,甚至发展到兵戎相向的地步。因为钱财上的矛盾,更因为老卡拉马佐夫引诱格鲁申卡成为他妻子的行为,米嘉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要杀死老卡拉马佐夫。 他差点就要真的这么做了,但事到临头,米嘉还是按捺住自己最原始的冲动,放下真的想要杀死父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245=:38
4.木槿对《达利:怪诞的超现实迷梦》的笔记(3)打开的抽屉在达利画中都有着相同的寓意,这个形象来自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幼儿在家里时对未知的空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经常打开抽屉查看是否有神秘物存在。达利创造的抽屉形象隐喻战争给人带来的未可知的灾难。 这两幅画,达利均使用了材质的极端对比方式。比如在《煮熟豆子的软建筑——内战的预感》中,一只粗鄙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78>3:><;1ctoq}fvkqt05>5642:51
5.009硬核社会学你为什么老想摆烂?现代职场里的活死人与狗屁工作即将到来的海啸这一隐喻只在最后一刻才发挥作用 他最终到来 并把我们抹去 不幸的是 我们的处境更糟 如果最后一刻永远不会到来呢 嗯 想想金融海啸这个隐喻与所有人类文明神话中都存在的末日洪水的相似性 如果海啸永远不会来结束我们的痛苦呢 就好像神话中的大洪水 jvzquC41yy}/m~lqw0ipo8rkzuuoi8gvpgt5d<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