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江山万里迎春晖!在这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向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及家属们致以新春问候和诚挚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海洋减灾中心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祝龙年吉祥,诸事顺意,幸福安康!
过往的2023年,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海洋减灾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项业务工作,持续推进海洋减灾和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建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责任
一是高质量完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思想理论“铸魂”。中心党委坚持有方案、有调度、有保障,每2周调度一次,确保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统筹协调。
二是党建工作稳步落实,意识形态“强基”。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小组、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中心“两委”和第四(退休)党支部换届选举,第三党支部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直属机关“四强”党支部。
三是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党风廉政“筑坝”。扎实开展“作风转变年”建设,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为中心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纪律保证。
开展联学共建,拓宽“朋友圈”
与部党校班、北京督察局、规划院、地勘基金中心、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室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张思德纪念馆、中央档案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家风展”、贝家花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交流党建和业务工作经验。与预报中心纪委警示教育联学共建共同赴法院旁听公职人员受贿案件审理。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
深度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法》
修订
深度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生态环境监管等条款开展专题论证。2023年10月,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确立法律依据。
《生态海岸带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印发实施
探索建立海洋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牵头构建《生态海岸带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23年4月由部办公厅印发实施,推动11个沿海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全面开展试评价工作,完成全国宣贯。
牵头组织黄海浒苔绿潮
监测评估工作
编制《2023年度黄海浒苔绿潮监测评估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报送16期《黄海浒苔绿潮监测评估周报》,开展2023年度浒苔绿潮监测工作总结和防控效果综合评估,编制《2023年度黄海浒苔绿潮监测评估报告》,制订《绿潮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指南》等,为黄海浒苔绿潮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推动全国河口生态现状调查
牵头编制《全国入海河口生态现状调查总体方案》《河口生境图编制规范(试行)》,分别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海洋减灾中心名义印发实施,为全国河口生态现状调查工作开展和成果制作提供指导性文件。完成全国490个入海河口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数据核查整理,编制河口分布报告、名录和分布图,基本掌握全国入海河口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特征。
海岸带保护修复
《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
案例集》(中英文版)发布
牵头编制的《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中英文版)由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联合发布。案例集收录了沿海国家(地区)8个在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涌现出的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探索实践,希望通过案例,进一步促进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经验实践的交流和学习,守护地球家园、共享生态滨海。
《滨海盐沼生态减灾修复手册》
(试行)等4类手册发布
牵头编制的《滨海盐沼生态减灾修复手册》(试行)以及参与编制的《海草床生态减灾修复手册》(试行)《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手册》(试行)《砂质海岸生态减灾修复手册》(试行)在2023年6·8世界海洋日向公众推介。手册以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为目标,对滨海盐沼生态本底调查、生态问题诊断、减灾修复措施以及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等全链条技术环节给出详细说明。手册注重科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图文并茂,通俗简明,可为沿海地方科学有序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蓝碳碳汇计量监测系列技术规程
(试行)发布
牵头编制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试行)于2023年5月由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用于指导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业务工作。该系列技术规程在充分吸收IPCC方法学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对三类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蓝碳生态系统业务化调查监测实施提供技术指南。
海洋减灾
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初显成效
研究编制《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议》,指导相关单位将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自然资源主体业务,汇编各地区、各单位普查成果应用典型案例,形成海洋灾害普查成果应用典型案例集初稿。根据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和海平面上升五个灾种国家尺度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等级海洋灾害风险分布,制作第二代全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图,并在“5.12”防灾减灾日进行发布。
《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顺利发布
编制完成《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并由自然资源部发布。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灾害为主,12次灾害过程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154.72万元,死亡失踪9人。其中,风暴潮灾害发生5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7890.20万元;海浪灾害发生5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1.77万元,死亡失踪9人;赤潮灾害发生2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75万元。海冰冰情等级2级,最大分布面积16647平方千米。绿潮最大覆盖面积约135平方千米,最大分布面积约18002平方千米,均为历史最低值。
有效应对汛期重特大海洋灾害
有效应对“泰利”“杜苏芮”“卡努”“苏拉”“海葵”“小犬”等6次灾害过程,赴辽宁、浙江、福建和广东4省9地市开展了灾害调查与督导,编制快报24期。首年度在灾前开展淹没风险图制作,为预判灾害影响,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支撑。顺利完成《海洋灾害调查评估和灾情报送规定》编制,并由部办公厅印发实施,海洋灾害调查评估和统计报送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
海洋灾害风险预判预警技术
取得突破
初步完成风暴潮灾害淹没快速计算模型自主研发,在2023年汛期开展业务化运用,快速计算台风登陆点附近的局地淹没水深空间分布,制作淹没动态风险图,有效支撑海洋灾害应对指导工作。组织召开模型研发和应用专家咨询会,并基于“天鸽”台风珠海市沿岸社区淹没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模型后报验证,不断优化完善模型,提升模型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外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
治理进程
一是牵头编写自然资源部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第二阶段大会情况报告;二是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执委会批准我中心加入东亚海伙伴关系理事会,开启区域海洋合作新征程;三是参与建设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防灾减灾合作分中心;四是参与《公海协定》文本及南极条约体系议案的分析和对策研拟工作;五是参与起草《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蓝色公民倡议》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全球海洋合作平台和机制提供有利支撑。
共建东南蓝碳中心
东南蓝碳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发起成立,依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开展东南沿海蓝色碳汇监测和评估、海洋生态状况评价、重大海洋生态灾害和海洋生态受损事件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对东南沿海海洋碳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申报建设莱州湾海洋生态系统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为聚焦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需求,提升自然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监测与综合研究水平,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中心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共同申报建设莱州湾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现已列入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
海洋综合减灾技术保障用房 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修订中心内部控制手册
组织修订中心内部控制手册,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控机制、业务层面内控机制、监督审计与评价控制等内容,明确了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合同、基建项目管理等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应对措施,并组织开展两次专题培训,有效防范经济活动风险。
后勤保障
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检查再发力
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对中心办公区、5号楼、7号楼、9号楼、厨房、煤气间、机房、中控、配电室、职工宿舍等院区重点部位进行常态化巡查。积极督促各相关岗位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定期巡查的工作机制,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定预案备物资,安全度汛有保障
2023年,极端天气频发,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类突发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流程,做好物资筹备,建立常态化的应急机制,防患于未然。通过有效落实应急预案,中心经受住“731”暴雨的考验, 确保了院区的安全和稳定,避免了可能的损失和危险。
后勤服务有保障
中心食堂进行了内部设施改造,重点对食堂的煤气间、用餐台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将液化气更换为天然气,将餐台升级为保温餐台。完成9号楼公共区域的地面及楼顶防水维修工程。探索建立育苗圃,实行秋天“落叶缓扫”,冬天种植小麦,做好围墙透绿,不断为中心院区增光添彩。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响应党中央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组织干部职工赴鹫峰、凤凰岭开展健步走活动,锻炼强健体魄,加强部门间的互动交流。
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恒爱”公益活动、文化定点扶贫等各项活动,制作发布“你奋斗的样子最美”主题视频,生动再现中心女职工在各项工作中蓬勃向上的巾帼风采。
组织中心“花语舞蹈队”参加首届部舞蹈大赛,报送3个舞蹈作品,其中《珊瑚颂》荣获三等奖,积极参加书画摄影展览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深入开展爱心帮扶,向海南省琼中县等地捐赠图书,充分发挥工会福利、食堂后勤、个人消费三个渠道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
第三党支部 荣获“四强” 党支部
王伟红同志荣获部直属机关“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郭豪爽同志荣获部直属机关“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孙雨希同志荣获部直属机关“优秀职工”称号
感谢信表扬
自然资源部
器乐大赛
展望2024
2024年,中心全体职工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部党组、部领导的部署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全力推进“能力提升年”各项工作实施,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平安之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