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889-2024 英文版/翻译版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及施工与验收、人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实施与监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修管理,以及排污许可证核发。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7466水质 总路的测定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 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GB 7469水质总汞的溴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脖分光光度法定GB 7470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2 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11893水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GB13486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5555.1 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3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 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一二苯碳酰二册分光光度法GB/T15555.5 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册分光光度法GB/T 15555.7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GB/T 15555.10 固体废物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2348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填用泥GB/T25179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122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HJ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造用于本标准。3.1生活垃圾municipalsolid waste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度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3.2生活垃圾填埋场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site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的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置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填埋场均为生活垃圾填埋场。3.3防渗衬层limer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污染的垫层。3.4天然基础层 nature foundation layer位于防渗衬层下部,由未经抗动的土壤构成的基础层3.5天然粘土防渗衬层naturalclay liner处理后的天然粘土经机械压实形成的防渗衬层3.6单人工复合衬层singlecompositelinersystem由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衬层组成的防渗衬层3了双人工复合村层doublecompositelinersystem由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衬层组成的防渗衬层,
4选址要求4.1 填埋场场址应遵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符合生态环境分医管控、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要求。4.2 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泉域保护范围以及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和岩溶漏斗的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4.3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之外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4.4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带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降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确实无法避开在石灰岩溶洞发育带选址的,应通过选址调查选择地质条件较为稳定的场地,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提高场地的稳定性。
4.5 填埋场的位置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防护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确定。5设计及施工与验收要求5.1一般规定5.1.1 填埋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填埋废物特性合理设置以下设施:计量设施、垃圾坝、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防洪系统、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
5.2.4 粘土防渗衬层的饱和糁透系数应按照GB/T50123中的变水头渗透试验的规定进行测定。
5.2.5高应符合密度聚乙烯膜的技术性能指标J/T 234的规定使用其他材料代替人工合成材料衬层或粘土防渗衬层时,应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
5.2.6接收生活垃圾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的独立填埋分区应符合5.23中双人工复合衬层的防渗规定。5.2.7 填埋场应具有防渗衬层渗监测能力,以及时发现防渗衬层的渗漏。渗漏监测可选择以下一种以上的方式实现:防渗衬层渗漏监测设备、地下水监测井、渗漏检测层
5.3 渗滤液收集和导排及处理系统设计5.3.1 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其设计应确保在填埋场的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和管理期内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大于30cm。5.3.2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调节池,其防渗要求不应低于填埋库区的防渗要求。调节池容量应根据GB50869的要求进行计算。5.3.3填埋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渗滤液产生情况合理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确保在填埋场的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对渗滤液的处理达标。
5.3.4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填埋场,其渗滤液调节池应采取封闭和负压抽吸措施,将抽吸的气体经化学吸收式除臭、生物除臭、吸附除臭等集中处理达标。封闭设计应兼顾雨水导排、气体导排及池底污泥清理。5.4 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设计
5.5 施工与验收要求5.5.1 填埋场施工方案中应包括施工质量保证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明确施工过程的污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方责任。5.5.2 粘土防渗衬层的施工应满足C76中相关技术规定。高密度聚乙烯膜铺设焊接过程应符合CJ1113中相关技术规定。填埋区施工完毕后,需按照CJ/T214中相关技术规定对高密度聚乙烯膜进行完整性检测。5.5.3填埋场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铺设完成后,未填埋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和土工布在日光下直接暴露。5.5.4填埋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应对已建成填埋场的防渗衬层完整性,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滤液处理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调试运行效果进行验收。6填埋废物的入场要习6.1下列废物可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a)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生活垃圾;b)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处理产c)生活垃圾堆肌主的固态残余物:质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d)与生活垃圾性e)除b)和c)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固体废物;f)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回收利用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6.2满足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有关处置环节豁免管理规定的医疗废物,经消毒、破碎毁形处理后,可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6.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仅可进人填埋场的独立填埋分区进行填埋处置,且应满足下列条件二噁英类含量低于3pgTEQ/kg;a)b)按照HJ/T 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表1规定的限值。
7 运行要求7.1 填埋场投入运行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说明填埋库区和调节池泄漏、地下水污染等环境事件以及其他次生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7.2 生活垃圾场内运输时宣防止渗滤液沿途遗酒,运输车辆离场前应进行冲洗。
7.3 填埋作业应分区、分单无进行,作业面以外的堆体应及时覆盖。每天填埋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面进行覆盖。7.4 填埋作业应采取控制作业面积,及时喷酒除臭药剂,及时覆盖,膜下负压抽气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影响。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应加强作业面覆盖、加大除臭药剂喷洒频次、加大抽气量。
7.5填埋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采用回灌方式进行处置时,不应对填埋场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当渗滤液导排不畅导致无法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应立刻停止渗滤液回灌。
7.6 渗滤液回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恶臭气体影响。不应采用表面喷酒等表面回灌方式;采用竖井回灌或水平管回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回灌井(管)的恶臭散逸。
7.7 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
7.8填埋场运行期内,应根据CJ176中关于稳定性的要求对填埋场进行边坡稳定验算。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还应根据CJJ176中关于填埋场稳定控制措施的要求监测填埋场水
8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8.1填埋场作业达到设计标高后,应根据GB51220的规定及时进行封场覆盖和环境现状调查8.2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应包括气体导排层、防渗层、排水层、覆土层和植被层。
8.3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整管相连。导气竖管应按照CJ133中关于导气井的规定进行设置。
8.4 封场覆盖系统应按照GB51220中关于坡度的要求进行设置,以保证填埋堆体稳定,防止雨水侵蚀。8.5 封场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与复相结合生态恢并防止发达的植物根系对防渗层和排水层的损害,层施工完毕后应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测8.6 封场覆盖系统防渗8.7 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填埋场,应继续运行维护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继续处理填填埋气体,定期进行监测,直到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中水污染物浓度连续两年低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于表2、表3中的限值8.8 填埋场土地开发J用时.应按照HI25.1HI25.2、HJ25.3等相美标准进行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稳定化场地利用还应潇!足GB25179中稳定化利用的判定要求。
8.9填埋场应建立有关填埋场的全部档案,包括场址选择、勘察、征地、设计 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监测以及应急处置等资料,必须按国家档案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归档与保存。9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控制要求9.19.1.1现有和新建填埋场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执行表2规定的排放限值。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